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开学了(1 / 1)

书院开馆那天,吴县令带着有份捐钱的乡绅们一道来庆贺,书院里还立了个石碑,上面刻着吴县令一早为今日写好的《建淳溪县明德书院记》并所有有所捐款的乡绅名录。

那些乡绅们本也是因为知县老爷开了口,且自家也有子侄想要附学,这才慷慨解囊的,不曾想还有这样露脸的好事,一个个笑得不矜持的嘴都合不拢了,心里越发觉得人家吴知县不亏系出名门,做事情就是敞亮。

那些没赶上这回捐款的肠子都悔青了,只能把希望寄于下回,想着吴县令再有什么需要他们这些人捐款的地方,他们一定挤破头抢上名额。

乡绅们怎么想的,和薛蟠他们这些今日开始附学的学生们就无关了。

这书院虽是于秀才牵头建起来的,但论功名和身份,却是负责教《春秋》的段先生最显赫。这位段先生年方四十,当年是二甲传胪出身,在翰林院刚做了一年的编修,偏时运不济,先丧祖母、后丧父、丧母。

他是承重孙,祖母去世,他服丧三年,后面又为父母服丧六年。九年的孝期过去了,他也无心再回朝谋缺。他是吴县令兄长的同年兼好友,这回是应好友之约来到淳溪县给吴县令的领头筹办的书院做了山长兼教《礼记》的先生。

因他传胪的功名,其他几位先生对段山长是无有不服的。今次书院第一次开学,就是段山长领头,带着一众先生和入读的学生先拜孔圣人相,又让学生们行了拜师礼。

然后,在所有学生还对新学堂、新同窗充满好奇的时候,段山长非常煞风景的给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

新学堂的学生们各自的底子不同,有些如薛蟠一般,在家里已学完蒙书,但还未开始治学经义;有些则是已跟着家里的塾师开始读四书的;还有些已经能做八股文章了。

为了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段山长这才决定再开学的第一天来一场摸底考试,看看这些学生的水准。

试卷是几位老师一起出的,难度由浅入深,从蒙童必修的三百千,简单的音韵对仗,到四书五经中的默写、解析到小短文,一场摸底考试足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把所有的新生那些进了新书院的兴奋劲儿都给考没了。

作为经历了无数大考小考的现代学生,薛蟠对考试这件事简直是驾轻就熟,他在接过卷子扫了一遍所有题目之后,就明白了出题人的目的。

薛蟠定了定心神,从最初的简单题目开始做起,他的蒙学学得烂熟于心,这卷面有关蒙学的题目也多半是考校学生们背书的功力和对典故的熟识程度,这些薛蟠闭着眼睛都能答出来,自然是下笔如飞。

四书那里他只学了半部《论语》,其他的他虽自己背下来了,却还没有老师给他细讲里面的义理,因此他便只挑了默写的题目先全都做了,有关释义的题目便按照自己的所想暂答了一遍。

至于最后那个写一个小短的八股文,薛蟠直接就交了白卷,八股的规矩之繁杂,他只听族叔略讲了一次,没有老师专门指导,是写不出来的。

薛蟠把自己能写的题目都做完之后又检查了一遍,见已有同窗交了卷,便也站起来到段山长那里交卷了。

书院为不能往返通勤的学生准备了宿舍,交卷之后要住在书院的学生便跟着负责照管食宿的仆人们离开了,薛蟠这种走读的,便可以直接回家了。但薛蟠见林琅还在答卷,便在书院门口先上了自家的马车,然后叫人在门口等着林琅出来再一道回家。

淳溪县只是个县城,县城里成立的书院原本也该是冷冷清清的,但因有着科举改制的事情,各大书院都在为适应新的科举模式做改动,那些族学、家学为蒙童开蒙的没受什么影响,正经治经义的便都纷纷闭了馆。

而吴知县这边大张旗鼓的建书院,又请来了曾经的传胪老爷做山长,五经的先生们都备的齐齐的,周围各大小县城正苦于寻找先生的人家们得了消息,都极乐意把孩子送来淳溪县读书。

当地的衙门也有眼红的,但奈何没有吴知县书香门第出身的关系网,短时间内也请不来这么多好先生。再转念一想,自个儿地界的学生在淳溪县读了书,回头考中了童生、秀才的,不也是给本县的文治添砖加瓦么!这么一琢磨,自个儿这边还是占便宜了,他们的心气儿便也都顺了下来。

因书院未开先扬名,今次来馆内就读的学生人数可正经不少,薛蟠粗粗扫过一同摸底考试的同学们,少说也有五十人不止,且并没有几个年纪小的蒙童。

晚上那边薛璋刚回家不久,薛老爷就带着薛蟠和林琅上门去打听消息,薛璋一看到薛蟠就笑得很开怀,对薛老爷道:“咱们家的蟠哥儿,连山长大人都夸他有灵气呢。”

听了这话薛蟠就放下了心,嗯,看来他估计的不错,他的摸底考试考得还可以。

薛璋说的可不是客气话,段山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这日收上了所有学生们的考卷,便同其他四位先生一道批改了起来。

他们出这份卷子不是为了为难学生,也不是为了给学生下马威,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因材施教。这卷子题目的类型主要分三类,一类是考校背书的功夫,一类是考校释义的理解,最后一类是考校做八股文章的水准。

他们打算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班,甲班是三类俱佳的学生,需要补足的是他们没学过的经义,以及磨炼文章;乙班是前两类很好,唯有八股文章还欠火候的学生,对乙班学生就要在练习八股文章上多放些精力。

