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姜姗阑叹了一口气,垂下了眼帘。
倪厚道这才收回目光,扯了扯衣领,闷哼一声,甩手出了房间。
花小月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摸了摸额头的虚汗,后怕道:“姐,还好你没冲动点这个头,否则就真把倪总给得罪了。”
姜姗阑不解地看着她。
花小月苦声道:“姐,专辑卖得好不好,影响的是歌手的前途,可从来没有歌手承担损失的道理,倪总给你画条道是让你知难而退,你要顶着上,那就是纯心和他唱反调,挑战他的权威,别忘了,专辑选哪些歌曲,拍板权在倪总手里。”
花小月嘴上叫着姐,实际却要比姜姗阑大两岁,进公司也更早,对职场上的人情世故比姜姗阑要通透许多。
姜姗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眉眼间噙着一抹不甘,花小月看她还有念想,把心一横,索性挑明:“其实之前我陪倪总去见了那个原创作者,对方最后开出的条件是作为专辑第二主打歌,分文不取。”
不等姜姗阑开口,花小月迅速道:“可倪总一口拒绝了,价格方面也只给对方抬高到五百块,结果,人家拍拍屁股走人。”
花小月双手一摊:“姐,刚才倪总说得够清楚了,不管是超过一千买新人作品,还是作为专辑第二主打歌,这都是破例,是要承担责任的,这个责任就算你想担都不行,倪总是专辑总监制,只能他来担,很明显,他不愿意!”
“况且现在已经谈崩,再回头找对方,倪总等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你觉得可能吗?”
“说句不好听的,姐,你这张专辑卖得好坏,在倪总心中的分量,都未必有他的脸面重要。”
背后说领导的坏话,这是职场大忌,花小月也是迫于无奈,姜姗阑若是凭着一己执念,再去找倪厚道争取,很可能彻底激怒倪厚道,这对姜姗阑的专辑发行,以及后续发展都会极为不利。
而花小月作为姜姗阑的助理,前途也会一片暗淡。
这一次,姜姗阑沉默了很长时间,失望之色溢于言表,最后幽叹道:“我和陶亮同期出道,当时他做第一张专辑的时候,试水单曲也就卖了10几万张,我上一张专辑已经超过40万销量,他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花小月快哭了:“姐,我的亲姐啊,这能比吗?陶亮的制作人是莉姐,歌是陶亮看上的,破例的责任却是莉姐担下的,莉姐直接找了大老板,拍胸脯保证,如果陶亮的专辑卖不到黄金,她就引咎辞职。”
“这才成就了陶亮首张专辑首月破40万销量,那首《伤心的雨》上了一周风云榜,两周金曲榜,反压第一二主打歌...”
她越说越兴奋,小脸红扑扑的,眼中闪着小星星,犹如粉丝YY偶像一般。
莉姐和陶亮跳槽都已经快一年了,但公司里依旧流传着他们的美谈,陶亮慧眼识珠,莉姐魄力非凡,珠联璧合的搭档,成就了美迪唱片历史上销量榜首的一张专辑。
倪厚道和莉姐比,差了几条街。
正说得气劲,忽然发现姜姗阑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才意识到跑偏了,赶紧又拉回来:“姐,别多想了,你的新专辑除了那首主打歌之外,第二主打歌也是业内一位小咖的力作,你前一张专辑就卖出准黄金,这张更上一步,黄金是肯定的,白金也大有可能,为了一个首歌和倪总闹僵不值得。”
看看她信誓旦旦,姜姗阑嘴角动了动,勉强挤出一丝笑纹,点头道:“还能怎样,借你吉言。”
李睁到师范学院已经快中午十二点。
来回骑了两个多小时,一身臭汗,结果一上午白忙活,要说心情好肯定不可能,但要说有多遗憾失落,那倒也没有。
前世他原创歌曲几十首,平均一首歌投六七家唱片公司,最后只卖出去八首歌。
石沉大海是常态,谈不拢也是常态,一击即中反而是踩狗屎运。
习惯了。
在一号食堂买了份两荤两素的套餐,李睁饱吃一顿,摸着微鼓的肚子,朝着教学楼而去。
走在B楼的廊道里,隐约听到钢琴声传来,李睁眉尖一挑,再走近些,确定正是那间音乐教室。
“咄咄咄。”李睁收起从门房间老赵那里借来的钥匙,抬手敲门,很快,门从里头打开,一道熟悉的倩影映入眼中,还伴着淡淡的扑面清香。
今天的何静芸扎了马尾辫,短袖牛仔裤,元气清新,显得十分干练,淡雅一笑:“我还以为你今天不来了呢。”
“你什么时候来的?”
“上午九点啊。”
李睁挠挠头:“不好意思,我今天上午临时有事,又没法提前通知你....呃,你另一首歌我还没改好。”
何静芸轻轻点头,转身往里走,李睁跟了进去,就听她道:“你昨天说的我考虑过了,觉得挺有道理的,你有现成的点吗?”
李睁没理解:“什么挺有道理,什么现成的点?”
“增加登台经验啊,酒吧,饭店,商场驻唱的话,你有没有现成的点?”何静芸在钢琴前坐下,光洁如玉的脸颊侧转半扇。
李睁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反应有点慢:“你,你确定,去那些休闲娱乐场所驻唱,对你日后教师的职业可能会有负面影响,要是被你以后的学生,同事看到...”
话说一半,李睁就后悔了,在心里给了自己一耳光,玛德,贱不贱啊,好不容易人家女孩子决心下水了,你又反过来提醒小心湿鞋,你要是个老鸨,怡春院迟早关门。
幸好何静芸是那种拿定主意就不会轻易摇摆的性格,她淡然道:“那是以后的事儿,接下来半个月我会住在学校寝室,只要赶在寝室十点关门前回来就行。”
李睁点头:“好,那我们抓紧时间,我先练会儿声,等下我们就去面试,现成的点暂时没,不过面试十家,至少能通过一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