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通通信公司在过去的1985年里面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将国内的高速信息网络铺设的任务交出给中国电信公司之后,反而让他们将精力聚焦到主营业务上面。
由于国内在过去的1985年里面,持续高速的发展互联网骨干网络的建设,让恒通通信公司的网络设备出货量大增。
之前这些业务还只是他们自己的业务,这些建设不仅不会给他们带来营业收入,反而会让他们投入了极大的资金。
现在将这一块业务交给了中国电信公司之后,他们从中国电信公司获得了一大批的资金,让他们的营业收入高出一大截。
如果将国内互联网设备业务去除掉的话,国际上面的业务发展速度就减慢了许多,主要是因为经过前两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后,今年的速度减缓许多。
不过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今年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国际上的这块业务未来还是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比起前几年的营业额可能还会高一些。
再加上现在陆陆续续的有许多居民也开始接入互联网,让他们的互联网终端设备销售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不起眼,却是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
最让他们欣喜的是,由于海外建设2G移动通信网络的国家越拉越多,他们的移动通信基站的订单数量也成爆炸性的发展,仅仅这一块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00多亿元。
而手持终端销售额也达到了5000万台,相比上一年的数量扩大了好几倍,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000亿元,业绩是相当的亮眼。
随着国内也开始进行2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以及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设2G移动通信网络,这一块的业务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虽然现在不管是在互联网设备上面还是在移动通讯方面,都面临着华为公司的竞争,但是两者目前还不是一个量级上面的,暂时是无法威胁到恒通通信公司的业务。
而且华为公司的技术也是从恒通通信公司手里获得授权的,即使华为获得高速发展,他们也是需要给恒通通信公司交大量的专利费用。
这就造成两者目前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做到一个量级,华为公司即使奋起直追,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完成。
而且恒通通信公司也不是原地踏步,他们的技术实力比起华为公司来,还要深厚的多,而赵一也不打算继续插手他们的竞争,就这样一强一弱挺好的。
在1985里面,恒通通信公司实现了6000多亿元的收入,其中3000亿元的营业收入是国内市场贡献的,而国外贡献的营业收入只有3000多亿元。
由于基本上是独家经营,净利润率还是维持30%左右,净利润为1800亿元,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华为公司,在1985年里面,只有区区50亿元的收入。
两者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短期内是无法看见这种改观,不过华为公司由于是初创,还需要整合收购过来的企业,花费了他们不少的精力。
不过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青睐华为公司手上的CDMA网络通讯技术,目前他们正在密切接触,如果达成相关的合作协议,那么营业收入会迎来一波暴涨。
说到通信行业,赵一也意识到,自己对于中国电信公司、中国铁塔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的关心却是不够。
目前这三家公司都是花钱大户,中国电信公司从恒通通信公司接手了国内信息高速网络建设和运营业务,一次性支付给了恒通通信公司1000亿元。
随着光纤网络的继续铺设,后续又从恒通通信公司手里采购了500亿元的网络设备,这也是恒通通信公司这一年营业收入暴涨的主要原因。
然后就是中国铁塔公司,这是有国资委参股的,是为了避免在中国通信公司和中国联通联通公司重复建设基站铁塔而成立的,避免资源浪费。
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在国内拼命的建设基站塔,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就已经新建了20万座高塔,数量是相当的惊人。
由于2G信号的覆盖范围比较大,这么多铁塔,基本上已经覆盖了我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了,接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将铁塔往中西部,以及边远地区修建。
由于中国铁塔公司的出色表现,又不差钱的中国联通公司,他们的信号基站基本上是赶着铁塔公司的脚步走。
也就是说,中国联通公司建设的基站至少也有20多万个,由于城市人口更多,一个铁塔上面安装的可能不止一个信号基站,数量比起铁塔数量要多一些。
相比起中国联通公司,国资委的中国通信公司就显得慢了很多,说到底还是钱给闹的,要知道,中国联通公司已经花费了1000多亿元。
这点钱对于赵一来说还好,但是对于中国通信公司来说,就显得非常庞大了,虽然赵一入股的时候,提供了一笔资金,但是还是捉襟见肘。
虽然这么短的时间里面,中国联通公司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光是这么消耗也不是办法,在加上国内的百姓收入也涨的挺快的,已经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但是按照恒通通信公司之前发布的手机价格,对于国内的民众来说,还是太过昂贵了,最低价格也要1000元,相当于国内半年的平均工资了。
所以为了降低国内百姓的入网门槛,恒通通信公司应他们的要求,最近开始推出一款售价仅为150元的手机产品,恒通通信公司每台机器只赚20元钱。
