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来做明帝 > 第五十四章 二十二日见闻

第五十四章 二十二日见闻(1 / 1)

崇祯二年十一月的二十二日,就在城中抄家、征青壮进行之时,城外建奴的攻势猛烈。自巳正时(上午10点)就是炮声隆隆,喊杀声阵阵。

总理马世龙正指挥麾下的明军在京师城头血战。一个又一个的明军士卒退出战斗序列。他们在伤残、在死亡。

总兵尤世威令昌平兵、曹化淳并其子侄领御马监四营都在城头血战。

在这个时间点,崇祯早将大朝会结束,并且在武英殿中和阁臣、枢密院、九卿开完部署的会议。

他也不是傻逼,外面建奴大军围城,随时可能发动猛攻,他却把己方的主事者全部找过来开长会、开大会。那不是找死?

事实上,京城自昨日下午全面戒严,城中的兵力已经部署在城头。昨天下午就已经和建奴做过一场。

当年德三兵临莫斯科郊外,慈父红场阅兵。苏军怀必死之心,高呼“乌拉”奔赴战场。今日螨清狗鞑子打来,他崇祯连个大朝会都不敢开吗?

今天大朝会、小会都是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但同时也是快速、简洁的。

主要是走一下政治流程!同时稳定人心、士气。

第一,他要下“罪己诏”,承担政治责任。

第二,他要定下战时的规矩,五类人,杀无赦!

第三,他要正式的组建军事决策小组、前敌委员会,统一调度全城的人力、物资。

没有建奴临城的压力,很多事情是没法做的。

而螨清的黄台极、诸贝勒同样不是傻逼,为什么要等到上午10点才攻城?凌晨四五点钟攻城不好吗?

因为明军防守严密,一两千兵偷袭根本无法破城。昨天下午双方就做过一场。马世龙虽然不够勇猛,但指挥几万兵马的能力还是没问题的。

另外,组织数万大军攻城需要时间准备、部署。

是以,上午十点双方才开始鏖战、血战!

孙子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螨清诸贝勒都是拿三国演义当兵书读。这不是黑他们,这是史实!

这些未必背得出孙子兵法的名句,但都是用老兵的人,一定懂这个道理。

四五万螨清兵临明国京师城下,不可能执行四面攻城、蚁附而上的策略。更何况还要围三阙一?因而,他们的战术是同时两面攻击。

即以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和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统领满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攻德胜门(京城北)。

派大贝勒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率领白甲护军及蒙古兵二千攻广渠门(京城南城的东城门)。

螨清兵入喜峰口时共六万余人。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死伤者并不多。

前有吴三桂、祖大乐等人在遵化城死守数日,杀敌几百人。后有赵率教斩杀螨清贝勒硕拖,杀数百人。

又有袁崇焕在三屯营城西血战,斩首400余。此战致使满洲兵伤亡合计1500余人。

袁崇焕又在三屯营死守十几日,又杀敌近千人。

螨清攻城略地,一般在一城中只留800人守后路。抵达京师后又立即派遣几个甲喇(1500人为一甲喇)分掠京师周边、查探地形。又分兵为斥候,遮掩战场。

是以,在京师下的建奴兵不满五万人。

战争,就是这样的。它是野蛮的,血腥的。

它看起来是理智的,又看起来是不理智的。

它有内在逻辑,又可以不按常理出牌。

按照建奴用兵的惯例,在二十一日主力抵达京师前,必定要由大军前锋,大约一个牛录(两三百人)试探性攻城。明朝很多城池都是被这种试探性的攻击、吓破胆,攻下来。但此次没有。黄台极在二十一日下午抵达后,立即令正黄旗猛将、开国五大臣费英东之子图赖率部千余人攻城、试探。

按照军事上的看法,在明朝辽镇兵还未抵达京师,关宁铁骑、袁崇焕还未到,他们其实有后顾之忧。以袁崇焕的脾气,即便野战不敌,八成还是会率部冲到京城之下,死战报国。但在二十二日的上午,黄台极毅然决然的发动全军的猛攻!

所以,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局势就是这么个局势。

在武英殿部署完各自的任务后,崇祯下令厂卫去抄家,到偏殿里换一袭青衫直裰,带着方正化在身边护卫。再带着翰林文震孟、黄道周往在城中四处查看情况。

很多原则性的东西都是他定下来的,由孙承宗、李邦华、毕自严补充。他要亲眼看看效果和执行情况。

他不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不会因为建奴的军队打到京城之下搞的心态都崩了!他很清楚,城下不到五万建奴,攻不下有两万多兵防守的京城。

