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贵子 > 第四章 辞官

第四章 辞官(1 / 1)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平旦,也就是天光未亮的寅时左右,上朝的达官贵人们就要早早的来到台城门口子等候。

徐佑也不例外,他乘车来到宫门,见谢希文、陶绛等人已到,互相点头打声招呼,并没有交谈。等到鸣钟响起,宫门打开,有内侍捧着“门籍”,上书姓名状貌,一一对印后,唱名趋进,

天子面南,高居宝座,三公面北,以东为上,武将面东,以北为上,文臣面西,以北为上,其余诸卿皆按班就坐。

徐佑为大将军,位列一品,但班次在三公以下,故而坐在西边第二位。

虽然班次略低,但权势不可同日而语,三公的司职早被三省分走了大部,连太尉也只是徐佑名义上的领导,但是手里没有能够直接指挥的兵力,从不从命,全看徐佑对他的尊重程度。

朝议开始,先由徐佑奏禀西征取得的战果,这些内容提前形成公文送到了台省,大家包括皇帝都耳熟能详,可过程还是要走,等徐佑说完,御史台的殿中侍御史寇祖宽发难,道:“大将军报喜不报忧乎?姚晋没到长安而身死,让我军出兵由义战变成不义,沮渠乌孤举族归顺,为破西凉立下汗马功劳,可突然顺而复叛,被大将军几乎灭族,个中内情,又怎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洛阳得而复失,浚仪胜而又败,中牟损兵折将,竟还敢不经过朝廷允许,私自和索虏交换战俘,区区齐啸一人,如何比得过贺文虎、楼祛疾等八大姓的魏国勋贵?逞弄私欲大于纲纪,肆意妄为轻蔑国法,敢问大将军,这,该当何罪?”

寇祖宽洋洋洒洒,细数徐佑共十七个大小不一的过错,要不怎么说职业喷子惹不得,行家一张嘴,就知道活好不好,他先扣了三顶大帽子,姚晋之死、沮渠乌孤之叛,以及擅自放了北魏的勋贵,牵扯到大义、野心和通敌等虚无缥缈、死无对证却又最容易引起猜疑的罪名,然后再用其他方面进行补充和旁证,出招阴险之极。

御史中丞张籍的脸色很难堪,狠狠的盯着寇祖宽,若不是廷议,估计早一巴掌抽过去了。御史台是他的势力范围,可今天寇祖宽的弹劾,事先没有通知他,属于擅自行动,最可恨的是,寇祖宽是他从底层一手提拔培养的人才,没想到竟会背叛自己。

谢希文的手伸的太长了!

还有,这些寒门出身的人,果然不可信!

紧接着是尚书台的给事中蔡阳平、左拾遗邱延实、廷尉左平孙玄、秘书郎杨弃等,众多五六品下的文官们群起攻之,仿佛徐佑不是凯旋而归的大将军,反倒是戴罪之人。

徐佑安坐不动,眼观鼻,鼻观心,连神色都没有丝毫变化。皇帝却有点急了,频频看向安子尚,他是太尉,统领全军,这时候应该站出来为徐佑说话。可安子尚双目似开似合,昏昏欲睡,不知是没看到,还是根本不搭理皇帝的暗示。

众文臣吐沫横飞,攻讦了徐佑整整一个多时辰,谢希文出面叫停,然后问徐佑道:“大将军可自辩!”

徐佑淡淡的道:“诸君弹劾的都是事实,我没有好辩解的。愿辞去大将军之位,回钱塘主持玄机书院,为国家培育栋梁才。”

朝堂里炸起惊雷,谢希文愣住,谁不知道徐佑舌灿莲花,死的能说成活的,黑的能说成白的,为何这般轻易的认输?

其实连他自己也认为今天很多对徐佑的指控是求全责备,太过苛刻,但政争面前,心慈手软不得,必须趁着廷议未曾决定封赏之前,给予狂风暴雨的攻讦,才能把徐佑立下的盖世功劳稍稍抹去一些,否则的话,任由他加官进爵,今后将无人可以节制!