如果不是为了配合兄弟公司发展业务,恒通通信公司绝对不会推出这么廉价的手机,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以赚取的,在他们的业务收入里面,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这么低的价格,国内大部分百姓还是能够购买的起的,只需要花费1个月的薪水,就可以将这款手机带回家。
不仅如此,中国联通公司还是嫌弃这款手机的价格较高,为了进一步减少百姓的入网门槛,他们推出了合约机条约。
只要连续在网5年时间,预存一年的通信套餐费用,用户就不用掏钱购买这款手机了。
要知道,这个力度其实不小了,由于考虑到国内民众的收入水平,中国联通公司推出套餐价格都不是很贵。
根据中国联通公司的预估,国内民众平均只需要每月花费10元,就可以满足日常通信所需,也就是说,中国联通公司第一年基本上是不赚用户通信费的。
按照投资和收入情况计算,联通公司想要收回投资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即使未来百姓富裕了,愿意在通信上面花费更多的资金,收回投资还是需要花费5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为了减少投资,中国联通公司和中国通信公司达成了一项很有意思的协议,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争夺,完全凭借各自的实力来竞争。
而我国还有广大的偏远地区,按照政府的规划,不能都只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抢市场,还需要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实现移动通信全国覆盖的计划。
如果都在这些经济利益非常少的地方重复建设,两家公司都会面临极大的亏损,所以双方就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成了网络互通合作协议。
两家公司将国内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划分,各自承担一部分的建设任务,但是在这些地区,不管是那家入网的用户,都可以无障碍的接入对方在这些地区的网络。
这样大家都不需要在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重复建设了,这些地方的用户,也可以不用考虑入谁的网了,双方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完成有关部门要求的任务。
说道天问书社,赵一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烧钱货,虽然这钱烧的是心甘情愿,但是如果后续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很难走的长久。
结果在会议上面,根据杜佳淳的汇报,天问书社在全国各地已经修建了1000多座图书馆,虽然只完成了目标计划的五分之一,但是成绩还是非常喜人的。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就能够建设完成这么多数量的图书馆,可见他们对于这个计划是相当的上心,可以说是全力以赴也不为过。
根据杜佳淳的讲述,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面,他们将会再完成3000座图书馆的建设,覆盖大部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城市和县城。
之所以优先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修建,主要还是经济因素的考虑,虽然图书馆的借书价格非常低,以及书籍购买价格也非常低。
但是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众来说,还是不愿意去承担这个费用,最重要的是,地区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识字率也相对较低,这个才是最致命的。
天问书社除了超额完成图书馆的建设外,更让赵一欣喜的是,已建好的图书馆的经营效益还非常不错,日流量非常大,并没有如赵一想象的那样,完全是赔钱赚吆喝。
当然,这也和第一批图书馆大部分都是建设在大城市有关,这些地区的民众,不仅文化层次要高得多,同时手里的闲钱也比较充裕。
按照杜佳淳的汇报,第一批天问图书馆的日流量达到了5000人次,日平均借阅图书10000册,销售图书10000多册。
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增长速度非常喜人,月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如果真的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的话,到今年年末会增长25倍。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真实情况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个增速,但是即使提高5倍,结果也实现相当喜人,年营业额差不多能够达到100万元。
这点营业收入想要收回成本,短时间是不太可能的了,不过却可以凭此继续运营下去,至少这方面不用赵一向里面补贴。
目前国内的居民收入还是低了点,随着未来的居民比较富裕之后,愿意在书籍上面投资的人数可能会更多一些,未来的收益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可能会习惯阅读电子书,所以赵一在会议上面,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让天问书社早做准备。
让他们从现在开始,就准备将他们拥有的所有图书,都进行数字化处理,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他们再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设备。
由于他们已经收购和入股了许多的出版社,手里掌握着大量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的版权,做这项工作天然就具备显著的优势。
不过赵一在会议上面给杜佳淳支了一个招,就是采用关联经营的模式以及支持服务的经营模式,例如可以在图书馆的特定区域出售和文化有关的商品。
也可以在特定区域出售其他的商品,例如文具、笔墨纸砚等等商品。
