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中德(1 / 1)

首先,德国虽然也曾对中国发动过入侵殖民战争,但规模和带来的危害比起日、苏、英、法四国要小得多;其次,德国是西方列强里完成国家统一以及崛起比较晚的国家(德国直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而英国在三十年前就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了),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自然屡屡地遭受英法苏(俄)等国的联合打压、政治孤立、外交丑化、经济封锁、军事干涉等群攻,这自然使得同病相怜的中国对其产生同情,况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也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

第三,德国人的性格和德国人在世界上的口碑信誉比英法日苏等国好得多。比如在非洲,为德国人干活做事的非洲人能获得不低于德国本土工人的薪水,英法等国完全就是进行粗暴奴役,当地人在被迫干活后一分钱得不到是很普遍的事,德国人严谨、公平、认真、古板的国民性格比起自称“上帝的选民”但却堂而皇之地干着魔鬼撒旦的丑恶勾当的英法苏日等国赤裸裸的强盗嘴脸无疑要让中国人更加感到接受和欢迎。在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和中国签订公平互利的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就是德国;

第四,德国人拥有世界一流的军工素质和科技水平,其工业发达也冠于全球,但其本土狭小并且资源匮乏,而中国地大物博,却积弱久矣,工业和科技都十分落后,两国都有崛起强盛起来的决心和意愿,并且两国相隔万里,在领土争端、国家利益上基本没有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中德两国屡屡联盟、取长补短就是情理之中的必然了。

自清末开始,中德就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和军火贸易同盟。由于德国刚刚完成了统一,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德国对中国基本没有怀有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野心,而中国也将德国看作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一西方伙伴,清朝末期的新军编制基本都是德国武官制定的,清军装备的现代化的火枪、火炮、军舰也大多数都由德国生产,比如著名的克虏伯大炮、北洋水师的“定远”级装甲战列舰和“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北洋政府的现代化军队也都是由德国教官顾问所建。

甲午战争后,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对中国采取与其他大国“趁火打劫、蜂拥瓜分”的态度截然相反的怀仁态度,清末重臣李鸿章也多次出洋访德,以学习德国迅速强大的经验。另外,德国对中国的援助也不仅限于军事方面,也扩大到工业和技术交流领域。比如,来自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的德国工程师帮助中国建立了近代第一批发电厂和炼钢厂;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在颐和园中安装了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北京的第一家自来水厂也是使用的德国生产的AEG电机和水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前后,由于德国已经成功崛起,因此也有了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中德关系就此陷入低谷,直到后来1918年双方互相宣战而彻底破裂。

北洋政府垮台和中国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中德两国又再次携手。原因也很简单,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国力被大幅度削弱,又陷入了崛起之前的穷困、无助状态,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是东西方列强瓜分和殖民的对象。两个又穷又弱的国家因此不得不再次联盟起来,再次取长补短,以实现各自的复兴目标。

此时的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连年混战状态,因此军火需求数量庞大,这就使得作为军火生产大国的德国开始着眼于打入中国庞大的武器和军用物资市场。另外,德国对中国的内政不感兴趣,双方政府也不会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认为德国的历史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仿效,德国的统一可以作为国民政府真正统一中国的范本,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再度联手合作。

这场第二次“中德合作”是从1920年开始的(第一次“中德合作”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中国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与德国的合作)。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建立后,中国是德国远东最大贸易伙伴,中德两国在去年(1935年)的贸易额超过2亿美元,而同年的日德两国的贸易额则不满1亿美元。德国急需中国出产的钨砂、猪鬃、桐油、锑、锰、锡等工业资源,作为交换,中国从德国这里获得大量德式武器,并有大批德国军事顾问来到中国,帮助国民政府建立现代化的德械军队以及指导蒋介石“平定内乱”。

历史上,中国军队最精锐的德械师、中央教导师等都是戴着德式M-35钢盔、拿着德式枪械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抗战初期,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预计建设三十个整编德械师以备抗战,后来,这些精锐部队大部分都消耗在了淞沪战场和南京保卫战中。而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平定两广事变等许多重大的军事行动中也有德国军事顾问的出色表现。即便到了1937年7月中日全面开战,中德合作关系还是藕断丝连,希特勒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1941年德国承认“满洲国”和“汪伪南京政府”和中德两国正式互相宣战,才完全地结束这场“第二次中德合作”。

