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农家童养媳14(1 / 1)

欢迎进入前情回顾环节,补订可以解锁新章节哦!她们粗略估计,卢秀玉卖了五十多碗饭和二十多碗面条,酸辣猪杂盖饭六文钱,红烧大肠十文钱,那啥双拼九文钱,面条没有浇头倒是便宜了很多,可也要四文钱一碗,这价格可不便宜呢,算下来,卢秀玉起码挣了四五百文。

猪下水又不是稀罕东西,以往都是卢老屠当搭头人的,调料可能费了点钱,加上米面炭火撑死几十文吧,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卢家大丫儿,你这猪下水是怎么做的,怎么那么香呢,婆子我闻着味儿口水都快下来了,要不你教教婆子我?”

一个位置离卢家肉档不远的婆子笑眯眯地对着卢秀玉问道,边上一群人马上竖起耳朵,也想知道卢家做猪下水的这个方子。

“陈婆婆,我也想知道你家积雪菜的方子呢,听说你腌的雪菜味道特别好,用来炒笋丝和肉丝都是一绝。”

卢秀玉不动声色地回击道。

从原身的记忆来看,三档口村的人大多数都是和善友好的,可再好的地方也免不得有一些难缠的人,眼前的陈婆子就是其中之一。

“呵呵呵,婆子我腌的雪菜算什么好东西啊。”

陈婆子尴尬地笑了笑,她确实有一个腌雪菜的秘方,那是她外婆留给她娘的,她娘又留给了她,用这种秘方腌出来的雪菜格外的爽脆,她能常年在官道这里摆摊卖盒饭,靠的也是这道拿手菜,这么重要的东西,她怎么会教给外人呢。

卢秀玉这是在拿话堵她,她都清楚秘方的重要性,凭什么要求人家教她呢。

原本陈婆子还觉得卢秀玉年纪小,想从她这里套话,现在看来,这丫头鬼精的很,并不好对付。

“我倒是羡慕陈婆婆呢,雪菜多腌一些常年都能卖,可这猪下水却不是每天都有的,今天也是运气好,我爷爷多杀了几头猪,要不然就一副猪下水,能烧多少菜呢?”

卢秀玉似是在抱怨,其实也是在给边上的人提个醒。

肉档是卢家人开的,猪下水以前卢家不稀罕要愿意当搭头送人,可不代表现在也愿意,她们就算知道了秘方又怎么样呢,猪下水在人家手里,她们照样做不出成品。

这么想着,这些人的小心思也就消停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心思灵活的开始思考,同样的方子做猪下水都那么好吃,做猪肉、羊肉是不是更加美味了。

但那也只是想想,能给家里挣大钱的秘方,谁会愿意告诉别人呢。

卢秀玉将几个空下来的瓦罐搬回板车上,卢宝宝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就帮着把那些人用过碗收起来。

等全都收拾好了,姐妹俩推着板车回家去了,严格的说是卢秀玉在推车,卢宝宝就是把手搭在车架上,她那力气还不够一个车轱辘打晃的呢。

走到半道的时候,卢秀玉忽然停了下来。

“给,这是你今天的工钱。”

卢秀玉从自己满满当当的荷包里数了十枚铜板递到乖宝的手里。

“奶说了,这是我自个儿的生意,家里人要是帮了忙,也应该给一些工钱。”

卢秀玉煞有介事地说道,今天卢宝宝确实帮了她一个大忙,可卢秀玉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达成同样的目的吗,那倒未必。

顾客对食物的味道表示怀疑,她大可取出一些猪杂剪碎,让他们试吃,相信那两道菜的味道同样会让他们愿意花钱购买。让乖宝来当“吃播”吸引顾客,给她十文钱的工资,并不是最划算的做法。

可卢秀玉思考了几天后还是决定这么做了,因为她心里清楚,乖宝身子骨娇弱,做不得重活,现在家里有二老压着,大家或许还会勉强容忍,可时间一长还是会有怨气产生。

尤其在二房那两口子都不怎么争气的情况下,一旦将来有什么变故,二老离世或是卢家分家,恐怕二房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她倒不心疼二叔二婶,她只是心疼乖宝,现在有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乖宝能够自食其力,那不是很好吗?