这样的话,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不过他也强调,别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引进来,那样就变味了。
会议后面,赵一对于第一批天问图书馆为什么吸引这么多顾客,表示非常好奇。
没想到,竟然是因为豪华装修的结果,天问书社一开始就认为,想要获得稳定的客流量,就必须要让他们的图书馆具有眼前一亮的特点。
于是在图书馆设计的时候,他们可是花费了太多的心思,邀请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力求这些图书馆在当地都是地标性的建筑。
只有这样,图书馆才不会因为一阵风过去后,就会被当地民众所遗忘,按照前世的说法,就是努力将图书馆塑造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当地民众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虽然天问书社邀请了许多的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但是并不是从中选择一款来中标,而是希望每一座天问图书馆的建筑风格都不相同。
也就是说,第一批建设的天问图书馆,每一座的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这么做建设的成本肯定非常高昂的,但是确实比起千变一律的风格,要有意义的多。
只是成本确实太高了,按照赵一给天问书社的预算,平均每座图书馆是1000万元,这已经不低了,是在考虑到未来可能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做出来的预算。
但是目前天问书社的第一批图书馆,平均建设成本达到了2000多万元,其中一大部分费用就是设计费,其他费用并没有多高。
赵一听到这里,就赶紧让杜佳淳暂停向外招标建筑设计了,实在是太贵了,按照这个风格继续下去,至少要超出原来预算的两倍。
倒不是赵一出不起这个钱,而是完全没有必要呀,说到底天问图书馆也是一个商业项目,既然是商业项目,就要考虑到投资回报问题。
当时他们目前的经营思路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有成为了当地地标才能够具有长久存在的话题,让当地所有民众所熟知,只要一提到或者一想到看书,就会想起天问图书馆。
好在赵一已经将智能建筑设计系统开发了出来,已经交付给建筑设计公司在使用,今后天问书社只需要让建筑设计公司帮忙设计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天问书社在建筑设计方面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了,而且还能够更快的出设计方案,加快天问图书馆的建设。
除了天问图书馆的事情,就是他们的翻译出版事业了,由于智能翻译专家的存在,天问书社在上一年里面,已经翻译出版了10000多种国外图书。
其中5000多种是属于科学类的图书,剩下5000多种的,就是各种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了。
光是出版科学类的书籍,是很难赚到钱的,毕竟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只是占据少数,大部分人也就只是认个字而已,不能指望他们来看这种高深的书籍了。
所以为了维持他们的出版业务能够继续运营下去,以及天问图书馆拥有足够可供消费者娱乐的书籍,就必须增加人文地理历史以及小说类的书籍的翻译工作。
在会议的最后,赵一让天问书社加大国内作者的扶持力度,这里面即包括作家也包括科学工作者。
虽然翻译工作目前是天问书社的主要业务,但是未来赵一还是希望,他们出版的本土作品也要占到较高的比例。
只是这任务就任重道远了,倒不是说国内没有高科技技术,只是这些领先的技术都集中在赵一旗下的企业里面。
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即使露出来一鳞半爪,对于学术界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理说这么做,对国内具有非常大的好处,为什么赵一就不这么做呢。
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国内的科技从业者数量太少了,而其中大部分还是在赵一自己旗下,在这种情况下,透露太多的科技到外面来,获益的还是欧美发达国家。
所以这个过程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天问书社的顶级学术期刊,就是用来做这个工作的,上面刊登的科学论文,是与我国科学水平相适应的。
赵一不会因为想要尽快的争夺学术话语权,就将非常重大的科研成果刊登出去,完全没有必要,最扎实的,就是努力发展国内的科学基础。
只有基础牢固了,科学从业人员说数量庞大了,智力基础相较国外不具有明显的劣势,那么他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刊登出来。
还是那句话,这个时候发表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只能是便宜智力基础具有明显优势的欧美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获得的利益就会非常少。
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拼命鼓吹科学无国界,这句话虽然逻辑没错,但是科学家却是有国籍的呀。
人类不会因为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就停止争斗,这是由人性决定的,所以科学家首先就需要保证自己的族群安全、进步,才能够考虑为全世界做奉献。
千万别出现了,自己为全人类做贡献了,结果转过头来,自己的族群和国家,反而被别人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来攻击毁灭,这种行为就愚蠢至极了。
所以赵一在制定争夺科学话语权的时候,就明确了一点,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的也不仅仅只是让全球听到我们国家科学界的声音。
这个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全球智力能够为我所用,这才是这个计划的根本核心,如果这个核心无法达成,那么就只能徐徐图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