此时的希特勒和德国军政高层对中国这个多年来跟自己同病相怜、互相帮助的“老朋友”的态度是非常纠结的,如果中国是一个强大国家,那自然并且必然会成为德国最理想的盟友,但时至今日,中国还是一个又大又弱的泥足巨人,而跟中国不共戴天的日本则因为不断崛起而越来越得到德国的欢迎和另眼相看。

希特勒明白,德国想要征服欧洲、击败英法苏等敌国,必须要有几个可靠而强大的盟友,除了意大利外,德国要在彼此关系水火不容的中日两国之间选择一个。南京方面和东京方面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两国的外交人员在柏林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外交博弈,两国特使犹如过江之鲫一般不断地从南京、东京来到柏林,蒋百里此行就是担任着这样的使命和任务。

希特勒公务繁忙,所以他没有立刻接见蒋百里和蒋纬国,根据德国政府的回复,希特勒会在8月1日主持完奥运会开幕仪式后于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一间偏厅内接见蒋百里。因此,接下来四天内,蒋纬国跟蒋百里等人一起住在驻德大使馆里。蒋百里一直足不出户,他犹如一个即将参加毕业论文问答的学生一样准备着各方面的资料,以此希望能在这个难得的会见希特勒的机会中通过引经据典的雄辩说服希特勒,蒋纬国虽然也没什么事做,但也没有无所事事,他频频地跟正在法国巴黎的顾维钧进行电报来往,关注着他交给顾维钧的那三项任务,顾维钧办事很给力,很快就报告蒋纬国,表示已经完成第一件和第二件,第三件还需要时间。

蒋纬国、蒋百里住在大使馆期间,有好几批军人前来大使馆进行拜访。

“蒋将军,国内局势怎么样了?听说日本人又对我们华北下手了,是真的吗?”

“国府什么时候准备对日开战?能告诉我们吗?我们都渴望早日回国为国效力啊!”

“当初国家把我们派到德国,就是希望我们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眼下国家就已经到了用我们的时候了!我们不想再留在德国了!国难当头,我们无不归心似箭!”

“他妈的!兄弟们,我们回国干那帮狗日的小日本!”其中一名年龄最大、约过三旬的军人满脸铁青地拍着桌子忿然大吼。

过来拜访蒋百里的这些军人都是中国军人,一个个都很年轻,并且都穿着德国新式军装,他们是被国民政府选拔出并派往德国进行留学深造的精英军官,蒋纬国本来也会成为他们的一员。由于德国已经宣布退出国联(国际联盟)并废除《凡尔赛条约》,所以德国军队得以重建,大批原先被战胜国勒令关闭的军事学院也纷纷重新复校,柏林大街上随处都可见身着崭新军服、踌躇满志的德国军校学生,其中有很多长着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东方军人,一半来自中国,一半来自日本,极少数来自泰国(此时全亚洲境内只有五个真正的主权国家,中国、日本、泰国、土耳其、沙特,其余国家和地区都是列强的殖民地)。听说蒋百里代表国民政府来到德国,这些留德军官们立刻急匆匆地赶来询问国内局势并且主动请缨要求提前回国参战。

“大家的爱国心和报国心,我是理解的,我也为我们国家有你们这些忠贞爱国的年轻人而高兴,但是呢…”蒋百里微笑着说道,“大家要冷静,要克制,不能因为冲动而耽误学业,国府和委员长自有主张,国家在需要你们的时候肯定会召唤你们的。”

“日本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一名军官显得愤恨无比,“先占东北,又图华北,并且霸占我们台湾已经四十年了!得陇望蜀、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难道真的是欺我中华无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堂堂中华,岂能无人?”他整个人怒发冲冠,说的话掷地有声。

“说得好!”蒋纬国笑起来,他非常喜欢这种真正的一腔热血的年轻军人。

“你是…”军官们好奇地看着蒋纬国。

蒋百里笑道:“他是委员长的二儿子蒋纬国。”

“啊?”军官们都吃了一惊。

“但我更加跟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中国军人。”蒋纬国很郑重地指了指身上的少尉军服。

“连委员长的儿子都投笔从戎了,看来,国府终于要开始对日本强硬了!”军官们无不感到振奋激动。

“二公子,我叫邱清泉,你好。”军人们里那个年龄最大、浓眉大眼的军官自我介绍道。

“啊?”蒋纬国吃了一惊,“你就是邱清泉?”

