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廿七,巳时将要过半,李凤鸣照惯例来到香雪园,向太皇太后行“晨省礼”。
太皇太后才进过早膳没多会儿,华嬷嬷正搀着她在廊下缓步消食。
李凤鸣近前要见礼,太皇太后却摆摆手,神色急切地询问:“小凤鸣,明彻的回信到了没?”
自从二月初五那天,李凤鸣让辛茴去木兰镇,将信和甜酱投交兵部飞驿后,老太太每天见到她,必定先问这个。
“太奶奶稍安勿躁。”李凤鸣上前搀住太皇太后的左臂,耐心配合着老人家那略显迟滞的步调。
“我一大早就让辛茴去木兰镇的飞驿了。要等她中午回来,才知有没有回信。”
这番话,李凤鸣已经说倦了,太皇太后也听倦了。
从木兰镇的飞驿传信到南境见春镇,单程只需六天。
算着日子,若是萧明彻收信当日就回复,那不到半个月这头就该得到回信。
眼下快二十天了还没回音,李凤鸣不急,老太太倒是急了。
太皇太后孩子气地扁了嘴,委屈斜眼乜向她,夸张抱怨:“给你准备的那两锭金,在我手上都快包浆了。”
其实李凤鸣对这个“一封信两锭金”奇葩赌约没真在意,就是陪老太太玩罢了。
可老太太这么上心,她的反应若是不以为意,那就太扫兴了。
于是李凤鸣也学着老人家夸张的说法回:“我摊手等着接住您给的那两锭金,都快摊成石像了。”
一老一少双双叹气,各有各的无可奈何。
“明彻那孩子,不像话,”太皇太后不大高兴地嘟囔,“再是前线事忙,回封信的功夫总该有吧?哪怕只回个红彤彤的‘已阅’二字也好啊。”
这绝对是没过脑的糊涂话。
淮王萧明彻自小不受齐帝重视,成年开府时仅得封郡王。
一年前,齐国定下由他与魏国公主李凤鸣联姻,齐帝有意抬他身份以向魏国示好,这才给晋了亲王。
可按齐国规矩,只有皇帝或奉旨协理政务的太子,才能以朱笔题“已阅”二字回复别人的信函。
搀住老太太右臂的华嬷嬷惊得暗自倒吸了一口凉气,迅速以余光谨慎扫过附近的侍女。
廊下每隔五步立着一位侍女,虽个个低眉垂首,但其中肯定不乏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人精。
纵然谁都知老太太是说者无心,但太皇太后的身份毕竟不同。若李凤鸣接话时不懂事,只怕要在京中掀起一场风波。
隔着太皇太后,李凤鸣瞥见华嬷嬷正紧张地望着自己,眼神似有提醒之意。
她向老嬷嬷微微颔首后,笑吟吟接下太皇太后的话:“我跟您想的就不一样。我猜,他若给我回信,多半只会写五个黑乎乎大字……”
她清了清嗓子,学着萧明彻冷面无波的样子,压低声音,“‘知道了,多谢’。”
老太太瞬间被逗乐:“你还别说,闹不好他还真做得出这事!”
“可不?淮王殿下自小话就不多。太皇太后您还记得吗?当年您才将殿下接来时……”
华嬷嬷陪笑,不着痕迹地将话岔开,同时再度觑向仿若无事发生的李凤鸣。
她不太确定李凤鸣是误打误撞,还是当真在瞬间悟到个中凶险,并以打趣笑言轻松化解。
近来两三个月里,华嬷嬷与李凤鸣接触不少,却始终看不透这位年轻淮王妃的深浅。
初时只觉她长相妍丽、气度端和,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也很能哄太皇太后高兴。此外再无亮眼长处,像个极好拿捏的软柿子。
可经过方才那令人胆战心惊的一问一答,华嬷嬷突然觉得,这位异国来的和亲公主,似乎没那么简单。
和亲国书说她是魏国裕王李典之女。李典是现今魏帝的堂弟,远离朝局中枢,就是个闲散王爷而已。
可华嬷嬷瞧着,李凤鸣刚刚在电光火石间表现得举重若轻,玩笑打趣间就将一场敏感风波化解于无形,好像十分清楚站在权力核心附近该如何生存。
这可真不像个闲散王爷的女儿,倒像是……
太皇太后昨夜没睡安稳,今日精神头不算好,便没多留李凤鸣,并免了她黄昏的问安礼,叫她明日辰时就过来。
华嬷嬷解释道:“太子妃与恒王妃明日都会带自家府中女眷前来探望,届时人多,冷落了谁家都不好。太皇太后初愈,精力有限,要劳烦淮王妃帮忙担待些许了。”
“华嬷嬷客气。我做晚辈的,能帮太奶奶担些场面,这是受了抬举,何来劳烦之说?”
