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这种事情,在不同的场合自然有不同的游戏规则,最常见的就是酒桌上的人情博弈。
这种事情,有时候武断的选择冒犯别人,实际上比起一直委曲求全更有可能获得尊重。
当然了,并不是一定有好的效果,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思路,但学会拒绝总比永远不会拒绝要好的多就是了。
学会拒绝,这是人成年的第一步,学会拒绝他人正是停止依赖他人的前提。
这样的经历,至少但凡是男孩子,都会经历,并且往往印象深刻。
李二也不例外。
说的简单一点,尽管这波军事行动其实也有合理性,但归根结底。
这帮海寇的面子,罗马人的面子,李二不想给。
一丁点都不给,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狗海寇可以选择接受,然后跟朕的大军干一架,或者选择视而不见,单方面被朕的大军干碎!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李二的这个决定,支持的当然也不光是杜如晦,因为思考这件事的并不光是杜如晦。
而是李二身边的一众大臣都对此有所思量,目前大唐的最优应对策略究竟如何?
而李二决定之后,这帮大臣当然也都研究了李二这个想法——当然了皇帝的心情也研究了,但那也不是主要考量。
而这个主要考量一番下来就是,还是有逻辑有道理,搞一波之后还是有价值的。
毕竟最简单的观察这件事,说白了就是海寇造成了恐慌,恐慌造成了海贸市场的时效性衰退。
当然,这个“时效性”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默认大唐最终还是能解决这波海寇威胁!
如果最终解决不了,那当然就还是永久性的。
而李二这一手强行打团,虽说是强行,毕竟这毫无疑问无法解决最终的问题。
就好比一局游戏里,你发育不错但队友已经全崩了,对手个个都很肥,这个时候你选择单枪匹马去做掉对手的射手。
这么做,虽然肯定是有作用的,但毕竟不能掰得动局势。
不过虽然无法扭转局势,看起来就是泄愤式的行动。
也的确可以延缓对手达成最终目的的节奏!
游戏里的对手,最终目的当然就是推掉基地结束游戏。
而现在,海寇只是棋子,这些家伙是不存在一个最终目的的——这也是明初常遇春从山贼团辞职去投朱元璋的原因——但这些家伙背后的罗马人还真有最终目的!
罗马人的长期战略目的当然就是跟大唐互为镜像,要灭掉大唐,然后制霸天下。
虽说思路不一样,各有各的道理。
最终的图谋都是一致的!
而这一次的计谋则就是破坏大唐的计谋,大唐的战略是通过海贸向美洲输送人口和军事力量,最终将美洲的万顷沃土全部据为己有,不,如果再加上南美洲,那就是双倍的万顷沃土!
至于罗马人的思路,其实,大唐这边的君臣团队不是看不出,他们只是想不出解决的思路,但罗马人要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就是恐慌。恐慌的气氛一旦蔓延开来,这贸易活动频率自然直线下降。
至于海贸这种活动究竟给大唐带去了什么收益,这帮人这么喜欢搞这个,
其中的玄机奥妙罗马人当中,是否有人能看出来,罗马皇帝本人是否知晓,这眼下都已经是无所谓的事情,博弈之中最重要的是对手的段位,但最紧要的还是具体的操作。
既然对方是制造恐慌,大唐虽然不能反制这波操作,那就只能尽可能止损和减伤了,而李二的这波意气用事还真是有效合理的。
但是。
正如同罗马人的这次操作本身,完全超出了大唐君臣团队的意料。
世界上任何事情,也都有可能超出意料,除了人心容易拿捏,命运永远给人惊喜。
自然而然的,大唐的这波李二觉得有用,大臣们也觉得肯定有用的反打之策,
也同样有“居然没用”的可能性。
李二下诏之后当天,朝中大臣就四处活动与各路衙门联动起来开始部署军事行动。
有理论说现代战争与古代最大的区别在于后勤,这完全是片面之词。
现代战争的后勤压力和物资消耗的确夸张。
但这些后勤消耗物资消耗占用国中总财富的比例,实际上从未高到夸张的地步过!
即便是看起来残酷无比的二战。
开战的德法英美列国国中尽管各种物资短缺物价飞涨,但反而也没有出现过饥荒的情况——起码,像古代那种动摇政权级别的饥荒还真没出现过,哪怕是苏联人民在二战期间也多少都有口吃的,真正的大倒霉蛋只有被卷入其中还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自己却分明是个农业国的某个家伙。
而古代则不是这样,儒生的过秦论能流行起来是有强大社会基础的。
因为古代的战争真会导致特大规模的饥荒!
这个后勤强度。
论物资总价值,那肯定是远远比不上现代战争,甚至无法与现代电商平台一次双十一相比,甚至,无法与现代电商平台一个淡季的单日销售额相比。
但对于古代的世界,一场战争消耗的资源往往会直接压低茫茫多人口的生命线的程度。
而现在大唐组织这场战争。
因为是要突下重手一波重创海寇,所以这次的组织压力非常大,尤其是这后勤物资。
不但要准备粮饷,军衣,弓弩箭矢,手雷火药,
关键还需要组织人手,然后海军出动。
因为是海军,这都不用看现代,那自古就是一个器械比人多的地方——船本身就是庞然大物。
这又要战斗。
当然就得准备修理船只的备件备料,还有淡水之类。
因为是南洋海面上作战,那自然还得准备防暑的药物之类——这并不是大唐的禁军变得比立国之初娇气了,而是现实需要,毕竟连海商出海都会准备这类东西。
但这么庞大的物资筹备,大唐竟然真就不动声色的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