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暴喝!
冲田总司现年十七岁,变声期刚过,而且他还是天然理心流的传人之一。日本的这些武术流派,往往会要求弟子习练“大喝”。通过这种方式,集中全身心的精气,同时也有恐吓对手的效果。
作为天然理心流免许皆传的弟子,冲田总司的大喝自然是熟练非常。这一喝声,从三条大桥通传到本能寺,左右上百米距离听得清清楚楚。
坐在轿中的松平齐宣,还有潜伏在街道两侧的尊攘分子也都同时听到了这句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四下里埋伏的十余名尊攘分子,猛然跃出,向松平齐宣袭击而去。
按照之前的布置,梅田云滨计划当面跪地请求拜见松平齐宣的那名男子携带一枚炸弹,侧后方袭击的另外一名尊攘分子也携带一枚炸弹。
就算没有用过炸弹,梅田云滨和其他的尊攘分子也知道,炸弹肯定是离人越近,那杀伤力最大。最好是等到就在松平齐宣面前时,再行投掷引爆。那样保准儿能够立刻炸死松平齐宣,使得京都的传习队群龙无首。
而且第一枚炸弹爆炸之后,整个队伍必定混乱。这时候再投掷一枚,就可以十分保险的除掉松平齐宣,以定大局。
当然啦,还有第二预案,那就是第一人没有能够接近松平齐宣,则双方投掷顺序互换。由侧后方的尊攘分子先行投掷炸弹,将松平齐宣的所有护卫都吸引到侧后方来。再趁着护卫们不注意,尽全力接近松平齐宣,投掷炸弹。
总之炸死松平齐宣才行!
可梅田云滨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落网了,落网也就算了,还有喽啰把计划透露给了冲田总司。现在尊攘分子还没有发动,冲田总司就对着松平齐宣大喊有刺客,袭击的突然性就完全失去了。
松平齐宣戎马倥偬十几年,英美联军入侵的时候,那是直接调集三军,奋死迎战的。这十几年操练下来,虽然不如一般士兵那么艰苦,可起码身体灵活性是有的。
若是在马上,他立刻就驾马跑路了,这法国大洋马,要不了多久就能冲回二条御所。可惜今儿他是在轿子里面,活动受限。
他受限,尊攘分子也受限啊。突然的刺杀预警,使得前后两边的尊攘分子一阵慌乱。没奈何的,侧后方的两路尊攘分子直接杀出,准备用命躺开一条路,护送投弹手冲到松平齐宣的轿子附近。
说时迟,那时快!
心中慌乱的告状男子,在距离松平齐宣还有约二十米的地方,便向他投掷出了炸弹。不出意外,炸弹完全没有碰到轿子,在距离松平齐宣还有约三四米的距离爆炸。当场就炸死了一名传习队的士兵和一名轿夫,周围人员不同程度的受伤。
被炸死的轿夫的身子重重的砸到轿子上,加上爆炸的气浪,以及人群的慌乱。猛然间砸在地上的轿子,随即四分五裂开来。
坐在轿中的松平齐宣那可是被江川英敏带着一道训练了好几年的炮兵出身,开炮他会,躲避炮弹他自然也会。
散架的轿子基本上不可能再提供什么防护了,但是被炸死,摔到松平齐宣身上的轿夫,却可以充当掩护。也别提什么尊重不尊重死者,都到这时候了,还管那么许多。松平齐宣尽全力缩小身子,把自己隐藏在杂乱的人群,还有遗体之下。
他很清楚,活着才有明天!
再说了,他又没有跑路,只不过是躲避罢了,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见到第一枚炸弹爆炸,尊攘分子的另一名投掷手心慌意乱之下,也投出了炸弹。大约距离松平齐宣约二十米左右,这一枚炸弹同样投掷到了松平齐宣的附近。只不过这回松平齐宣早就有了准备,双手紧紧护住头脸。
其他身体部位,则是能缩就缩,反正他身上还躺着一位呢。可即便如此,松平齐宣的右臂、右腿和背部,还是被爆炸所波及。只是一瞬间,华丽的衣冠就在爆炸中化为齑粉,破烂不堪。
一众尊攘分子见轿笼被彻底炸毁,松平齐宣身边的轿夫和侍卫死了好几个,松平齐宣本人生死不知。
保不齐得手了呢!
我烂命一条,居然创下了击杀幕府老中·步兵奉行,十万石城主格明石藩主松平齐宣的大事,这辈子没白来!
左右的尊攘分子豁出命去攻击护卫,所有人都想斩下松平齐宣的首级。毫无疑问的,斩下首级,并将首级丢在三条大桥上的那人,将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硬要说,也蛮符合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的概念。
流芳百世,青史留名是做不到了,为了让世人能够知道我活着来世上走一遭,遗臭万年也是个不错的选项。
传习队的剩余士兵,以及冲田总司带来的十几名精忠组浪士,立刻合力剿杀尊攘分子。一番混战,杀得血流成河,因为许多人使用刀剑,再加上爆炸,这地上不时就能见到各种人类的零部件,有些甚至还在动。
像是为了配合本能寺这边的袭击,禁中内里附近突然爆发出猛烈的炮击声。梅田云滨早就安排好的两门青铜小炮对着禁中直接开火,也不需要瞄准什么的,只管把炮弹打进皇宫,这个事情就算是成功了。
等两炮打完,那伙人也不停留,上百斤的大炮,三四个人扛着就走。瞬间就消失在京都密密麻麻的街巷之中,寻之不见。
还好剧烈的炮声没有影响到本能寺这边的战斗,尊攘分子毕竟人少,松平齐宣的护卫加上冲田总司带来的精忠组浪士,人数是尊攘分子的三倍以上。一通乱杀,终于将所有的尊攘分子斩杀殆尽。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众人才有心思去管已经倒在血泊中的松平齐宣。满脸是血的冲田总司一边命令左右的从人,给那些尊攘分子补刀,不管死活都捅上两下。一边冲到松平齐宣身旁,从一堆凌乱的杂碎之中,分出人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