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谦和乔应甲脸色都有些难看。
弃权者越多,就说明他们对整个局面控制力越弱。
尤其是这些人既不支持他们所属的群体,也没有被其他群体所拉拢,纯粹就是对自身群体的首领不满,或者对现在自身群体的认同感缺乏,才会出现这种情形。
伴随着一张张票被唱出来,顾官乔三人下边第一个“正”字笔划很快就被填满,然后开始了第二个“正”字,但伴随着的是那个弃权下边的“正”字同样也在并驾齐驱,也填满了一个字,而且让顾官乔三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个弃权“正”字里边除了傅试外其余四票都是来自其他人。
傅试不提了,曹于汴来自山西,吴道南来自江西,另外一张来自刑部右侍郎黄公辅和商部左侍郎黄士俊,一个是是广东新会人,一个广东顺德人,二黄是整个重臣中唯二的岭南士人,全数投了弃权票。
这就意味着如果再加上冯系的练国事、潘汝桢和耿如杞也投弃权票,那么弃权票就会达到惊人的八票,这还没有计算冯紫英这一票。
总共就四十票,弃权的就可能有九票,这对于顾官乔三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打击。
冯系五票得不到现在还平添了岭南士人的两票丢失,这两票按理说是应该没有多少倾向性的,无论是顾官乔三人中哪一个人得到,都很正常。
他们三人也都早就派人接触过几次了,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应。
像顾秉谦派朱国祯接触黄士俊,一个尚书一个是侍郎,平素往来也多,但是显然未能如愿。
同样乔应甲也安排孙居相去与黄公辅沟通,按理说孙居相作为刑部尚书与黄公辅关系处得还不错,但是黄公辅也没有给孙居相的面子,断然投了弃权票。
对于官应震来说,岭南士人和西南士人天然就是湖广士人的盟友,大家都属于江南、北地两大群体之外的小群体,只不过湖广士人又要比西南士人和岭南士人势力强得多。
“太仆寺卿韦蕃,投弃权票。”
伴随着方震孺清亮的声音响起,弃权一栏下边正字再添一划。
顾官乔三人都是面色阴沉。
整个重臣四十人中非北地、江南、湖广籍的士人只有三人,岭南二人,西南一人,黄公辅、黄士俊是广东人,而韦蕃是四川富顺人,现在三票的弃权票无疑是对三人的不满意表示。
韦蕃这里他们也都是做过沟通拉拢的,但很显然也没能达到目的。
好在自己未成,其他两人也没能得手,算是聊做安慰。
官应震的脸色尤为难堪,这三人他都是花了心思去联络的,但却没有能收到效果。
而现在投票已经进入了后期,顾秉谦和乔应甲二人的得票都已经接近两个“正”字,顾秉谦得了八票,乔应甲更是得了九票,而他却仅仅只有一个“正字”五票。
这意味着他最初希望通过拉拢非江南、北地籍士人以及江南北地籍中不认可顾秉谦、乔应甲的重臣中最重要的一环失败了。
三名岭南、西南籍重臣都没有投票给他,缺了这三票,就算是他能拉到一些北地江南籍中的边缘重臣,也基本上没有获胜的可能了。
也许唯一能够让官应震稍微安心的就是现在票数唱票结果已经出来了二十八票,而这还没有计算五位阁臣和冯紫英那边的人,如果再把这几票明票算起来,整个结果几乎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
光是弃权票就达到了十票,也就是说其他三人要在三十票中争取到二十一票,这何其难?!
顾秉谦和乔应甲也都想到了这一点,脸色一样阴沉可怖。
很快唱票结束,乔应甲获票最高,十二票,顾秉谦居二,十一票,官应震居末,七票,弃权十票。
何其惨淡?
这也映证了冯紫英所言,即便是他这一边的五票给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也一样毫无意义,最高乔应甲也不过十七票,还差四票,顾秉谦获得这五票也不过十六票,一样差四票(顾秉谦作为现任首辅二十票即可),官应震这边就不用提了。
殿中所有人都看着眼前这一切。
十票弃权触目惊心,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当下朝廷的撕裂状态。
无论是乔应甲还是顾秉谦,都无法获得代表士人的重臣中多数支持,甚至连三成的支持都没能获得,这样的巨大反差让顾官乔三人都倍感尴尬和沮丧。
这也是最真实的“民意”反馈,不由得顾官乔三人不心惊。
自我反思一下,如果以三成不到的支持,就算是当上首辅这个首辅又该怎么当?