“大堂姐,我不能要。”

卢宝宝赶紧摆手,她今天吃的那一碗盖浇饭和面条就顶得上十文钱了,再要堂姐十文钱的工钱,是不是太浪费了。

而且她真心觉的自己没有帮上太大的忙,如果跟别人说坐着吃饭也是帮忙的话,相信所有人都愿意做的。

“你听不听堂姐的话。”

卢秀玉摸了摸乖宝的小脑袋,心里软软的,也就这个小笨蛋会把钱往外推了,换做家里其他孩子,恐怕早就乐不可支地收下了。

“堂姐什么时候说错过话。”卢秀玉装作生气地说道。

“我听堂姐的话,我收下就是了。”

卢宝宝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下了那十文钱。

她来到这具身体里后脑袋变笨了很多,想问题总是很慢,很多时候也懒得想,可她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大堂姐对她的善意。

“姐,你刚才可厉害了,陈婆婆那么凶的人对上你都吃瘪了呢。”

秉持着收钱办事的心态,卢宝宝觉得要好好哄哄眼前的这位金主。

“姐,你真聪明,刚刚那些大娘婶婶们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呢。”

“姐,你……”

那彩虹屁一阵一阵的,回去的路上卢秀玉上扬的嘴角就没有下来过。

当然,更让卢秀玉欢喜的是乖宝对她称呼的改变,之前叫她大堂姐,总觉得还隔了一层,现在直接管她叫姐,感觉更亲密了呢。

卢秀玉第一次出摊赚了足足527文钱,米面调料和猪下水都是她问家里赊的,刨去这些以及要交公的四成,卢秀玉今天赚了二百八十文。

帮忙数钱的江白娥倒吸一口凉气,这收入已经快赶上肉档生意比较好的时候了,更是卢家丰农闲时替人修房子运石块大半个月的工钱。

一天是二百八十文,十天就是二两八钱,一百天就是二十八两,江白娥掰着指头算计着女儿的收入,算到自己头脑发昏,眼冒金光。

“这钱我替你藏着。”

江白娥数着数着就要将钱收起来。

“娘,这三十文是我孝敬你和爹爹,剩下的那些钱我还有用处。”

卢秀玉拦下了她娘的动作,数出三十文钱后将其他铜板收了回去,这笔钱她确实还有用处,家里的调料不够她用,山上找到的新调料也十分有限,卢秀玉决定去县城看看,能不能有新的收获。

而且她娘刚刚的想法还是太乐观了,不是每天都能有那么多副猪下水的,她也得探寻一下其他商机,这段时间挣的钱,就是她的本钱。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世她同样有两个弟弟,虽然卢秀玉刚来到这具身体里时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江白娥这个为原身哭了好几宿的母亲,这些日子她也感受到了爹娘对她的疼爱,可她同样感受到了爹娘对家里两个男丁的重视和偏爱。

卢家丰和江白娥是一对合格的爹娘,卢秀玉从爹娘那里得到的关怀远远超出村里其他女孩,可她不敢赌,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他们会选择这个女儿,还是家里两个儿子。

为了这份关爱不变质,卢秀玉决定从源头杜绝潜在的危险。

“你这孩子!”

江白娥有些生气,大丫头才多大啊,怎么能藏那么多钱呢。

“行了,就按大丫头说的办。”

卢家丰制止了媳妇,“呵呵,咱们大丫头有本事了,这么小就能挣钱孝顺爹娘了,媳妇,这是咱俩的福气啊,赶明儿你去县里买三十文钱的糕点,拿回家让家里人分着吃。”

卢家丰看着憨,很多事他心里门清。

“她这是和我藏心眼呢,这孩子什么时候那么多心思了。”

在闺女离开后,江白娥依旧有些意难平,想拉着丈夫好好说说话,可回应她的已是丈夫打雷般的鼾声,江白娥只好作罢。

卢宝宝得了十文工钱,她稀罕地将这十个铜板翻来覆去数了好几遍,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将这十文钱放在了枕头底下,时不时要摸一摸。

她这算不算是当了吃播,这十文钱就是观众送的法拉利火箭炮?

