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云中城中张灯结彩,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
今年的春雨很足,秋日里的收成不错,家家户户过年时都能够买上一件新衣。
和满脸喜色的百姓不同,云中太守府前却有一队队身穿重甲的士兵警惕的巡视着。
因为从各地赶来的大人们都在太守府中商议着事情,他们要保护大人们的安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的人。
身穿黑袍的荀彧脸色肃穆,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
“汉室衰微,此前天子下诏,废弃刺史改置州牧,放开了权柄,朝中野心勃勃之人皆以巨财欲要购买官爵。”
“天下大乱在即,群雄并起之时,定然也会有豪强世家如同我们一般,将赌注压在将军这里,将军下此三令,却是无疑是将大部分愿意投效之人拒之于门外。”
“现今将军统辖并州四郡,但民不过百万,图谋发展,如果豪强世家反抗过甚,加上州牧权柄日益增重,若是两者相结合,只怕是会让将军难以发展。”
杨皓轩因为荀彧的话陷入沉思,荀彧所说的这几点他确实没有考虑到。
荀彧微微躬身,继续说到:
“在下以为募役法、佂税法两法,须略作修改。”
杨皓轩诚恳的说到:“文若请讲。”
荀彧再行一礼,说到:“其一募役法,在下以为钱财现在我们并不缺乏,将军手中轩雅阁生意遍布天下,如今大厦未倾,还能为将军获取钱财。”
“助役钱可暂不征收,依靠我们商业,财政完全可以负担。”
“其二征税法,在下以为,豪强地主不应该区别对待,田土多者也不应该多佂税收,一视同仁即可。”
“若是将军想要多征收其田税,可以略微降低上田标准,此法不会引起太大的抵抗,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等到时机成熟知识,再行将军今日之政亦可,治大国若烹小鲜,将军不宜过于焦急。”
杨皓轩眼神明亮,郑重的向荀彧行了一礼,荀彧所言确实可行。
“听文若一言,胜过读书十载,请文若兄受在下一拜。”
荀彧坦然受了这一礼,然后回礼,坐到了座位上。
众人开始商议教育之事,开启民智是重中之重,对于下一代的教育绝对不能怠慢,孩子们才是未来。
开设蒙学的想法杨皓轩早就想实行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当年他在广宗城中建立的文武两院也只能培养文官武将用,难以推广。
开设蒙学之事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书籍,现在纸质的书籍流传的还非常少。
自元兴元年,蔡伦将改进的造纸术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至今也有八十二年。
但大部分的世家豪强,甚至官府之中,日常的书写记事以及办公,还是使用的简牍为主。
此时的上层社会的贵族、豪强、世家皆是存在着固有的思想,最重要的文书资料、契约合同应该铸成钟鼎,其次则书于竹帛
《三国志·卷十九》记载有一句话,便很好的说明的了当时的情形,“功铭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当然这也和汉时的纸张的缺点有关,就算是改进后的蔡候纸依然是没有具备灭虫防蛀的功能,极容易被损坏,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只有刻在钟鼎、写在竹帛上才能长期保存。
当然这段时间杨皓轩也没有闲着,为了开设蒙学,杨皓轩重金召集精通制纸的工匠会聚于云中城。
经过杨皓轩和工匠们,几个月的不断尝试,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不断的改良纸张,终于使纸张具备灭虫防蛀的功能。
造纸的工坊的一处,一叠裁剪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外表泛黄的纸张,被堆放在库房里,这也是杨皓轩开办蒙学的底气。
杨皓轩的计划是先在各城中修建学堂,随后慢慢向治下的百姓宣传让孩子读书的好处。
建立学堂的计划,不禁能够增加自己治下人才的储备,还能提高识字率,最重要的是能让百姓们明辨是非。
杨皓轩准备建立三种学院。
一为下院,不教经义,只为6-12岁的孩童教授读书写字、简单的术算。
二为中院,吸纳蒙学排名前列的学生,或者通过考核者,教授的更为复杂的术算、以及政事处理,学制两年,第一年学习知识、第二年于各地实习帮助处理郡中政事,毕业可以授吏。
三为上院,入上院者只要毕业即可授官,上院面向中院毕业生招收,或者通过考核着可入。
杨皓轩计划在各县城中建立下院一座,各郡郡治中建立中院一座,云中城中建立上院一座。
上院祭酒由荀彧亲自担任,中院祭酒由各郡太守担任,下院祭酒由各县的县令、县长担任,命令一地主官担任学院祭酒可见杨皓轩对教育的重视。
教育司司主钟繇带着手下的官吏四处巡视,考核各地的入学率,负责下、中、上院学子的晋升考核。
杨皓轩将计划说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发展教育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没有触动自身的利益,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钟繇面寇难色的站了出来:“明公,您想要设立如此多的学院,就算改进造纸法,但现在文吏不足,抄写书籍费时费力,又得花上不少的时间。”
杨皓轩的脸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缓缓的说到:“元常不必忧心,明日你来府中寻我,我自然会给你一个解决的办法!”
