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林觉,心道:这小子必是疯了,这难道是要追究皇上的罪责不成?难不成你还要弹劾皇上不成?这倒是有趣了,你弹劾大臣倒也罢了,你敢跟皇上叫板,怕是离死不远了。
郭冲皱眉道:“朕有过,朕有过。然则你说,朕该怎么办?要不朕再下道罪己诏?”
郭冲的话语中已经带着强烈的怒气,嘴角带着冷笑,话语中且带有揶揄之意了。熟悉郭冲的人都知道,皇上这种语气那便是发飙的前兆了。如果林觉再放一句厥词,再说出什么出格的话来,郭冲会立刻翻脸。
林觉似乎无所察觉,沉声道:“皇上能用于担责,微臣着实感动。但臣认为,此事罪责不在皇上,而在杨大人身上。杨大人身为枢密使明知此举不合适,却不出言反驳。任凭皇上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便是罪责。身为臣子,不能为君谋划,不能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不能谏止皇上的不当决策,这便是失职。不光是杨大人,满朝文武都有责任,只不过杨大人身为军事主官,要负主要之责。”
群臣愕然,这林觉狡猾的很,本来是在说皇上的过错,转眼这些错都是臣子的错了。偏偏这些大道理无可反驳,文武百官都跟着背锅。不过听得出来,他的矛头还是对着杨俊的,其他人倒也没想着出来辩驳,因为毫无必要。
杨俊忽而呵呵大笑起来道:“这满朝文武个个都有错,连皇上都被你说有错,你还真是像极了你那个老师。方敦孺就是个不敬天地不敬祖宗的人,恩,什么样的老师教出来什么样的学生。不过,今日你的指责老夫也没法辩驳,此事虽是皇上决定的,但确实老夫该负责。那老夫便也辞官了就是。皇上,老臣引咎辞官,恳请皇上奏准。”
郭冲紧皱眉头,心中烦躁不已。宰相枢密使都要辞官,朝廷岂非大乱。可不能让林觉这么闹下去。虽然林觉今日所言也并非全然的胡言乱语。但这么闹终归不顾大局,必须制止。
“林觉,朕说了,这件事是朕的责任,杨枢密使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没有劝解朕的责任,主要责任不在他。你若执意抓着此事不放,朕便下道罪己诏给你个交代。朕不准你对朝中重臣的偶尔过失抨击过甚。朕体念你的一片忠心,你也要体念朝廷,体念朕。”郭冲沉声喝道。
林觉躬身行礼,道:“皇上既然这么说,那微臣还能说什么?微臣只是尽本分,看出过错来便提出弹劾,否则便是臣的失职。皇上追不追究,那是皇上的事。臣了不敢让皇上下罪己诏。但凡不维护皇上的声誉的臣子都是失职之臣。臣不想失职。微臣只说一句:臣尽了臣子的本分,留着不称职的官员最终坏的是社稷大事。言尽于此,皇上自行决定吧。”
郭冲点头道:“你的忠心朕知道了,但这件事杨枢密并无大错,朕不准辞官。杨爱卿,此事也要有个交代,朕便也罚你半年俸禄,以示警醒。林觉所言的也有道理,尔等身为重臣,确实当小心谨慎为之。”
杨俊躬身道:“老臣谢恩,老臣必当反省自己,以后更加的小心谨慎。”
回过头来,杨俊对林觉投去凶狠的一瞥。虽明知道自己不会被弹劾罢官,但今日之事已经让自己丢尽了脸面。他和吕中天不同,杨俊的脸是丢不得的,今日不但被林觉当众弹劾过错,还被他调侃了灭绝令这伤疤,杨俊岂能容忍。
很多人为林觉捏了一把汗,他的胆子固然很大,但殊不知却已经接连得罪了两位朝中首臣。这不是自己找死么?今后这位林大人在朝中怕是举步维艰,稍有不慎便要完蛋了。
郭冲脑瓜子隐隐作痛,他很想宣布就此退朝,但林觉的弹劾名单里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他甚为喜爱的儿子。他又担心林觉真的说出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关于郭旭的重大过错来,但同时又很想知道林觉到底以何种理由弹劾郭旭。
就在他心情矛盾纠结的时候,林觉已经开口了。
“皇上,臣接下来要弹劾的是淮王郭旭。皇上要不要宣淮王上殿。免得淮王不在场,有些事他无法辩驳,皇上也无法询问清楚。臣希望臣的能让人有理有据心服口服。”
郭冲皱眉思索了片刻,决定不宣郭旭上殿。他担心郭旭上殿之后,倘若林觉弹劾的事情是真的,那自己反而失去了回旋的余地,必须要做出处罚。郭旭不来,自己还有回旋的余地。
“郭旭近日身子不适,便不宣他上殿了。林觉,你直接说便是。郭旭有何过失之处?”
