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 三七、总统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三七、总统轮流做,今年到我家(1 / 1)

从张勋入京到复辟失败,时间不过一个月,但北京的政局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被免职的段祺瑞咸鱼翻身,卷土重来,他不但恢复内阁总理的职位,而且摇身一变,成为了“三造共和”的大功臣。段总理回京之日,广大群众夹道欢迎,其热烈场景相比于一个月前的黯然出京,何止于天壤之别。

至于黎总统,这一个月来简直就是坐过山车,不仅从愉快的峰顶跌到了绝望的谷底,也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在逃出总统府后,黎元洪便一直躲在使馆区内,直到复辟失败也未曾露面(他倒也不怕使馆区的新客人张勋张大帅找他算账)。

段祺瑞回到京城之后,便派人去日本使馆中找黎总统,并希望他能回到总统府。黎元洪此刻的心情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百味杂陈,他如何有脸再去面对段祺瑞……这个被他免职而如今又强势翻身的段总理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气?事实上,黎元洪心里也清楚,段祺瑞不过是表面客套,心里恐怕也未必愿意他继续在总统的这个位置上做下去,对于一个月前的解职令,老段岂能不耿耿于怀?再说了,原本可以倚仗的国会又被黎元洪自己亲手解散,如今拿什么去对抗老段呢?继续干下去,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罢罢罢,万事皆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由此,黎元洪郑重发表声明,称自己已经打定了辞职的主意,也就没有再回总统府的必要了。

黎元洪还算是有自知之明,不然的话还真会自取其辱。据说,段祺瑞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便和身边的人讨论了今后总统的事情,当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提出让黎元洪复职时,段祺瑞脸一沉,说:“怎么?我今天还和他共事?这事决无可能!”

段祺瑞这么一表态,他身边的几个武夫立刻拔出手枪威胁道:“这事还用讨论?今后谁做黎元洪的说客,当军法从事!”

但是,黎元洪毕竟还是大总统,在张勋被赶走后,他继续呆在日本使馆里总不是个事儿。于是,段祺瑞便让江朝宗带人去将黎元洪接出,而黎元洪则只让他们把他送到了自己的私宅,而坚决不肯去总统府。

7月14日,黎元洪发表通电,正式宣布辞去大总统职。在通电中,黎元洪倒还算勇于承担责任,说自己误信了张勋的鬼话,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发生,这都是自己的过失,并表示自己要“杜门思过,扫地焚香”,从此后息政归隐,不问政事。电报的最后,黎元洪对冯国璋继任总统寄以了厚望,并希望他能重整民国江山,为黎民百姓造福。

黎元洪的辞职通电写得情感真挚,既不诿过于人,也不贪恋高位,得到了当时舆论的普遍赞赏。然而,黎元洪的高调隐退虽然赢得了一片掌声,但让段祺瑞却感到有些不快,因为黎元洪在退职之前极力推荐冯国璋作为继任人,这却不是段祺瑞所希望的人选。

老段最希望的人选是谁呢?徐阁老徐世昌是也。徐世昌很早就跟随袁世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还点过翰林,可谓是北洋系中最有文化的。在前清时期,徐世昌的官衔仅次于袁世凯,而且是袁世凯在被载沣踢回老家后的北洋全权代理人,因此,徐阁老在北洋中享有崇高威望非他人所能比拟。

当然,这一切都是老皇历了,段祺瑞当时最在意的一点是……徐世昌是个文官啊。

冯国璋就不一样。这老兄在当年的“北洋三杰”中排名靠后,年龄却是最长,他比王士珍大2岁,比段祺瑞大6岁,与袁世凯倒是同庚……却还要大上半岁。冯国璋,字华甫,1859年1月出生于直隶河间县诗经村,其祖上据说为明朝开国元勋冯胜之后,而其所居的诗经村据说又是汉毛公讲学处,此处倒是该出个民国大总统。

冯家数代以来,并不算发达,虽然偶有人外出做官,但总体上仍为传统的耕读之家。在冯国璋祖父的时候,冯家还算家道殷实,但在冯国璋出世后,家道便开始中落,耕读传家变成了以耕为主,以读为辅,生计维持颇为不易。冯国璋在幼年的时候便入了私塾就读,成绩也还算优秀,在年长之后,他又去了保定最出名的莲花书院读书,但后来因为家计困乏而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1884年也就是冯国璋25岁的时候,他投入直隶提督聂士成的麾下,先从炊事兵开始干起。在当时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粗笨士兵中,冯国璋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多年的学习经历也让他显得十分机敏聪明,鹤立鸡群。于是,营管带很快便发现冯国璋是个人才,并随即将他提拔为自己身边的勤务兵。