这么说来,大堂姐是不是就是她的榜一了?

卢宝宝困意全消,一下子来了精神。

榜一是什么,那是真爱粉,是衣食父母,是金主大人,四舍五入一下,她是不是已经成功抱上大腿,成了金主的新宠了?

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大娘,我的伤早就好了,再说了,我也闲不住啊,这不,家里的长辈和妹妹们心疼我,还给我派了两个帮手呢。”

卢秀玉笑吟吟地应道。

说话的这些大娘未必有什么坏心思,可有些话传来传去就容易变了味道,比如刚刚那两句话,对方的本意可能是夸赞她勤快,关心她的伤势,可也能被理解为卢家的孙辈里只有她这个姑娘能干活,家里的长辈也不心疼她,伤还没好全呢,又让她来割猪草了。

卢秀玉的成长经历复杂,她知道语言有时候也能伤人。

于是她四两拨千斤地回答了她们的问题,特地提点出她身边的两个堂妹,意在告诉大家自己的伤好全了,家里人和两个懂事的妹妹都体恤她,今个儿陪她一块来割猪草了。

卢秀玉足够小心谨慎,在远远看到人群的时候就把背篓还给了二堂妹,因此这会儿三姐妹看上去整整齐齐的,正如她所说的那样,两个年幼的妹妹是过来帮忙的。

“诶呦,刚刚还真没注意,那是你二叔和三叔家的闺女吧,长的可真俊呢。”

那些人倒是一早就看到了卢家三孙女卢秀心,可还真没看到站在俩人身后的卢宝宝。

不是说卢老二家的闺女岁数更大一些吗,怎么看个头,大的那个反倒更像是妹妹呢?娇娇小小的,一团孩子气。

村里见过卢宝宝的人不多,因为这个懒馋的丫头一点也不喜欢动用除了嘴巴以外任何一个肢体器官的活动,这几年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村里倒是一直有她漂亮的传言,可其他没见过的人觉得一个六岁的丫头又能漂亮到什么程度呢,恐怕都是言过于实。

直到现在看到了真人,才知道那句老话说得对,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乡下人的形容词有些匮乏,他们能想到的最高褒奖就是临县送子庙观音娘娘座下两位童子,唇红齿白,一团福气,这卢家的二孙女长的比那童子还讨人喜欢。

而且那丫头看上去性格也十分的好,红润的嘴唇向上弯弯,一直都噙着笑呢,人的心都让她笑软乎了。

没想到卢家那俩人嫌鬼憎的玩意儿还能生出这样一个集天地之灵气的孩子,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歹竹出好笋?这样乖巧的娃娃怎么偏偏投身到了徐娇娘那个懒婆娘的肚子里。

而且这闺女一看就是勤快的,小小年纪就背着那么大的竹篓陪着受过伤刚刚痊愈的堂姐来割猪草,光凭这一点就知道这孩子和她那对爹娘不一样。

一时间,她们对卢宝宝的印象大好。

卢家姐妹毕竟有任务在身,那些妇人也不好拉着姐妹几个说太多话,只是寒暄了几句就放行了。

在三姐妹离开河滩去了更远一些的河坡后,唐家秀才娘子端着一大桶衣服来到了河边,身后还跟着一个清秀的男童。

唐家在三档口村那也是说得上名号的人物。

在宗族意识浓厚的古代,尤其是乡下地方,人丁越兴旺就意味着他们在当地的话语权越高。

比起那些动辄生六七个孩子的人家,卢家的子嗣并不算多,卢老屠这代生了三个儿子,已经是难得的多产。可是因为卢家不论男女各个人高马大,加上村里人多养殖牲畜,还得仰仗卢家的屠户,因此绝大多数人家都不敢得罪卢家的人。

唐家在村里是个例外,唐家的先祖一百多年前迁居到了三档口村,娶了当地的女人勉强融入了村子,但是这么多年,唐家世世代代都是一脉单传,在村子里除了姻亲,再无其他亲友,因此受了不少欺负。