“皇上,臣要弹劾淮王殿下的是淮王殿下在领军平叛时犯下的过失。虽则,此事淮王殿下也已经上奏领责,辞去了官职自省,按理说臣不该再提及。但是臣认为,淮王殿下的请罪折子避重就轻,有蒙混过关之嫌。臣当时就在平叛作战之中,臣有自己直观的感受。臣必须指出来。”林觉沉声道。
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林觉,这厮真的是要疯了。疯狗般的咬人不算,连淮王殿下的旧账也要搬出来算清楚,这是已经不顾一切了。不过也有人佩服林觉的勇气,这种事没有通天的胆量是绝不敢做的,可他就是做了。当堂让宰相和枢密使不得不承认过失,无法反驳,现在又要开始扒最有可能成为太子,将来有可能成为皇上的淮王的旧账了。
郭冲无奈说道:“你说吧,朕和众爱卿听着呢。不过朕还是要提醒你,你最好有理有据,否则便是诬陷,朕不会姑息诬告之人。”
林觉点点头,沉声道:“淮王殿下之过有三。其一,不自量力,纸上谈兵。淮王殿下自诩有领军之才,常以边镇领军之事自夸。夸大自己的才能。此举误导了朝廷做出决策,在议论平叛人选上,误导了皇上和朝廷的决定。”
众人默然无语,这一条不能称之为重大过错,但林觉说的也不无道理。特别是郭冲,当初他同意郭旭领军平叛的时候,正是相信郭旭能够胜任此事。这也基于之前郭旭在边镇领军的经历,郭旭曾不止一次的在家宴上谈及此事,说了些在边镇跟辽人遭遇作战的情形,还展示身上的疤痕。正是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郭冲的脑海里,自己这个二儿子是有领军打仗的本事的。虽然这并非是决定郭旭领军出战的主因,但却是其中的部分原因无疑。倘若郭旭没有给别人这个印象,那么郭冲恐怕便另有考虑了。
“淮王殿下的第二个过错便是轻敌。这一点无需本人多言。率五万禁军攻应天府之战中,淮王殿下便犯下了轻敌之过。明知应天府乃教匪老巢,攻城不用计谋,只知狂攻猛打,葬送数万禁军性命。身为主帅,不能运筹帷幄,此为首要之责。付出惨重的代价拿下应天府之后,吕相反而携嘉奖圣旨前往,朝廷并无一丝一毫的指责训诫之意,这更是让人不解。臣只能理解为,那是淮王隐瞒其过,欺瞒了朝廷。否则断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林觉再道。
郭冲看着吕中天和杨俊两人,吕中天皱眉不说话,杨俊冷着脸不出声。林觉所言之事确有其事。郭冲当初下那道圣旨正是吕中天和杨俊游说的结果。郭冲本来是不想下嘉奖圣旨的,但吕中天和杨俊两人跑去跟他说什么,拿下应天府便是重大胜利,便是平叛的转折,理当嘉奖。杨俊更是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说,应天府教匪实力超群,不亚于正规兵马。就算他自己亲自领军,也未必做的有郭旭好云云。在这种情形下,郭冲才下达了嘉奖圣旨。当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郭冲处于疼爱郭旭之故,不想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也不想让郭旭难堪。
这内里的原因是无法公开了,郭冲也不能抓着吕中天和杨俊说话,三人只能默认林觉的话。好在这其实也不能算是郭旭的什么大过失。
“林觉,这一条朕倒是可以解释解释,朕下嘉奖圣旨并非郭旭隐瞒了什么,而是基于当时的局面做出的决定。拿下应天府终究是转折,其时正在平叛关键之时,朕不想让大军士气低落,故而不宜责罚。那嘉奖圣旨是鼓舞士气的。”郭冲大包大揽为此事做出了解释。
林觉点头,沉声道:“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淮王其后的作为让人不解。臣当时虽不在应天府,但事后据臣所知,应天府城破之时,教匪匪首纠集部分教匪从北门而逃。淮王殿下有骑兵数千,完全可以追击匪首,击杀匪首。然而淮王殿下却并没有这么做,只象征性的做了短暂的追击,坐视匪首逃遁。这件事让军中将士甚是疑惑。这之后,淮王殿下按兵不动,在应天府中休整十余日。此时教匪匪首于单州集结教匪,试图拼死一搏。这时候的教匪已经是强弩之末。然而淮王殿下并没有抓住机会进军。据臣所知,手下将士进言早日进军单州,却被殿下呵退不理。殿下下达了先收复周围城池缓缓推进的命令,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去收复那些早已是囊中之物的无关紧要的州府。从而让教匪在单州完成集结。这件事,更是让人疑惑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