丙班是还不会做八股,或是八股文需要重新学习,但前两类都还不错的学生,对于丙班,会由任课的老师们在教过一段时间后,从里面选拔已经能开始修习八股文的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等到他们的八股文章火候到了乙班的水准,就可以推送入乙班。

至于最末的丁班,则是连前两类都还不足,需要补基础知识的。

不过他们也并不只是按完成度来评判,比方说薛蟠的卷子并不是答得顶好的那一拨,但看他有关蒙学、音韵和《论语》的的部分都答得非常不错,默写的部分无论是四书还是五经都毫无错漏,便知道这孩子的卷面空白处颇多并不是学问不好,而是还没学到那些地方。

能把学过的地方学的如此扎实已不容易,段山长最喜欢这样踏实做学问的,再加上薛蟠一手漂亮的好字,也让卷面看着就舒心,瞅了瞅卷面的名字,见是薛蟠,段山长记起来这是吴知县同他提过的那个小神童,便问薛璋道:“这薛蟠就是你那族侄吧?”

段山长是个严肃人,平时总是面无表情的样子,难得眼下看着有几分和煦,薛璋便知道薛蟠这卷子答得定是不错,便笑道:“正是呢,年前来我家里读书,刚读完半部《论语》。”

段山长点头,把卷子给四位先生都传阅了一番,见众人都对薛蟠很满意,段山长便道:“他背书上的功夫已经可以了,只是还要通文义,先让他在补基础的丙班学习,若是进度跟得上,就教他作八股,作得好了,就可以到乙班去了。”

薛璋明白段山长这么说的意思是让他跟薛蟠说明白,别让这孩子为着落到丙班去而消沉。因此薛老爷带着薛蟠一上门,薛璋便把要分他到丙班去,且为什么分他到那里的缘故都明明白白的同他讲了。

薛蟠又不是真的小孩子,薛璋怕他心气儿高听得自己落到丙班去不开心,薛蟠却并不以为意,他今天一眼看过去这些个同窗,和他一般大的几乎没有,还有些头发都有些白的老秀才呢。

薛蟠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信心的,眼下在丙班很正常,过不了多久,他就能靠自己考到甲班去呢。

薛璋见他如此豁达,心里更喜欢了,聪明人不少,但聪明人大多都心高气傲,这心性上拿不稳,日后纵有前途也是有限的。想到此,薛璋不由得自嘲的暗自摇头,他还点评别人呢,他自己不也是输在这心性上了么。

再看到旁边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林琅,薛璋笑道:“琅哥儿也答得很不错,只是有些经义的理解还有错漏,八股作得还很稚嫩,想来是从前的先生给耽误了。琅哥儿的程度,在丙班有些可惜了,但若是去乙班又有些不足,段山长想了想,还是将你分到了丙班,想让你再夯实一下基础。”

林琅初听自己被分到了丙班还有些小失望,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前也不过是跟着村里的秀才蒙师读书,见识到底有限,虽被蒙师和叔爷夸赞是个读书的料子,但那也是在一个小村之中,他若是真因此就骄傲自满了,那才是辜负了蒙师和叔爷的期待呢。

如今能跟着更博学的先生们读书就已经很好了,更别说丙班还有蟠哥儿,他们两个正好可以一起努力进步,于是林琅便把心里那一点点小疙瘩也给放开了,坚定地对薛璋道:“先生放心,我一定好好努力,和蟠哥儿一起考到甲班去!”

薛璋满意地捻须而笑,对两个小家伙满意极了,而后才对薛老爷道:“林大人果然是信人,那甘泉书院已录了虬儿进去,后儿虬儿便要启程去甘泉书院了。”

薛老爷闻言也很为薛虬高兴,那甘泉书院可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大书院,里面教书的先生都是饱学鸿儒之士。薛虬如今已有了秀才的功名,他的四书五经都已很纯熟,需要磨炼的还是写文章的功夫,到了甘泉书院那里,有了名师的点拨,下一科下场就更好把握了。

若能赶在科举改制前金榜题名,那就不必再担心什么了。也难怪薛璋如此的喜形于色了。

第二日书院张榜了甲、乙、丙、丁四班的学生名录,薛蟠和林琅早知道他们被分去了丙班,便直接去了丙班。

此时丙班的教室还空荡荡的,学生们都还挤在外面看分班告示呢,薛蟠非常不客气的给自己和林琅挑了靠窗户光线明亮的头排的两个好座位。

不多时,陆陆续续就有更多的学生进了丙班,也都各自选了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了,虽没人管理班级秩序,但丙班没什么刺头,没人因座位起什么争执,倒是都好奇的多看了薛蟠几眼。

无他,薛蟠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这样的小孩子,要说在家里刚开蒙是有的,到书院来进学,还是在丙班,就有些不寻常了。

薛蟠这神童的名号也不是人尽皆知的,因此在段山长、薛璋他们看来在丙班委屈了的神童,在这些同窗看来却是年纪小的过分了。

薛蟠却是对这样的眼光泰然若素,前生他大考小考,次次都是年级第一,被同学们的各种眼光看的多的,早就练就了屏蔽别人目光的本领。

今日第一门课是讲《春秋》,薛蟠便旁若无人的拿出书来开始预习。毕竟他是关系户么,对于几门课业的老师,早就听族伯介绍过了。

。com首发最新。

www.。m.

最新小说: 我点你的名了吗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盗墓笔记8上下 完美女婿 道槃 老子有双倍系统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你是哪颗星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