机缘巧合的是,在冯国璋入伍的第二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员主要从淮军各营军官推荐的优秀士兵中选拔。毫无疑问,在这一次推选中,冯国璋的文化水平又帮了他的忙,由此顺利的进入了第一期的步科学习(王士珍和段祺瑞均为炮科)。

在就读期间,冯国璋还对功名念念不忘,他后来还曾经回原籍应试并中了秀才,后来因为乡试落第而重新回到学堂就读。当然,冯国璋的行为是得到领导默许的,因为当时武人大都不重视文化学习,而冯国璋中了个秀才倒可以起到表率作用。

在武备学堂毕业后,因冯国璋的学业优秀,总办荫昌将他留校任教。由于当时淮军并不重视军校毕业生,而冯国璋急欲立下军功升迁,后来便再次投入聂士成的部队,并参加了甲午战争,其间表现甚佳。战后,聂士成被推荐为中国驻日本大使裕庚的随员前往日本,由此留意考察日本军事,并著有兵书数册,回国后献给聂士成。可惜的是,聂士成是老粗,对近代军事了解有限,因而冯国璋的成果并未得到重视。

在袁世凯小站练兵后,冯国璋被老校长荫昌推荐前去担任教习,于是冯再次献书,这次歪打正着,却遇上一位大大的伯乐。袁世凯见书后如获至宝,并连连称赞冯国璋是“军中学子第一人”,由此冯国璋也受到了袁世凯的极大重视,并在新建陆军担当重任。在此期间,小站新军的步法操典均出于冯国璋之手,冯国璋也算是找到了施展身手的好地方。

随着袁世凯势力的不断膨胀,冯国璋也随之步步升迁,先后出任各类军事学堂的总办、练兵处军学司司长等职。1903年,慈禧太后亲临保定视察新军,冯国璋因练兵有功而由从三品晋升为正二品武官。1905年,冯国璋与铁良等人再度赴日考察军事,在国内军界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出山并督军南下,冯国璋随即率第一军的李纯、王占元、陈光远等部猛攻汉口,并在激战四昼夜后加以占领,由此冯国璋也被清廷授予了二等男爵。据说,冯国璋在得知自己封爵后,竟然感动得大哭起来,说自己一个穷小子,现在竟然封了爵,这真是天恩高厚,一定要为朝廷效力……倒也发自内心,并非笑谈。

由此可见,冯国璋在袁世凯死后写给张勋的亲笔信并不是突然之举,而张勋认为冯国璋赞成复辟,想必也是“观其言、察其行”的结果。在攻下汉口之后,冯国璋一而再、再而三的向袁世凯请命,要求一举攻下汉阳和武昌,建立不世功勋,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此时的眼光已经超越了武汉的战局,冯国璋因不了解袁世凯的用意而被调回京城,出任禁卫军统领。

在南北谈判的关键时候,袁世凯将冯国璋调任禁卫军统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原因一是冯国璋一意主战,将影响到袁世凯的谈判大局;二是冯国璋练兵多年,又曾做过贵胄学堂的总办,当时禁卫军的各级军官大都是他的学生或属下,这样也有利于袁世凯通过冯国璋之手控制这支特殊的军队。

当时禁卫军共有两个步协(即步兵旅),每协辖有两个步标(步兵团),另外还有炮标、马标和工程营等。其中,除了步兵第四标是汉人士兵组成外,其他均为旗人,而原统领良弼是知名的宗社党领袖之一,其誓死保卫大清的态度也让袁世凯觉得非常为难,因为这支军队一旦不稳,很有可能让京城陷入险境,或者中了日本人和宗社党的计,将清帝护送出京城并成立独立的满洲国,这将导致中国分裂并让东三省最终落入到日本之手……所谓“驱逐鞑虏”,落脚也在此处(所以革命党的十八星旗是不包括满洲即东三省的)。

在冯国璋刚立下赫赫战功的情况下,袁世凯将他调任禁卫军统领既名正言顺,又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所幸的是,良弼被排挤出禁卫军不久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给炸死,袁世凯也就通过冯国璋加强了对禁卫军的控制。没有了禁卫军,宗社党和日本人之诡计也就无从施展。

当然,当时禁卫军之所以服从冯国璋,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觉得冯国璋是忠于朝廷的,譬如在段祺瑞发表赞成共和的通电后,冯国璋最初的反应是不能理解也不予赞同的。据他的幕僚回忆说,冯国璋在看完电报后,非常生气的道:“芝泉怎么会发出这样的电报?他本人现在保定,这个电报,是不是有人捏造,还是他的本意,我一定要问一下。”直到后来,段祺瑞派靳云鹏亲自来向冯国璋解释,并透露这是袁世凯的意思,冯国璋这才默然许久,此事作罢。

