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李元嘉改封韩王,往潞州前,李元嘉寻来长史崔弘道:“旧时为司马时,多亏崔公维护,元嘉多谢。”
“殿下此行,山高水远,弘道预祝殿下一路平安。”
“我只崔公近来烦闷,不过,崔氏家事,我虽为皇族,却终究是外人,不能帮崔公斩乱忧愁。”李元嘉虽然年轻,可做事妥帖,称得上贤王,和李恪这等自知废柴然后混吃等死的,完全不是一路人。
他是个较为重情义的,崔弘道帮他甚多,不仅仅是因为崔弘道出身清河崔氏,更是因为崔弘道属于徐州坐地户。年不满二十就能收获“精于治理”的称赞,大半是崔弘道的功劳。
“让殿下有心了。”
“也是我自作主张,已经上疏,奏请留崔公于徐州。十兄你也是见过的,他也愿意你为长史,此事也不是我一人所决,崔公和清河那边,总要有个结果。若有十兄在,他到底也是皇族中人,还是能震慑一些小人。”
“殿下……”
崔弘道感慨无比,只好行了个大礼,“弘道……多谢殿下回护之意。”
“前途艰难,崔公还是多保重,留步,告辞。”
年轻的李元嘉上了马车,在车内又挥了挥手,这才告别。
韩王李元嘉留给崔弘道的不仅仅是继续在徐州经营的资格,还有一张来自皇室的护身符,原本崔弘道这张护身符,应该是自己女儿崔珏。可惜啊,长孙皇后早就非比武德年那般窘迫……
新封的徐王是原郑王李元礼,在李元嘉改封韩王之前,就已经接触过。此事早早沟通,崔珏南下汉阳时,李元礼就和崔弘道打过招呼,张德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实际上,崔弘道不知道的情况是,李元礼愿意开口让崔弘道继续留在徐州的原因,是张德在潞州准备广种棉花。
紧临太原这个北都的潞州,耕地面积相当的可观,而且具备畜牧条件,配套青料塔和苜蓿,不仅可以维持州内生计,对潞州土豪而言,只棉花一项,一年收益抵得上二十年种糜子。
至于李元礼,他去徐州之前,就已经混到了两千石白糖“产本”,挂在了一个济州商人名下,跟他“合伙”的,则是房天王的逗逼儿子房俊。
眼下白糖不怕多产,因为不愁卖不出去,问题是总有价钱高低。南天竺土邦王公和高达国一带的部族头领,价钱是最丰厚的,这一块能吃到的人,必须和登莱商团江南船团关系密切。
李元礼能搭上张德是因为房遗爱,而房遗爱则是靠着他爸爸的面子,老张压根瞧不上房遗爱这个肌肉棒子,但实在是他爹给力,而且他爹准备在任内动工大运河,要过道泗州。把河北道和淮南道,通过一条由南向北的直线连接起来。
杨二修的那条大运河,就是个大裤衩,转运效率并不咋样,纯粹是为洛阳城服务的。
因为崔弘道和萧铿联手在海州登莱做了一铺,此时的崔氏徐州六房,绝对算得上富得流油。就一样,光鲸须和鲸油的收益,直接把武城人的田地产出按在地上摩擦。东海的鲸群极多,而且数量庞大。
萧二公子投的那一铺,是“东风”船队东行,然后绕东瀛一周,顺溜南下,再从琉球或者海州上岸。鲸群的游动路线相对固定,只要耐得住寂寞,船队一次出去只针对鲸群,不对岛屿土著进行劫掠,也能一本万利。
而且如今幽冀一带多食鲸鱼肉,像石城钢铁厂,因为工作模式不同,基本上要保证工人顿顿有肉,否则就无法维持高强度的重体力活。仅此一项,就让石城钢铁厂附近的肉价堪比长安东城洛阳北城。
可是三地的消费人群却是大不一样,石城钢铁厂主力消费人群是工人,那些脱了贱籍的奴工,为了更快改头换面,需要时常地和汉人联络感情,酒肉是万万不能少的。而长安洛阳,肉食者依然还是达官贵人为主力,平民中虽然消费能力也日渐增长,却比例相对较少,无法保证天天都能吃肉,即便是便宜的猪肉,非华润体系所产的猪肉,味道实在是难以下咽。
李元礼能那么爽快同意李元嘉的建议,一起上书把崔弘道留下来,继续在新的徐王治下做事,自然不会那么无聊。
此时的徐州,还不是后世的徐州。此时的徐州地理位置,大部分地区深入到了后世的皖北和豫南,属于正宗的中原富庶之地。
这里有大量的人口,别人不清楚,崔弘道却很清楚,因为宽松的人口统计环境,加上当年对山东士族的妥协,徐州本地的隐户数量,说和在籍人口一比一也不为过。任山、丁公山一带,猎户、石匠、烧炭工等数量,在武德年就有六七千,兵灾凶残,此地有山有水,土地也肥沃,可以说但凡亡命之徒,没有不往这里流窜。
再一个,徐州北部地势平缓,是个大平原,在后世它是微山湖,因黄河决堤而形成,但此时此刻,就是个大粮仓。滕县到沛县这广大的一块,平均亩产能有两石半,泗水不发威,达到三石也是有的。
煤盐铁铜粮,什么都不缺,水力资源又极为丰富,可以说只要狠得下心,李元礼不说一夜暴富,两年内能在诸王中嗓门大,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是这一切,靠他李元礼是不可能的,必须有徐州坐地户,更必须有华润号和忠义社。
前者就是崔弘道,后者就是张德。
“这个崔弘道,是清河崔氏徐州房?”
长安城中,进行最后装修的太极宫正在安装大块的平板玻璃,和以往的宫殿不一样,采光非常的好,并不需要内部点多少灯。视察了一遍富丽堂皇的宫殿,李董颇有兴致地和大舅哥聊天。
这阵子长孙无忌一直在躲着宰辅们,生怕被逮住了吊起来打,终于等到房玄龄和杜如晦带着一票干臣弄了个“产本”出来,老阴货才有出来冒头。
“是,不过听说和武城那边,颇有分歧。”
“嗯。”
李董眼睛一亮,点点头道,“两事徐王,也是一桩美谈嘛。”
“陛下所言甚是。”
老阴货不着痕迹地拍了个马屁,心中暗道:这崔弘道,时运真是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