倪元璐被崇祯委以重任,协助李邦华,他推荐同门好友、翰林侍讲学士黄道周来随驾。

李邦华在城南宣武门外的京营校场设立指挥部。满城的青壮由“顺天府尹”、次辅成基命征召,继而到校场汇聚,由李邦华整编,再做最后的分配。

城中征召来的青壮,主要是两种用途。第一,辅兵。上城头守城,倒金汁、丢滚木等、再听从命令。必要时,会补充到各部之中。

第二,徭役。城中的木石拆除、运送粮草、伤员、做饭、跟着官吏维持秩序等事务。

李邦华在天启年间接任毕自严为天津巡抚。整顿兵备为各镇之首,因功擢升兵部侍郎。

所以,搞军事整备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驾轻就熟。

而且,他自崇祯元年末就是京营提督。京营上下的事情,他早就捋顺。

中午后,崇祯带着几个近臣,近加入的国子监祭酒孔贞运一起到城南的兵营中。

校场被隔开成一个个的区域。青壮依次而来,靠右行走。

有几个从国子监新招募的监生充作的军中吏员不断的高喊:“招募辅兵,三餐管饱,一餐有肉,每日给粮3升,有没有人来?有没有人来?”

密密麻麻正在排队的青壮之中,不时有人心一横,跟着这些吏员走掉。

校场的标杆上,一连串的挂着用石灰腌制好的脑袋在风中摇摆着。这都是今天上午刚杀的京营里的贪污官吏。

以大明朝官吏的尿性,自前几日昌平兵抵达,进城布防,备战开始,户部、少府大笔的物资发下来,他们怎么可能不贪?你怕不是在开玩笑。

崇祯的应对也很简单:杀头,抄家。贪多少都给老子吐出来。

军中将校、吏员贪、杀!

京城各部的经办官吏贪,杀。

他早就和孙承宗、李邦华说好,拿人头震慑某些人。不存在什么罪不至死、打板子、革职这种不痛不痒的惩罚。

旁边有标语:贪一升粮,全家没下场,男头悬高粱,妻女去教坊。

又有:既往不咎,改过自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崇祯在校场的路边默默的看着。

黄道周大概一路从宫中出来,看到城中百姓生离死别,又看到校场上有人为一口肉愿意去卖命,忍不住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明百姓的日子苦啊!这要是经常有肉吃,谁不要命呢?

方正化带着几个御前侍卫,不大喜欢这个调调。

正要说话。外头一个青衫小吏快步进来,向一个司吏汇报道:“城南有一个富户不愿意他儿子服徭役。”

朝廷如今的规定是:十八岁至三十五岁的男子都在服役范围内。这个规矩适用于所有人。这个所有人的意思是,包括京中豪门里隐匿的丁口。

司吏不满的喝道:“你新来的?按照邦华公颁布的命令,免役钱加十倍,收一月。速去!”

免役钱的算法是:一丁一日两升米,加十倍,预收一个月,即六石米。

优先收米。折银按照一石米两银子的价格。

也就是说,城中富户若不愿意出丁口,一丁要出9两银子。中等人家倒也罢了。但是权贵们就要因此法例大出血。

权贵之家,一家的家仆数百,这难道是假的吗?

崇祯其实就是在征收调节税。

那新招收的小吏快步离开。

崇祯看黄道周一眼,道:“卿不要空自感叹,有这功夫,多做点实事比清谈强。实践出真知。”

他知道黄道周感叹出声的缘故,一方面是真感叹,一方面八成是要谏言。

黄道周时年四十五岁,公认的儒学大家,与理学宗师刘宗周并称,性情非常的耿直,道:“臣随驾只能是务虚清谈。圣驾务实,臣才能务实。”

刘宗周就是如今的顺天府尹。不过职权被次辅成基命侵夺得差不多。变成二把手。

“大胆!”方正化忠心耿耿,实在憋不住,尖着嗓子呵斥道。

崇祯摆摆手,道:“卿转御史,归成基命管辖,严查城中贪腐、隐匿丁口不报之事。”

文震孟心里就叹口气。因他们在词臣中的书法、文章在本朝有名。因而得以随驾。这是何等远大的前程。翰林侍讲转任七品御史,这其实是贬斥。

本朝清流,最清贵的官职便是翰苑词臣!科道言官次之。

但是,黄道周刚才的话锋转到做事上,这就由不得他不答应。这就是当今天子的风格啊!

黄道周躬身道:“臣遵旨。”转身离去。

这时,忽而听得城西几声炮响。稍后,有锦衣卫校尉快马来报:“陛下,成国公朱纯臣大喊不服,请求觐见陛下。”

...

刘宗周和黄道周皆非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

——顾诚,《南明史》

www.。m.

最新小说: 三国军神 征服天国 我是李世民的后台 放逐的仙路 超级兵王郭璞 重生大明之携美闯天下 隋乱 双面人生王浩李洁 极品万岁爷 穿越大唐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