邱清泉愣了愣:“是,我就是邱清泉。”邱清泉今年34岁,军衔是少将,正在德国陆军大学就读。邱清泉脾气暴躁粗鲁、好勇斗狠,但他不是莽夫,恰恰相反,他的文化水平很高,不但精通德语和英语,并且擅长写诗著文,堪称才华横溢,同时爱兵如子、治军有方。中央陆军大学在两年前打算派一批优秀军官去德国留学,邱清泉在考试中名列榜首,由此也可见。

蒋纬国笑着跟邱清泉握手:“邱将军,别着急,等你和大家完成了学业,就能回国跟我、跟全体国军将士一起上阵杀敌了!”

邱清泉点点头,但他的神色还是很不耐烦:“真想早点回国啊!”他咬牙切齿、怒目握拳。

蒋纬国笑容满面地跟这些留德军官逐一握手,暗地里打起他们的主意:“这帮军官不错,都很年轻,既充满热血又有能力,以后我想组建一支现代化的强大军队,这帮军官正好可以被我所用,成为我的部队以后的骨干中坚以及我个人势力的核心人员。”他正盘算着,心里突然想起一件事,自己回国后不能忘了要在后方建立一所新式军官学校,因为培训出大量的优秀的军官对于国军提高战斗力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件事还是特么的需要钱。

邱清泉等军官离开后,又有几人来找蒋百里、蒋纬国询问国内情况、东亚局势,这几人倒不是军人,都是留学生,但身份都显赫无比。实际上,第一,能到德国留学的,都是高干子弟,第二,能直接到国民政府驻德大使馆的,身份自然还要更上一层楼。

“百里先生,晚辈居伯强,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学和军工学。”

“百里先生,晚辈汪文婴,在柏林大学学习政治学和经济学。”

两个为首青年很礼貌地自我介绍。蒋纬国打量了一下,两人都差不多二十三四岁,并且长得“很像”,都戴着眼镜,都很“弱”,居伯强是体质较差的瘦弱,汪文婴是文绉绉的文弱。蒋纬国主动地打招呼:“你们好,我是蒋纬国。”

“蒋纬国?”居伯强和汪文婴一起看着蒋纬国,眼神里没有吃惊,反而是一种古怪,“你怎么也来德国了?”两人似乎并不因为蒋纬国是“蒋二公子”而感到低人一等,他们也没有因为蒋纬国的身份而觉得诧异,说话口气很平静,好像蒋纬国是他们的熟人,或者蒋纬国的身份跟他们只是一样高。

“这…”蒋纬国顿时愣住了。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蒋纬国心头一动,他当然没有恍然大悟,不过,他在憩庐的那三天里已经把国民政府的高层大员们的名单给恶补了一通,也差不多“认识”很多高层人物了。这个居伯强,是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兼最高法院院长、国民党元老重臣、辛亥革命元勋居正的儿子。居正有两个儿子,长子居伯强,次子居浩然。

历史上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选举第一届中华民国总统,候选人共两个,一个是蒋纬国老爹蒋介石,一个是居伯强老爹居正,虽说蒋介石早就已经“内定”成为总统,所谓的投票竞选不过只是走个程序,居正参加竞选就是给蒋介石当陪衬的,但由此也能说明居正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的重要地位,毕竟这个陪衬可不是普通人能当的,威望、资历、地位等方面都要“稍微地威胁到蒋介石”;

至于旁边的那个汪文婴,则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的儿子。汪精卫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汪文婴是长子。

“我靠!难道这两货在知道我身份后毫不吃惊,因为他们的身份根本就不低于我!都是全国一等一的官二代!”蒋纬国暗暗地想着。

旁边的蒋百里知道蒋纬国“患上了失忆症”,估计他已经忘了这两个“熟人”,因此笑着给他介绍道:“建镐,你难道忘了吗?居伯强是居院长的儿子啊!汪文婴是汪院长的儿子啊!”

最新小说: 开苞小丫头 神医 神级狂婿岳风柳萱 虎婿杨潇唐沐雪 罪爱盲人 赘婿当道岳风柳萱 借精生子艳福享 七口棺材 诺筱颖傅夜沉 岳风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