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执掌大明朝 > 第311章 兴师问罪

第311章 兴师问罪(1 / 1)

宣德元年三月初七,南直隶十四府四州的武举复试文考在南京城的江南贡院举行。

出乎李青云的意料,南直隶的人口几乎是北直隶的五倍,可是先前结束的武举初试中,考生的人数才一万出头,仅仅是北直隶考生人数的一半,而且里面还包括那些得到消息后从邻近的江西、湖广和浙江的考生。

李青云知道南直隶人文荟萃,文风盛行,读书人都不屑于投身行伍,可是他没想到实际的情况竟然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面对这种情形李青云是无能为力,唯有无奈地摇头苦笑的份儿,他总不能让人拿鞭子驱赶北直隶的那些年轻人来参加武举考试吧!

江南贡院坐落在秦淮河北岸,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北抵建康路,不仅拥有考试号舍近两万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

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以及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大明贡院之最。

与北直隶一样,南京兵部和南京礼部也派官员前来江南贡院进行督考,以彰显武举复试的重要。

由于南京并没有设立军阁,因此南京兵部也就依然存在,其作用与军阁相对,受军阁所节制。

南直隶的复试人数和北直隶相同,都是两千余人,虽然人数看上去不少,但进入江南贡院后就显得微不足道,仅仅占据了江南贡院不到九分之一的号舍,看起来多少显得有些寒酸。[308丁满567丁满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8执宰大明3丁满丁满

李青云已经从被派往应天府的官员那里了解到,南京国子监参与此次武举考试的只有区区七人,而北京国子监则有五百多人,双方的反差甚大。

这也难怪,李青云提出文举取士“南六北四”,已经不折不扣地得罪了那些南方士子,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更是对他深恶痛绝,岂会参加由他主持的武举考试。

在江南崇尚文风的大环境下,再加上李青云与南方士子的“恩怨”,以及南京国子监监生高傲的身份,有七个人参加考试已经非常难得。

而且,这七个人都顺利通过了初试,在应考中名列前茅,成绩非常优异。

李青云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很欣慰,至少南京国子监有监生参加考试了,不过随后他的心里就感到有些不安。

因为这个现象实在是有些反常,完全不符合常理,难道这七个人就不怕被国子监的那些监生戳脊梁骨?而能够在文考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那么首先应该是文举举才对,为什么要来考武举?

不过李青云此时事务繁杂,根本没有时间去琢磨那七个监生的心思,况且复试已经开始了,那七个人到底有没有抱着什么目的,考试后即见分晓。

武举的文考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可谓开创了江南贡院自成立起来的一个先河,而且采用分数制考卷也对江南贡院来说也是破了天荒。

文考后的第二天就是武考,南京兵部已经安排好了军营,两天内武考就结束。

与此同时,文考的考卷结果也已经出来,果不出其然,南京国子监的那七名监生占据了文考的前十名,其中第一名到第五名位子都被他们霸占,实力异常雄厚。

由于武考的分数是当场确定,故而不需要繁琐的复查,因此武考的排名被连夜统计了出来。

宣德元年三月初十,也就是武考结束的次日,江南贡院门外的告示栏上贴出了此次武举复试的文榜和武榜,排在名单前面的一些人通过了复试,获得了进入讲武堂的机会。

按照李青云的计划,四月十一他就要带着那些被录取的南直隶考生前往淮安,淮安的漕运衙门已经准备好了船只,届时将沿着大运河昼夜兼程赶回北京。

李青云将讲武堂开堂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初一,届时宣德帝将亲临讲武堂的开堂仪式,宣德帝已经御笔题写了讲武堂的名匾,届时将由李青云亲自挂在讲武堂的议事堂的正前方。

因此李青云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南京城逗留,虽说有二十来天的时间让他赶回北京,可是万一路上出什么事情给耽误了行程,那后果可就严重了。[308丁满567丁满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8执宰大明3丁满丁满

再者说了,这些南直隶的考生到达讲武堂后还要经过几天的简单训练,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宣德帝和届时的嘉宾。

江南贡院。

院门右前方侧的告示栏前人头攒动,声音嘈杂,考生们纷纷查看着各自的排名,里面还夹杂着不少看热闹的百姓。

考生中欣喜者有之,懊恼者有之,失落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与往年一样,每次江南贡院放榜时告示栏前都会展现出一幅生动鲜明的人生百态图。

“张兄,你果然拔得了头筹!”