此时已经到了深夜,厅中的灯油都不知道添了几次,众人的脸上也都有一些疲惫,眼中却闪烁着兴奋之色。
众人能投靠在杨皓轩的麾下,有的是因为的荀彧的盛情邀请,有的是看中了杨皓轩的潜力,愿意加入他军中博一个锦绣的前程。
至于荀彧,他原本是看出了汉帝国的软弱无力,想要选择一个明主匡扶汉室。
荀彧是一个有崇高理想并且为之付诸实践的人,历史上荀彧追随了曹操,救汉的良苦用心到头来只是成了一场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孤独的汉臣。
可是这一世他遇到了杨皓轩,一个掀开了世家大族光鲜亮丽的外衣的人,让荀彧看到了衣服下的那一堆堆累累的白骨,让荀彧明白了贱如草芥的蚁民们很小很小的愿望。
荀彧前二十年的价值观颠覆了,他选择了与杨皓轩并肩而立,他们要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以民治国。
众人都离开了太守府,皎白的月光洒在了门前并肩而立的两个少年的身上,或许已经是青年了。
杨皓轩不顾形象的活动着脖子和肩膀,像极了一只张牙舞爪的猴子,为了显示出威严,杨皓轩在厅中端坐了一整天,也真是为难他了。
“文若兄,你脖子不酸吗?屁股不疼吗?不用这么拘束,赶快活动活动,都是自己人,我不会笑话你的!”杨皓轩一边扭着脖子,一边劝说到。
荀彧梗着发酸的脖子,站的笔直,没好气的看了杨皓轩一眼,君子要行的端坐的正,如果都像你一样成何体统。
杨皓轩皱起了鼻子,用力的嗅了嗅,然后小心地凑近荀彧的身边闻了闻,抬起头笑着说到:“好香啊!比花还香!”
听着杨皓轩的话,荀彧先是一愣,随后笑着摇头。
“你若是想让我夸赞你的香水很好大可以直说。”
杨皓轩摆了摆手,朝着府中走去。
“这不是脸皮薄嘛!文若兄早些回去休息,明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荀彧撇了撇嘴,脸皮薄?你那厚脸皮也就郭嘉能够和你有一拼。
……
云中城的一处工坊中,一名须发半白的工匠捧着手中黄色的纸张,几乎老泪纵横。
“大人,这就是改良出的纸张,用黄蘖(mine)汁渲染的纸,虽然不如白纸美观,但却极大延长了寿命。”
杨皓轩笑着接过了纸张,触摸了一下,质地还算柔软:“这纸创造于云中城,就叫云中纸。”
因为涉及到教育和工业方面的事情,所以钟繇和张冲跟在了杨皓轩的身旁,正在众人谈话间,郭嘉抱着几块木板走了进来。
“明公,《千字文》一书的雕版,由我器械司监管,已让工匠雕刻已经完成,这是试用板块,还请过目。”
千字文是杨皓轩早年教授刘辩、刘协的时候就做了出来,在天下流传甚广,用来做蒙童启蒙的书籍最合适不过了。
“雕版?”
钟繇的目光看向郭嘉手中的木板,有些好奇,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雕版。
“敢问明公,这雕版又是何物?”
钟繇转过身子,向着杨皓轩施了一礼后问到。
“解决书籍问题的办法!”杨皓轩脸上带着笑意的回答到。
钟繇的瞳孔一缩,感兴趣的凑了上来,看向雕版,只见那被称之为雕版的木板上,密密麻麻的刻字。
虽然字体是反过来的,但是钟繇还是看出了,这上面刻写的正是《千字文》上的内容。
钟繇面露疑惑之色,用手摸着雕版上的凸起,他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但一时间却难以想通其中的关节。
杨皓轩看到钟繇的神色,笑着说到:“元常取纸张来便知道,这是用来做什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