在清帝接受优待条件并答应退位后,冯国璋便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向禁卫军的官兵解释并加以安抚。禁卫军大都是满人,他们一是忠于清廷,二是担心清帝退位后军队会被解散,从而影响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由此,要是冯国璋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发兵变,甚至影响到清帝退位的进程和京城的稳定与安全。

1912年2月初的某天,正当禁卫军的官兵议论纷纷的时候,冯国璋来到驻地并命令吹号集合,他要亲自向官兵们宣布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和禁卫军的安置问题。吹号后,全体官兵集合在操场,操场的前面则摆着三张大方桌,其中一张叠在上面,并在旁边放了接脚的椅子,以临时搭一个高台,方便冯国璋向官兵们讲话。

在全镇官兵按照步、马、炮、工程、辎重营的顺序列队后,冯国璋便拿着一张纸卷上台了。他先扫视了一下列队的官兵,随后开始讲话:“我今天来,是和大家说一件要紧的事。大家知道,袁总理是主张君主立宪的,我也是向来赞成君主立宪。但现在独立的省份太多了,要打起来,兵力不敷使用,军饷也没有着落,外国人又不肯借给我们钱。现在隆裕皇太后下了懿旨,说要将国体问题交给国民大会公决,但现在的局势已经是万分危险了,就算我们禁卫军的官兵拼着性命去打,那护卫皇宫和保卫京师的责任又交给谁?”

看到下面已经有动静后,冯国璋赶紧拿出那张纸卷开始念:“现在,总理大臣已经和民军商定了优待条件:皇太后和皇帝的尊号、满族和蒙族的待遇,还有我们禁卫军的一切,一概不动……”

当冯国璋念到“大清皇帝辞位”的时候,队伍里已经有了不小的骚动,一些旗兵嘴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脸上无疑是那种又惊又愕的表情;而一些人干脆就抹开了眼泪。随着冯国璋越往下念,队伍的骚动情况就越严重,很多官兵都已经脱离了原本整齐的队列,开始相互议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也不乏愤怒的举动。唯独屹然不动的,是由汉人组成的步队第四标,他们仍旧整齐的列队站着,丝毫不为所动,表现出无动于衷的表情。

冯国璋在念完优待条件后,见队伍已经凌乱,便大声宣布:“我刚才所说的事情,不论官长士兵,有什么话都可以跟我说,你们大家可以推选几个代表,请代表上前五步,由他们代大家申述意见。”

过了一会,队列里走出几个代表,他们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冯总统(禁卫军的统领当时称总统)是否能够担保?二是禁卫军今后归陆军部编制了,会不会取消?冯总统能不能对此担负完全责任?

冯国璋听后,立刻上台答复说:“两宫的安全,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并且,我敢担保两宫决不离开宫禁,仍旧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至于我们禁卫军,不论我今后调任什么职务,走到什么地方,永远不和你们脱离关系!”

在代表们归队后,队伍的骚动仍旧没有完全平息下来。这时,冯国璋急中生智,他再次跳上高台,大声对下面说:“我还有话跟大家说!”这时,协统姚宝来、王廷桢赶紧对自己的队伍高喊一声:“立正!”

在队伍稍微安定了一点后,冯国璋便大声道:“现在你们不管是目还是兵,赶紧推选出两个人来,今天就发给他们每人一把手枪,并且从今天起就跟随在我的左右,以后不论在家出外,只要发现我和革命党有勾结的情形,准许这两个人立刻把我打死,并且不许我的家属报复。”

旗兵们听了这话后,当场便推选出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步队里的正目(即班长),一个叫福喜,一个叫德禄,两个人来到冯国璋面前后,冯国璋对随从幕僚说:“今天就到镇司令部拟两份命令,委派这两个人做本处的副官,领两支手枪,并按每月50两银子支饷。”

这事办好之后,队伍才安静了下来,冯国璋也算是松了口气。他回到镇司令部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只“嗳”的长叹了口气,一言不发。情势所逼,冯国璋当时的心情,既觉得自己对不起清廷,又不得不做了袁世凯的驯服工具……袁世凯对他也是有知遇之恩的啊!

