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惊四座!
整个殿内的气温瞬间降到了最低点,事实上出了堀利煕死谏这件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井伊直弼下台。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所有人都没有说出口。因为这件事实在是牵扯太大了,井伊内阁一旦垮台,换上来的人,能不能延续现在内修政理,外整戎和的大政方针很难讲。
基于这一点,忠右卫门从心底里,也希望井伊直弼留任。
这个国家的保守派势力太过于强大,本身幕府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良式变法,没有井伊直弼这样强硬的人在上面带头,很可能改革变法是实行不下去的。
历史上井伊直弼在樱田门之变遇刺之后,整个幕府的政策,就迅速转变,开始了同国内保守派的妥协。甚至进一步发展为公武合体,希望借助根本毫无权势的京都朝廷的所谓大义名分,加强幕府的正统合法性。
正统合法性是枪杆子打出来的,不是靠你跪舔妥协来的啊!
现在幕府的初步处置意见,就是一面大加褒奖堀利煕,以抚慰天下士民之心。一面全然应允堀利煕的上谏,将虾夷开拓令废除。
先给出一个勉强看的过去的处置结果,给大伙儿一个交代。然后以拖待变,等过了几个月,这个事情被大伙儿所淡忘,那么井伊直弼就能够平稳落地了。
“此事容后再议!乏了……”德川家定偏过头去,并不决定,直接散会。
久世广周也不多说,恭敬的退下。左右的大臣,暗自观察井伊直弼和久世广周的面色,都试图看出点什么来。
“臣请告老!”
正当大冈忠恕准备扶德川家定起身之时,今年五十一岁的胁坂安宅突然上前一步,大声向德川家定说道。
好家伙,胁坂安宅一声不吭,都没有和忠右卫门商量一下,突然表明自己要告老还乡的意愿。不说忠右卫门措手不及,连德川家定都没有想到。
老中名位,天下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不光是掌大权,还能挣大钱。干一任老中,能够为两代子孙积蓄花销的金钱。要不那些三万石五万石的老中家,是怎么一个个过得比十万石还奢遮的,还不是靠老中任上的孝敬。
更重要的是,胁坂安宅这个老中,是忠右卫门援引入阁的,怎么能够不通知忠右卫门一声,就上书告老呢。
“臣亦请告老,并请隐居!”众人的惊讶还没有结束,老好人松平齐民也出列奏到。
松平齐民今年才四十六岁,自称老夫是没有问题了。可对于老中而言,还是个年富力强的年纪。而且他不仅仅是辞职,更是准备连藩主都不当了,直接归乡隐居。
“老中辞任,干系重大,不可如此轻易!”忠右卫门立刻出声阻止。
到底是看明白了什么事情,一个个都跳出来,不想过了。就这么怕在井伊直弼的内阁之中,然后被牵连吗?
“臣固辞!”脇坂安宅向忠右卫门投来一个抱歉的眼神,将腰弯成了九十度,去意已决。
我们说过的,胁坂家不同于其他的幕府谱代诸侯,他们家是在关原战场上,出卖了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继,才得到的封赏。作为战场上的背叛者,名声本来就不行。后来虽然家格被抬到了谱代里面,可到底身份有别。
要是因为井伊内阁倒台而牵连下野,这辈子基本就完了,会被其他谱代大臣给排斥到死。他自己老中的瘾已经爽过了,他还得为他们家,为他儿子孙子考虑啊。
想要后面还能出任老中,和井伊直弼暂时切割一下,并不是什么坏事。他虽然不会做什么外交,可是为官从政的道理,他还是非常清楚的。
至于松平齐民,一来本身的能力就非常有限,二来就是看到了幕府江河日下,不仅没有振作的气象,反而陷入蝇营狗苟的争权夺利之中。
他是德川家齐的儿子,他是老德川家的人,他爱这个德川家,他怕德川家完了。可是德川家变成这样,他难受啊!
“臣亦固请!”松平齐民直接站到场中,似乎非常的决绝。
“唉……准了……”德川家定勉强抬起手,重重的叹息了一声。
整个井伊内阁,风雨飘摇之势,只要不是傻子的,基本都看出来了。
走到门外,胁坂安宅同忠右卫门长鞠一躬。他得报答忠右卫门的提携之恩,可是也得为自己的家门考虑。忠右卫门要怪就怪他好了,他也只是时代的一枚棋子罢了。
拜完,胁坂安宅就快步出城。
而松平齐民则是朝所有人环拜了一圈,又单独和松平齐宣说了两句话,最后握了握忠右卫门的手,也立刻离开西洋馆。
幕府的处置很快就在城下公开,并不出所料,仅仅只是废止虾夷开拓之令,然后褒赏堀家,根本无法平息四方的物议。
天下士民全都同情堀利煕的死谏,幕府居然准备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外加还有不少有心人,在暗处推波助澜,到处鼓造声势,幕府的威信力,不断地下降。
胁坂安宅和松平齐民的突然辞任,也在鼓舞着这些别有用心者,幕阁内部显然已经分裂了,井伊直弼的掌控力大大下降。一般的老百姓也不满两个一般老中的辞任,他们要得是井伊直弼下台,为堀利煕事件负责。
百姓的心情反应到了堀利煕的丧礼上面,半座江户城都空了,士民十万余家,纷纷到堀利煕家中告哀。不仅仅是江户百姓,连江户周边,乃至于畿内西国等处的武士和浪士,都纷纷赶来江户,准备拜祭堀利煕。
事件的发展和之前御前会议上面预估的完全不同,士民百姓不仅没有因为幕府的处置而平息,反而更加关注。到处都有为堀利煕鸣冤的呼声,即使只是站在江户的街道上,也能够听到百姓对他的哀悼和怀念。
同江户远隔千山的箱馆,此时也终于收到了堀利煕死谏的消息,满城百姓为之大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