直到这一代唐家的当家人考中了秀才,这才拔高了唐家在村里的地位,一下子让唐家成了村子里少数几家不能招惹的人家之一。

说来也是奇怪,三档口村有着好山好水,靠着肥沃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群山以及那一条临村的官道家家户户都过着宽裕的生活,可这样的好山好水却没有培养出几个会念书的人物。

从李朝开国起,近百年来整个村落只出过一个举人,考中秀才的也屈指可数。

到了这一代,三档口村拢共也就出了两位秀才,其中一位就是唐家的当家人唐茂才。

唐茂才考上秀才的时候才二十四岁,这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正值壮年,村里所有人都期待他考一个举人出来,到时候谋个一官半职,好成为村里人的靠山。

可天有不测风云,唐茂才三十岁那年去府城参加乡试,谁知道半路惊了马,他从马车里摔了下来,摔伤了肋骨,最后命是保住了,却也留下了后遗症,从此变得体弱多病,根本负担不了连日科考的压力。

唐茂才的科举之路算是断绝了,唐家为了供出他这个读书人几乎耗尽了家底,加上他伤了底子,常年靠补药养着,花费不菲,于是唐茂才回了乡下老家,在三档口村开办了一间私塾,靠着束脩勉强维持生计。

村里人都敬重这位读书人,加上村里不少孩子都在唐家私塾里念书,在三档口村,谁不给唐家人几分薄面。

这会儿过来的妇人就是唐茂才的媳妇,跟在那妇人身边的则是两人的独子唐定元。

“小秀才公又来陪你娘洗衣裳啦?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一群妇人有了新的打趣目标。

“听我家大牛说小秀才公年纪轻轻已经能熟练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了,不像我家那头蠢驴,现在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照我说啊,小秀才公继承了唐秀才的聪慧,将来保准能考个功名回来。”

村里谁不知道唐家这位小神童,据说唐家这个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就会说话,两岁就开始跟着唐秀才读书写字,四岁跟着一群大孩子在书塾念书,现在虽然才八岁,可言行举止已经有了唐秀才的气度,待人接物不逊于十五六岁的少年。

大家都说,唐家这个小哥儿能替他爹实现举人梦。

“徐婶子你别这么说,我家元哥儿只是启蒙时间早,又多了两分勤奋刻苦罢了,你家大牛同样聪慧,我家相公常说,大牛只是性格活泼,定不下心来学习,不然他的成绩未必会在元哥儿之下。”

秀才媳妇长的文文弱弱的,她的声音和她的长相类似,十分细气。

不过她说的话着实好听,让那位刚刚还贬低自己儿子的妇人乐的合不拢嘴。

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儿子笨呢,秀才娘子说的对,她的儿子就是不定心,耐不下性子学习,要不然保准不比秀才家的孩子差。

面对一群婶娘婆婆的夸赞,唐定元十分淡定,在帮着娘亲把木盆端到河边后就放下自己带着的小木椅,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书,静静看了起来。

清俊秀气的男童学着大人的模样挺直背,一手拿着书,一手背在身后,眼神专注地浏览着书上的内容,时不时点头晃脑,似有所感,看上去乖巧懂事,和村里那群光知道上山抓鸟,下河捞鱼的兔崽子们就像是两个物种。

人家这是养孩子,他们那是养猴子。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小秀才公真刻苦,到哪儿都不忘捧着本书看。”

“我倒觉得小秀才公孝顺,明明时时刻刻都想着看书,却还不忘陪他娘来河滩边洗衣裳,咱们谁有这样的福气。”

看着唐家孩子的做派,一旁的女人们羡慕坏了。

“秀才娘子,你倒是教教我们,这样的孩子是怎么养出来的。”

“就是啊,这得求多少神,拜多少佛才能让这样的孩子投生到我肚子里啊。”

一群女人叽叽喳喳的,换做其他人,恐怕这会儿也念不进书了,可偏偏唐定元是个异类,别看他这会儿外表云淡风轻,实际心里早就已经因为这些夸赞暗爽透了。

www.。m.

最新小说: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我点你的名了吗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完美女婿 道槃 盗墓笔记8上下 你是哪颗星 老子有双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