在沉默的气氛中,冯国璋随后便离开了镇司令部。从此后,冯国璋的身边便多了两个拿手枪的旗兵,他们不但跟着冯国璋回煤渣胡同的私宅,而且真的是冯国璋去哪里都跟着,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据称,当时禁卫军的军心确实是不稳的,特别是在宣布优待条件的时候,旗兵们觉得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如果不是冯国璋的灵机一动,当时发生什么事情还真不好说。(以上记叙均来自冯国璋当时的幕僚恽宝惠亲历的回忆)

清帝退位之后,冯国璋对前朝的官服和官帽都是十分珍重的,他的官帽仍旧挂在客厅的四足帽架上,为了防止落尘,他还特意让人做了一个帽袱子盖在官帽上。冯国璋身后的小辫,也是1912年8月去天津上任直隶都督时才剪掉的。这也许是为了维系禁卫军的军心而有意为之,但一直到冯国璋死,禁卫军也确实没有和冯国璋脱离过关系,这是后话。

在袁世凯时期,冯国璋先后担当重任,并在“二次革命”的时候亲自率兵南下,将革命党镇压了下去。随后,冯国璋又当上了江苏都督,成为威震江南的一方霸主。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候,冯国璋是反对的,但他不像段祺瑞那样直接,而是背地里阻挠。之所以和袁世凯抹不开脸,一来是冯国璋的性格,二来也是由于冯国璋的继室是袁世凯家的家庭女教师周女士,冯国璋也不好跟袁世凯闹翻脸。

在袁世凯死前的几个月,冯国璋也曾经在南京召开会议,商讨日后的政局发展,但由于受到倪嗣冲等人的干扰,最后不了了之。在黎元洪继任总统后,冯国璋也曾为黎、段之间的“府院之争”调停过,但黎、段最后还是愈演愈烈,结果引发了张勋复辟的事情……可笑的是,张勋还以为冯国璋也是复辟派呢。

在黎元洪坚决辞去总统职位后,当时的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也就成为名正言顺的继任人。但最开始的时候,冯国璋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终于可以达到人生中的最巅峰……当上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做得,我老冯也做得嘛!);忧的是北京那地方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万一像黎元洪那样当一个光杆总统,处处受别人的约束,倒不如当个江苏督军来得逍遥自在。

在冯国璋左右为难的时候,段祺瑞给他发电报说:“四哥快来!”冯国璋在接到这个电报后,又高兴又得意的指着电文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看,芝泉这个粗人!芝泉这个粗人!”

然而,冯国璋身边的人当时分为两派意见,一派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老头子立刻去北京当总统;另一派则认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还是作江苏督军的好,免得去了北京束手束脚,受别人限制。

冯国璋对此也十分苦恼,一来当总统的诱惑实在太大,二来也怕猛虎离山,虎落平阳,反而丢了自己的地盘。段祺瑞见冯国璋总不表态,而总统一职也不能总是虚悬,于是派靳云鹏亲自去南京劝说冯国璋就大总统之职。

靳云鹏来南京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北方的大局好比是一个香炉,这个香炉有三条腿,大总统好比是这个香炉的一条腿,总理和东海(徐世昌)是那两条腿,有了这样的三条腿,还怕香炉立不稳吗?”

靳云鹏的“香炉三条腿论”打动了冯国璋,他最终决定择日北上就任总统。但是,在去之前,冯国璋提出了三个条件,那就是:一、国务院秘书长的人选,除了徐树铮之外,任何人都可以同意;二、江苏督军的遗缺,由江西督军李纯调任,李的遗缺则由陈光远继任;三、崇文门监督和两淮盐运使均由冯国璋派人出任(两个职位均系收钱收税的肥缺,冯国璋主要是担心做上总统后财政毫无保障)。

段祺瑞接到冯国璋的条件后,心中虽然有些不快,但还是很痛快的答应了。毕竟,更着急的是段祺瑞,他当时急需冯国璋来帮他解决这个总统缺位的政治危机。

冯国璋来到北京后,原总统黎元洪执意要离开北京(一城不容二总统嘛),但段祺瑞考虑到当时南方仍旧有“拥黎”之声,他害怕黎元洪离开北京后会被人利用,于是一再强留,不肯将黎元洪放走。就在这时,黎元洪的东厂胡同私宅突然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命案:黎元洪的一名卫队士兵突发疯疾,其用刺刀连续刺死卫队长和两名士兵后逃出门外,最后才被其他追上的卫兵用枪击毙。

血案发生后,黎元洪的私宅也就成了凶宅,黎的家人纷纷避居天津。而此时冯国璋已经抵京,段祺瑞这才同意黎元洪迁居天津。由此,黎元洪也就成为了息影津门的一介平民,他的故事也就暂告一段落……他还能够再度咸鱼翻身吗?

世事变幻,向无定数,姑且等到五年后再说吧!

www.。m.

最新小说: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老子有双倍系统 盗墓笔记8上下 完美女婿 道槃 你是哪颗星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我点你的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