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助六顶多也就算是据理力争罢了。毕竟助六说得全都是事实,没有什么歪曲,或者强词夺理。
可是在代表着全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阿礼国看来,助六不肯低头,实际上就是在挑衅带英,就是在抵制带英,是不给他阿礼国面子,更是不给带英帝国面子。
懂吧,盛气凌人惯了,骑在别人头上久了,就会觉得别人只要不是讨好,不是迎合,那就是违逆!那就是赤果果的和我对着干!
想必大伙儿应该理解得了……
“我希望你能清楚,你这是在同大英帝国说话!”阿礼国军医出身,本身就不是个脾气非常好的人。
只不过他运气好嘛,一开始担任的外交职务就是福州领事。清国的官员对于同洋人交涉,完全是一窍不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奴颜婢膝,根本提不起一点精气神来。
搞得阿礼国真的以为是自己非常棒,震慑到了清国的那些官员。加上他在上海,颇有几分所谓的外交成果,大大的扩充了上海租界的范围。
在他想来,这些东亚封建国家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废物点心,只需要亮明带英帝国的身份。然后配合带英那此时世界无敌的皇家海军舰队,外交就无往而不利了。
偏偏他的前任阿尔考克一门心思都在去新加坡发财上,也没有和他好好交代什么,阿礼国不问,阿尔考克就不说。反正自恃不凡的阿礼国,觉得自己已经对东亚的封建官员了解的十分透彻,可以自如应对了。
“我也希望贵使清楚,幕府并非是英国的臣属,也非是英国的附庸,贵我两国是友好通商的两个国家!”助六也不是头一次见洋人这么嚣张了,只是正声回答。
以前美国的詹姆士,还有佩里,比阿礼国嚣张多了。直接对着江户开炮的那种嚣张,助六也是亲眼见过的。再嚣张又怎么样,还不是得坐到谈判桌上和幕府好好谈。
江户湾的炮台防御群不说固若金汤吧,起码到现在也没有被人直接突破过!
就算是当年英美联军联手进攻,也不过是打破了外围的富津炮台,至于遮蔽江户城的品川第一至第七炮台,从未失手。
荷兰工程师设计建造的炮台,花了幕府何止百万,要得就是这个防御效果。而且现在幕府还有二十多条浅水重炮艇,已经完全有实力堵住江户湾在浦贺和富津之间的缺口。
英国人就算是再来几十条战舰,也未必能够攻破!
况且你小子嚣张什么?听说上个月你们在大沽口,被僧格林沁吊起来打。
不光是船被打沉了好几条,人还死了一千多。你都被人揍成这个鸟样了,难道是欺负我不知道,所以来吓吓我,觉得我更好欺负?
“总之责任全在贵方,大英帝国这不是在同贵方商议,是在通知!”阿礼国觉得是这次自己没有一开始就提高调门。
只需要威言恫吓助六,助六最后一定会服软的。他在福州这么做,获得了成功。在上海这么做,也获得了成功。外表再是威严的清国官员,被他一恐吓,最后还不是吓得屁滚尿流,乖乖的签订卖国条约。
谷蝥
“那今日就不必再谈了。”助六巴不得拖延呢,你说得这么厉害,我回去报告上级好了吧。
“还请贵方考虑清楚。”阿礼国见助六要走,还真以为是自己调门提高了,把助六给恐吓住了,助六心中胆怯,要回去打报告了。
是以他也不拦着助六,让助六赶紧回去上报。封建国家嘛,大臣说了未必算,还得君王点头,才是真的算。在他想来,助六把他这番“非常正义”的言辞带回去之后,幕府就应该被吓得手足无措,然后乖乖求饶。
“不必送!”见阿礼国也起身,助六正言拒绝,转身就离开了鹿鸣馆。
其实助六打的主意就是打太极,不管你说什么东西,我反正就和你周旋着。你说我就听,横竖我也不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你要是逼我,我就说回去报告给上级。报告三天两天的,再回来继续谈。
不好意思,我上级还要再商议两三天。
拖呗,反正能拖一天都是万岁。忠右卫门给助六的要求就是拖,阿礼国要是觉得烦了,那就去找忠右卫门呗。去了忠右卫门那边也是拖,一个意思。
实在拖不下去了,再用士兵疲惫,以及要借兵就先给三百万的借口来对付。总之一层一层,一环一环的来,不信阿礼国还能打人。
有一点幕府上下还是有共识的,英国正在打清国,不可能在两国尚未完全分出胜负之前,再启战端。就算要来弄幕府,起码也得等清国的战事结束。
按照上一次战事的经验,怎么着也得打两年吧。
两年之后?
两年之后的事情,两年之后再说。幕府能把今天的钟给撞好就不错了,这一天天过得,各种烂事层出不穷,哪儿还能提前去撞两年后的钟。
助六回到一桥邸,包括忠右卫门在内的幕府要人,齐刷刷的都在等着他同阿礼国谈判的结果。毕竟英国势大,幕府确实惹不起。同阿礼国的交涉,不关心都不行。
听完助六的回报,大伙儿都感觉这个阿礼国有点不懂事。前面的额尔金和阿尔考克,虽然也都带着带英帝国的优越感,但起码正常的交往还是会的,而且也能够好好谈。怎么这个阿礼国这么嚣张,谁给他惯的?
一瞬间忠右卫门甚至产生了错觉,这个阿礼国是不是英国人啊?
前两任公使在同幕府交往的时候,都知道一个非常关键的点。那就是德川幕府,在必要时是带英在远东抵御沙俄的急先锋。
所以对幕府要既拉又打,幕府有其本身的利用价值,不能够只有打压没有拉拢。
要是把幕府逼急了,撂挑子不干了,远东反俄急先锋谁来干?指望带清来干吗?带清什么批样?他能干个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