百度搜索刺局1天涯或刺局1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不过韩熙载所说多种理由中有一个还是让李璟这傻子感到些威慑和惧意。现在的天下大势虽然是各国割据,大周却始终为正脉宗主。南唐提税,受影响的大周虽然可以同样通过提税弥补损失,但这样会让他失信于邻国和下辖地域,所以估计周世宗不会轻易用此策略。另外,如果几个邻国都将各种损失转嫁给蜀国,那么蜀国为减少自己的损失,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趁周世宗伐北而出兵攻大周。因为蜀国北边有秦、凤、成、阶四州作为自己立足运兵的基础,由此途径可直接侵及大周关中腹地。而攻周的最大利益点是可以获得大量牲口马匹、饲养牧场,另外,还有铜石、铁石、火炭等物资。如若心存一统天下之志,那么这些东西肯定是多多益善。类似的战争在三国和前蜀都发生过,虽然起因并非是因为税收,但所图谋的利益及下一步的目的却是一样的。而大周的北方有辽国和北汉虎视眈眈,如果与西蜀发生拉锯式的战争势必会对它极为不利。所以大周为了避免出现那样一种不利状况,他们最正确的策略是抢在蜀国出兵之前联合吴越攻打南唐。这样一个战局形势对他有利,两边夹攻可让南唐应接不暇。军队也师出有名,他完全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其他国家减少经济负担,为天下黎民能过上宽裕的日子,才出兵迫使南唐将提高的税率降下来。那样的话,西蜀不但不会趁机攻周,反会感激大周。
为了这个理由,元宗急招宰相冯延巳进宫,向他询问对可能出现此局面的看法。
冯延巳进了宫里,除了元宗和韩熙载外,太子李弘冀和齐王李景遂也在这里。
这是两个和南唐绝对息息相关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可能继任南唐皇位。元宗虽然立了李弘冀为太子,却又很奇怪地诏告天下,将自己的弟弟李景遂定为皇位继承人。所以现在遇到有关南唐兴衰的大事,这两个人无论如何都是要参与其中的。
但李弘冀和李景遂的立场从来就不曾一致过,这次也一样,不过很庆幸的是没有完全对立。李景遂的性格像他哥哥元宗,同样的没主见。既然元宗已经决定提税,他肯定是一百个赞成。而李弘冀平时虽然是个性格豪迈,勇于大刀阔斧改变现状之人,但这次不知为何非常保守,对提税决策含糊其辞、不df/dfn置可否。
听了元宗的担忧,冯延巳却很不以为然。他的理由倒也说得通,因为现在大周周世宗柴荣正御驾亲征辽国,战事胜负未分,不可能再调兵攻南唐。另外,大周连年征战,国力也大亏。就算与辽国的战争现在立刻停止,他也需要三四年才能修整过来,重新达到可以征伐南唐的实力。但如果能利用这一个时间段,南唐提高税率增强国库实力,再将其中部分用以增加军力和粮草储备,那么即便大周在三四年间养息过来,而南唐的实力也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到时候大周未必有把握和南唐动兵。
听了冯延巳的话,韩熙载一阵急怒:“冯大人,你这样说是会误我皇基业的。大周的真实国力我们并不摸底,但作为宗主之国必定十分强盛。虽然他们现在耗费巨资巨力攻北汉、征大辽,但一旦此战完胜,真的夺回幽云十六州,所获的战利和战败国的供奉差不多就能将此次征战的消耗全部补充回来。另外,从蜀国方面而言,当发觉他们才是利益最终的受损者时,肯定会先行支会邻国,让大周、楚地、南平、吴越对我国施加压力,要求调整合理税率。如果大周如他所愿的话,蜀国出兵攻周是必然的。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占住东一段的水道、旱道,从吴越和外海商船上直接购买丝绸、香料等物资。”
太子李弘5180.冀在旁边听了韩熙载的话后没有作声,却是摇了摇头,显示对这种说法不予赞同。因为在场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了解蜀国和蜀王孟昶。他早在几年之前就与蜀王孟昶暗地里交好,并订下互助盟约。bdo/bdo
“韩大人真的多虑了,如果真的出现大周等国向我们施加压力,那我们顺水推舟给他个面子将税率再降下来不就行了吗?”冯延巳这是市井无赖的处事法,但一旁的李景遂却是连声说对。
“问题是蜀国攻大周必须调兵从蜀国腹地出西川道走子午谷,这样未曾开战,便已经有种种明显迹象让大周获悉。而大周与我国已有多次争端,他们在淮南一线的重兵一直未撤。此处地形开阔无险可据,所以真要动兵攻打我们的话,之前是看不出丝毫迹象的。而当战争成为他们施加压力的手段时,那我们的损失就远远不是多收的这点税收可以弥补的。”韩熙载的担心是对的,如今的世道人心不古,得势得利者没一个谦谦君子,而全是些不吭一声就动刀杀人的悍匪。
李弘冀这次是在频频点头,从他目光中流露出的狠辣之情,真就像一个不吭一声就动刀杀人的悍匪。
“我说过了,如果他们国库空虚、支出艰难,军队粮饷不继,那又怎敢轻易对我们动手?”