之所以谢希文选择发难,是因为早些时日,皇帝找他透过口风,准备封徐佑为秦公。除了西汉初年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及朝代更迭造就的安汉功王莽和魏公曹操,之后这七百余年,再无异姓王,更无异姓公。

谢希文苦劝,说依旧制,王爵非皇子不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徐佑已是开国县侯,主上要加恩,大可封他为开国郡公,若是破例封公,加恩太过,恐怕非人臣之福。

安休林少有的固执己见,要求谢希文在廷议时代表尚书省表态支持,谢希文见皇帝主意已定,只好退而求其次,说可以效仿卫青、霍去病的先例,封侯即可。

徐佑功劳再大,大的过卫、霍?

安休林仍然不同意,说汉武雄才大略,卫、霍之功,五分归天子,封侯可也。但他只不过中人之姿,灭凉之功,八成归徐佑,封侯不足以赏。

谢希文断然拒绝,质问道:灭了凉要封公,等灭了天师道,是不是要封王?日后再北伐魏国,陛下拿什么来赏赐?

安休林的回答让谢希文彻底绝望,竟然说该封王时也可封王,他不负徐佑,徐佑定不会相负。

也是这次秘密谈话,让谢希文认清了形势,决定冒险在徐佑刚回京还摸不清局势时发起突然袭击,纵使不能切断他的青云路,至少也得按住他登天的势头。

不能封公,是底线!

陶绛冷冷道:“大将军好权谋!这招以退为进,用得娴熟之极。你固有识人不明,统兵无方,临机少断的过错,可毕竟开疆扩土,平定了西凉,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大功,却要假惺惺的辞官归隐,是不是故意想要激起军队和朝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愤怒,纠集成众,指责痛骂朝廷寡恩,好为你造出声势,然后裹挟军心民意,威逼陛下和朝廷加重封赏?”

武将杀人用刀箭,文官杀人用言辞,陶绛这番话估计有大宗师的水准,切入点刁钻又狠辣,无论怎么反驳都会落入他预先设定的节奏。

徐佑沉默不语。

陶绛冷笑回坐。

太极殿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柳宁左右看了看,微笑道:“大将军,言官们风闻奏事,对事不对人,你莫要见怪和动气。今日廷议,陛下在,群臣在,若是有委屈,还是自辩的好,我想,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明辨是非对错……”

他看似和稀泥,其实是在逼徐佑。很多时候,理越辩越浑浊,对方明显抓住了西征过程里某些不可避免的小问题,再通过言官们无比精纯的喷子话术和人多势众形成的假象,把这些小问题给扩大化。

也就是说,对错不重要,徐佑一旦开始辩,这团黄泥巴就掉裤裆里,到了那时,不是屎也是屎,臭不死人,可恶心死人!

“是啊,大将军乃擎国柱石,岂可动辄辞官?”庾朓颤颤巍巍的道:“中书令说的对,弹劾大将军是言官们的责任,可弹劾的对或不对,则要大家商议而决。我是信大将军的,但是大将军不自辩,事后必会流言飞起,对朝廷,对大将军都不利。”

柳宁和庾朓的突然表态,说明徐佑在西征之前,为了对付谢希文的旧党,与庾、柳门阀结成的同盟宣告结束。

这是意料中事,旧党居左,徐佑居右,一方有圣眷,一方有兵权,庾、柳现在位于中间,他们更在意朝局的平衡和互相制约,旧党势大,就支持徐佑,徐佑势大,就支持旧党。

皇帝为何昨日放徐佑一天假,就是让他赶紧找门阀谈判说合,重演上次合纵连横的那一幕,谁知徐佑闭门谢客,竟然坐以待毙。

顾允看不下去,愤然站起,道:“陛下明鉴,统数十万大军于千里之外,形势瞬息万变,谁能事无巨细,全不出错?中书令行吗,尚书令行吗,还是谢、陶两位仆射做得到?”

徐佑心里叹了口气,顾允这些年养气工夫还是差了些,嘴皮子的工夫更是差的远了,这都不需要谢希文和陶绛出面,寇祖宽立刻抓住顾允递过来的刀柄,道:“听闻吏部尚书饱读经史,没想到见识连那市井之徒都不如,品鉴珍馐,还得当厨子不成?国事问三省,治狱问廷尉,钱谷问户部,兵事问大将军府,各司其职,方能上下相安,要是中书令尚书令也能做到大将军做的事,那朝廷还设大将军干吗?我昨日还奇怪顾尚书为何要拜访大将军,今日一听,原来你二人私谋于密室……启禀陛下,臣,殿中侍御史寇祖宽,愿以身家性命为凭,弹劾徐佑和顾允结党乱政!”