只怕在这朝中也是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了,何谈在下边各省推动事务执行?
冯紫英安静地站在殿前,等待着佥都御史和御史们的最后计票和通报结果。
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十七,十六,七,十,荒唐但又真实的一幕。
接过结果之后,冯紫英这才与三人打过招呼之后,当堂宣布了最后结果:“乔应甲得票十二票,顾秉谦得票十一票,官应震得票七票,弃权十票,无人过半,那么下边即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分别对三位后选择进行单独投票,按照规定,首先对得票者最少者进行投票,在此之前,我们先休息一盏茶的时间,供诸公更衣。”
之前也就专门进行了一个规则介绍,第一轮的投票是只能投其中一人,过半者即获胜,如果无人过半,那么就相当于对候选者来信任投票了,而这个时候获票最少者反而有一定优势,那就是他将首先获得投票,如果他获得过半,那么后边两位就丧失了机会,但这也是对后边二人的一个考验,看看他们的支持者是否意志坚定。
乔应甲和顾秉谦都有些紧张,但是他们又迫切希望尽快得出一个结果,当官应震投票仍然无法获得过半票数时,也就意味着湖广士人已经无法获得首辅之位,那么他们就需要考虑在给顾秉谦和乔应甲的投票中投给谁了,也就是说湖广士人会和谁结盟。
随着冯紫英宣布更衣时间,殿内的众人便三三两两开始交谈起来,既有匆匆入厕者,亦有走到大殿门口眺望远处者,亦有眉头深锁开始窃窃私语者,更有匆匆在人群中穿行找到目标劝说的。
冯紫英站在大殿远端,一览无余。
耿如杞和韦蕃在一起小声说着话。
耿如杞是山东东昌府人,而韦蕃是四川叙州府富顺人,二人也不是同科,照理说八竿子打不着。
但耿如杞曾经在播州之乱时担任重庆府同知多年,而播州之乱波及整个川南地区,也是让川南百姓受害甚深,耿如杞在重庆府同知时组织民壮奋力抵抗,在川南地区有着相当人望,而韦蕃也是对耿如杞印象极好,所以因为这个缘故二人才熟络起来。
“这般情形,何其狼狈?面子都丢光了,若是我,这首辅不做也罢!”韦蕃气哼哼地道。
“崧勉(韦蕃字),若不用这等方式,如何能剥开平素表面光鲜的一面,让大家都好好看一看,感受感受来自大家的内心不满,也有助于咱们日后认真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嘛。”耿如杞淡淡一笑。
“日后?还有日后么?我看这样子,用这种方式是推选不出首辅了,连一半的票都得不到,这样的首辅,做起来又有什么意思?总不能事无巨细都要来商计一番吧?商量不出一个一致意见,岂不是就一直拖着?那下边还怎么做?”
韦蕃对此十分不满意,“东鲜公该好好考虑他们湖广士人何去何从才是,形势如此明了,第一轮他才得七票,他根本没有当首辅的底气!”
对韦蕃如此直白,耿如杞也不禁侧目,他觉得自己都够直率了,没想到这韦蕃还更爽快,“但他这边七票投给谁都可能形势大不一样。”
“那又如何?汝俊公得这七票支持,也不过十九,六吉公不过十八,一样没戏!”韦蕃反驳。
“可如果再加上崧勉你和振玺(黄公辅)、亮坦(黄士俊)他们俩,就不一样了。”耿如杞意味深长地道。
韦蕃立即反应过来,微微眯缝起眼睛,“楚材,你好没趣,我是不会投的,至于振玺和亮坦,据我所知,也不会投,虽然找了我们,但是说实话,他们的想法和我们有差距,也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倒是你们几位,小冯阁老的态度却是耐人寻味啊,……”
耿如杞心中踏实了,微微颌首:“崧勉,你们几位的志向,小冯阁老很尊重,别无他意,不过你们也知道,小冯阁老受恩于东鲜公和汝俊公甚多,另外六吉公原来也对小冯阁老多有照拂,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不好选,之前的弃权也是一种姿态,但是这后续的,我想就算是我们做出选择,也不会有太大改变,更不可能影响到你们,是不是?”
韦蕃眼睛一亮,似乎若有所悟,看了一眼几步开外的黄公辅和黄士俊二人,微微颌首,“是这样啊,我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