“我也说过了,战争的完胜方不但不会有损耗,反会有赚取。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大周会不会有意外财源和支持。”
“意外的财源倒是有一个,但谁能得到却不一定。如果这意外财源落在我国手中,韩大人觉得我们还用怕大周吗?”冯延巳面带一种得意的表情。
韩熙载不由一愣,然后表情有些闪烁地说道:“看来冯大人是有大晌午入梦乡的习惯。要真有这笔财富,我国又何必提高税率。”
旁边的元宗、李景遂却是一下被冯延巳的话吸引住,伸长脖子、瞪着眼珠,一副狗熊求食般的神态。而李弘冀却是表情复杂地与韩熙载对视一下,看不出他对提到的财富是什么态度。
“提税是占住先机,意外之财是后续支撑。只有这两步都走好了。我大唐才可千秋万代,在诸强环伺之下立于不败。甚至积攒国力到相当程度后,可寻合适时机将天下一元俱统。”
“冯大人,你不要扯东扯西了。快说那财富在何处,如何能得到。”李景遂有些着急了。
冯延巳回道:“此宝藏所藏之处韩大人恐怕比我知道得更加清楚。”
韩熙载又是一愣,心说冯延巳是如何知道有人已经向自己通报了这个消息的?难道自己身边有冯某的暗钉?
“冯大人,我是听到类似事情的风传,但这种道听途说岂可当真。”韩熙载倒是说的真话,他不是个轻易相信别人的人,而且觉得这样的大便宜,别人不要却送给你,这种可能性只有在布设陷阱时才会出现。
冯延巳往周围看了看,见没什么无关之人在附近,便招手示意另外几人一起往元宗跟前凑近。然后用神秘兮兮的口吻小声说道:“韩大人,你知道这不是道听途说,你我消息的来源都极为可靠。虽然是江湖秘传,但消息途径却是直达你我之处,中间并无编排撰造的可能。这样一处巨大的宝藏,如果能将其得到,一夜间国库便盈实无比,再不用畏惧任何一个国家。不过此事能否成功,还需要韩大人操心……”
冯延巳的目的是要劝韩熙载相信那个秘密信息,而且还想让不断与自己作对的韩熙载来完成寻找争夺宝藏的任务。这倒不是冯延巳为人心胸宽广,不与韩熙载争功,而是因为韩熙载的身份非同一般,这样艰难的任务只有他这个臃肿的老头可以去完成。
如果不是顾闳中的一幅传世巨作《韩熙载夜宴图》,现在知道韩熙载的人不会很多。而韩熙载的名头在五代十国各种名仕榜中也确实很不引人注意,他未参加各种保国开疆大战,也未曾有何安民济世的举措。反倒是明代的《绿林谱》中有多处提到他的名字,这不能不说是件奇怪的事情。
韩熙载与唐代大诗人韩愈为同一远祖,后唐同光进士,曾隐居中岳嵩山读书习武。其父韩光../a嗣任后唐平卢观察支使时,被兵变后的平卢节度使霍彦威所杀。于是韩熙载在好友李谷的帮助下,扮作商贾逃入吴国。
在吴国都城广陵,他向吴睿帝投递了一份自荐书《行止状》,此文文采飞扬,后被收入《全唐文》。在《行止状》中,他说自己:“……运陈平之六奇,飞鲁连之一箭。场中劲敌,不攻而自立降旗;天下鸿儒,遥望而尽摧坚垒。横行四海,高步出群。……”按理说,当时他只是个流落他国的逃亡人士,本不该如此狂妄自大。但后人研究了诸多细节之后才了解,韩熙载根本没有狂妄自大,表述的是实情。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在吴国掌握实际大权的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慧眼识英雄,一下看中了韩熙载这个人才。但当时他并没有启用韩熙载,这主要是怕韩熙载在自己改吴为唐的建国大策中坏了事情。李昪登基之后,立刻将韩熙载升任太子东宫秘书郎,并且对他说:“今日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饬,辅99lib?佐我儿。”
所以元宗登基后,韩熙载除了担任户部侍郎外,其实还有一个官衔挂太常博士。此职衔的要务只与皇上和少数几个大臣商议,所做都是极为隐秘之事。这与顾子敬那些密参“鬼党”又有不同,顾子敬所在的“鬼党”主要是去印证、深究一dfn/dfn些未实之事,而且是以文事、官司为主。而韩熙载所做的是处理各种异常的危机问题,包括其他国家对本国的一些不利和威胁。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暗中管辖着南唐的间谍特务组织。所以他的行为在别人看来与其他朝廷官员格格不入,为人处世放荡不羁。交友也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其中甚至有不少是江湖帮派的巨盗悍匪。
韩熙载很少相信冯延巳的话,但这次他情愿相信。很显然,元宗现在肯定是不会收回已经发放的提税诏文,而坚持这样的错误决策肯定会带来恶劣的后果。要想避免这个后果,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找到那笔传说中的财富应该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所以回府之后他立刻安排各江湖信道核实消息。等一些细节都掌握之后,立刻派遣曾为一江三湖十八山的总瓢把子梁铁桥带人直扑楚地境内,飞驰上德塬。
百度搜索刺局1天涯或刺局1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