这是拼了命,被弹劾的官员要立刻请辞,皇帝不准,也得暂时回避,等候调查。但是,如果查无实据,弹劾不成功,皇帝震怒,身为苦主的徐佑和顾允不求情,寇祖宽很大几率真的得死。

殿内众人无不惊骇莫名,你和徐佑多大的仇,何至于闹到这个地步?又齐齐望向谢希文,你到底想干吗?意思意思得了,这么凶猛,日子还过不过了?

本来谢希文对徐佑发难,大家也能理解,不外乎找点由头,扣个屎盆子,把徐佑的功劳抹去些,要不然功高不赏,或者赏的太轻,显得朝廷寡恩,可真要是赏了,又怕徐佑尾大不掉。

皇帝同样转头望向谢希文,目光里清楚的透露着不满。谢希文这时候也有点懵,他没打算和徐佑图穷匕见,现在不是时机,可寇祖宽到底什么情况?上朝前吃药了?

寇祖宽自有他的盘算,这次受谢希文的游说,先是背叛了张籍,名声必定大臭,跟着又得罪了徐佑,把路走的太窄了,谢希文的承诺只能保一时,不能保一世,何不干脆豁出去,拿徐佑和顾允当垫脚石,立起自己不畏强权、不惧生死、为国为民的铁骨御史的人设,这样既能跳出谢希文的夹袋,还能得到他的帮助,更不必担负背叛的骂名,甚至连徐佑以后也不敢对付自己……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搏一搏,拼一拼,御史变九卿!

顾允的从政经历多在地方,从县而郡,从郡而州,调到京城不足一年,治理地方很拿手,对朝堂口水仗还是启蒙的水平,面对寇祖宽的咄咄逼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被诬蔑结党,顿时怒不可遏,却又不知怎么反驳才好。

徐佑正了正衣冠,离开座位,走到大殿正中跪下,道:“宰辅疑我邀赏沽名,御史疑我结党营私,连顾尚书昨日寻我叙旧,也被牵连……陛下,我辩无可辩,西征八月,死伤了这么多的弟兄,都是有家有室的江东大好男儿,可我带他们出去,却没能带他们回来,又有何面目立足朝堂,又有何面目去见父老?臣意已决,请陛下念臣还算薄有寸功,允臣辞官,回乡治学……”

“大将军万万不可!”安休林焦急的打断徐佑,欲亲自起身搀扶,可又不能殿内失仪,忙命黄愿走下御阶,代他扶起徐佑,好生宽慰道:“宪台有弹劾之权,我阻拦不得,但我深知大将军的忠心,日月可鉴,绝不会有任何的猜疑……”御史台又叫宪台或乌台。

人主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臣子要不感动的痛哭流涕,也得识趣的收回辞呈,可徐佑仿佛铁了心,他是二品小宗师,黄愿用了力,却扶不起来,只能退到旁边,徐佑再叩首,道:“正因为陛下对臣的信任无以复加,臣才不能恃宠生娇,累及陛下的名声。既然寇御史弹劾,依照朝纲,臣应当请辞避嫌,若恋栈不去,天下如何看陛下,如何看微臣?”

安休林就是不允,徐佑长跪不起,谢希文察觉到局面失控,也打定主意不再言语,坐看徐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其他朝臣更不用说了,旧党和徐佑已成死敌,谁敢这时下场?

最后安休林无奈答应,几乎是流着泪恩准了徐佑辞官,退朝之后,拉着他的手再三叮咛,无诏不能离京云云,徐佑自是满口答应,离开台城,没去大将军府,而是去了长干里的宅子。

随即,廷议的结果传遍了金陵城,不出三五日,徐佑辞官的消息也传到了藏匿在湘州紫阳山里的六天和盘踞益州的天师道的耳中……

最新小说: 明末汉之魂 梦幻重生 史上最懒小书生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史上第一废太子周恒 旅明 暴力小萌妃:皇叔宠上天! 我!成才,草原5班签到365天,团灭老a 兵者 大宋之无敌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