李凤鸣笑语温言,标标准准就是个贤惠懂事、任劳任怨的重孙媳。
华嬷嬷向她福礼后,又陪着太皇太后将她夸赞一番,李凤鸣今日的“晨省礼”便算是结束了。
自两个多月来到滴翠山,李凤鸣就住进了长枫苑。
因为萧明彻在九岁那年被太皇太后接到行宫来照管,就一直在这长枫苑住到十六岁。
到他行过成年冠礼后,齐帝准他在雍京城内单独开府,这才搬离。
结束晨省回到长枫苑,李凤鸣屏退行宫侍女,唤来淳于黛一同进了书房。
这几年萧明彻若是得闲,也会到行宫探望老太太,所以书房里还留着许多书册没带走。
近来李凤鸣只要没去香雪园,就定在这书房里“寻宝”——
萧明彻虽不受齐帝爱重,到底是个皇子。他这里的许多书,尤其那套《国史》,是只供皇子研读的版本,外间很难得见。
通过这些书,李凤鸣算是重新认识了齐国的许多事,也大大有助于她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她除鞋上了窗畔坐榻,盘腿垂首,单手按着小桌上那册还没看完的《国史》,若有所思。
淳于黛为她端来热茶,低声关切一句:“瞧着殿下神色不太对,可是在老太太那边遇着什么事了?”
李凤鸣在旁人面前一向端得稳,但淳于黛打小跟在她身旁,对她情绪上的细微变化可谓了如指掌。
“老太太稀里糊涂说错一句话,”李凤鸣抿茶润了喉,接着道,“幸亏我在父……”
她抬头迎着淳于黛警惕提醒的眼神,改口笑道:“幸亏我机灵。不然就要给萧明彻惹是非了。”
萧明彻的母妃早逝,背后没有舅族倚仗,若在此时被卷入“储位之战”的是非漩涡,对李凤鸣可没有半点好处。
淳于黛接下她递还的茶杯,小声道:“哪国皇嗣之间都难太平,如今的齐国尤甚。若一句话没接好,那定是泼天的‘热闹’。也亏得殿下对这种事游刃有余。”
“若不是有这点技艺,也不会让我过来和亲,”李凤鸣歪靠在坐榻上,哼声挑眉,“说起热闹,明日可才真有戏看。太子妃与恒王妃都要来。”
太子与恒王在朝堂上明争暗斗,这事不算秘密。
齐国女子以夫为尊,既太子和恒王对掐,太子妃与恒王妃自也要互别苗头。
京中各家宗室府邸都知道,太皇太后大病一场后变得糊涂了些。
所以大多掌家的命妇们会提前在私下协商好,错开着日子来行宫探望,以免人太多,更要叫老人家糊涂。
但太子妃和恒王妃偏要在同一天来,大约是要在太皇太后面前争个高低,让大家看看老人家更亲近哪头。
淳于黛摇头轻嗤:“这般做法根本无实效,谁输谁赢又如何?”
“倒不是她们的问题。若在大魏,皇嗣争储之战,当然没谁家会这么做,”李凤鸣很清醒,“可齐国女子处处受限,又不兴‘夫妇共治’。她们想帮自家丈夫,功夫只能下在这些没用的事上。”
“那倒也是。罢了,殿下明日少说多听,只管明哲保身就是,”淳于黛结束了这个话题,转而道,“那册《国史》,殿下是接着看吗?”
“看吧。反正这会儿辛茴还没回来,闲着也是闲着。”
人就是说不得,李凤鸣话音刚落,大早上去木兰镇飞驿的辛茴竟就回来了。
“殿下!您的两锭金到手啦!”辛茴一进来就笑嚷,“除了信,还有一罐红茶,许是当地特产。”
李凤鸣欣喜接过信:“哟,淮王殿下还挺会做人。不但回信,还附着回礼?不错不错。”
淳于黛拿过那红茶罐子闻了闻,小声对辛茴笑道:“不是齐国茶,是宋国的‘粟膏红茶’。从前咱们殿下得过,你忘了?”
“宋国茶?那看来是打了胜仗。想必还俘或斩了对方高阶将领。”
李凤鸣低头拆信,却一心二用地接住了淳于黛的话:“寻常宋国士兵可不会带着‘粟膏红茶’上战场。”
淳于黛点头认同,却在瞧着她两眼快笑成元宝形时,忍不住无奈调侃:“殿下得了这两锭金,离万金积蓄可就又进一大步了。”
“去去去,别以为我听不出你在笑。两金虽不多,”李凤鸣信纸,“但圣人言……嗯?!”
信纸上的内容让她傻眼噎住。
“怎么了?”淳于黛和辛茴异口同声。
“实不相瞒,”李凤鸣面无表情地眨了眨眼,“我想收回方才说‘淮王殿下挺会做人’那句话。”
辛茴见她这模样,好奇得抓心挠肝,便伸过脑袋去瞧那信纸——
“噗哈哈哈!殿下,您这两金赚得可真划算!”
李凤鸣传给萧明彻那封信,称呼、落款照规按条,正文内容也好歹是绞尽脑汁凑了份甜点食谱,两三百字总是有的。
可萧明彻这封回信,信纸上空荡荡,除落款处盖着他的闲章印外,就只有一个墨迹乌黑、力透纸背、笔走游龙的“嗯”字。
远比李凤鸣预想中的“知道了,谢谢”还要敷衍,且过分。
“萧明彻可真是人间极品,万人里也难挑出一个他这么做人的吧?”李凤鸣愁苦扶额,“这封信拿到老太太面前,不等于将我当众处刑吗?”
她必须加快敛财的步伐,力争早日和萧明彻这个让人无语凝噎的家伙一拍两散。(m.看书小说)更新最快,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