一群穿着南京国子监监生服饰的青年立在告示栏的文榜前,一名身材有些矮胖的监生瞅了一眼排在文榜首位、总分高达385分的考生名字,笑着向身旁的一个身形略显消瘦的监生说道。

“这下看他如何下台!”这时,一名立在矮胖监生另一侧的一个监生幸灾乐祸地说了一句。

“到时候看看他的面子往哪里放!”

“哼,竟然以权谋私,在取士上压制我南方士子,真是无耻至极!”

“不给他点儿厉害看看,他真的以为咱们南方士子是好欺负的!”

……

随即,周围那些监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个个显得义愤填膺。

这些监生不得不气愤,李青云在太和殿一番慷慨激扬的言语,使得南方士子考中进士的几率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一,从以前的九成到了现在的六成,着实可恨。

这意味着每届科举,将有三成原本会被录为进士的南方士子与金榜题名失之交臂,而始作俑者的李青云自然要被这些士子们愤恨。

尤其是南京国子监的那些年轻的监生,一个个年轻气盛,再加上心高气傲,更是对李青云深恶痛绝,认为他是在帮助那些北方士子牟利,实属朝廷中的奸贼。

这些监生们在平日里在国子监,自然不清楚世道的险恶,也不会顾忌事态的后果,因此头脑一热可什么事情都会做的出来,得知李青云这次竟然来南京督考南直隶武举复试后准备趁着这次机会给李青云一个难堪,扫落他的面子。

当然了,李青云是大明堂堂的御史,又是代表着讲武堂来的南京城,因此他们自然不可能对他动粗,因此决定就在这次武举考试上动脑筋。

既然那七名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敢参加这次的武举考试,那么自然有着真才实学,否则被淘汰下来的话岂不是贻笑大方。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考上讲武堂后拒之不就,届时李青云的脸面肯定会被扫光。

由于此次参加武举的基本上都是南直隶那些文举无望的读书人,拥有秀才功名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文才实力只能算一般。

故而那七名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在武举文考中一鸣惊人,占据了文考考榜的前十名,他们七个要是退出的话绝对会引发南京城轰动,也将使得李青云颜面扫地。

“走,跟着我去拜见咱们的李大人!”那名身材有些消瘦的监生就是此次南直隶武举文考第一名张恒,他看了看自己的名字,随即冷笑了一声,领着周围的监生大步离开,前往南京守备太监郑和的府邸。

永乐二十二年年底,洪熙帝任命郑和、王京弘为南京守备太监,协同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镇守南京。

郑和此时已经五十五岁,两鬓的头发斑白,他六下西洋,对通往西洋的水路和沿途的境况知之甚详。

因此,李青云趁着这次机会向他打探吕宋岛和占城国的事情,包括两地的势力格局和风土人情,尤其对位于交趾南边的占城国颇为上心,以便日后谋划。

郑和对李青云此举感到很是好奇,不知道他为何对吕宋岛和占城国这两个海外小国如此感兴趣,从李青云年龄、阅历以及职责来看,李青云不应该关注这两个国家才对。

不过,李青云对郑和甚是敬重,一来南京城就登门拜访,如今他有求于他,况且又是郑和熟知的海外之事,故而也乐于相告。

“大人,门外有一群国子监的监生,要求见李御史。”就在李青云聚精会神地听着郑和向他介绍吕宋岛和占城国的情形时,一名下人走进了大厅,向郑和禀告道。

“监生!”郑和闻言不由得感到有些诧异,忍不住望向了李青云,那些国子监的监生竟然追到了这里,看来一定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可李青云第一次来南京城,他们又有什么事情能找李青云呢?

郑和可不认为那些国子监的监生想要通过李青云来进入讲武堂,南京国子监的那些监生不是朝廷重臣之后就是江南才华横溢之辈,岂会投笔从戎,看得上小小的讲武堂。

“大人稍待片刻,下官去去就来。”李青云也感到颇为惊讶,他来到南京城后可从没有见过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更别提有什么交情了,随后起身笑着向郑和拱了一下后,抬步前去查看。

很显然,那些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此次来者不善,竟然在郑和的府邸前点名道姓地要来见李青云,摆明了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李青云倒要看看这些家伙要搞出什么名堂来

最新小说: 叶凡唐若雪王婿 罗峰柳眉 女神的贴身保镖陈扬苏晴 罗峰君怜梦 奶油樱桃 大唐:让你监国,竟成了千古一帝 且以情深共白首 美人小村医 你追我敢 亮剑:从重生周卫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