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罪恶差不多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的。没有见识的善良愿望会同罪恶带来同样多的损害。人总是好的比坏的多,实际问题并不在这里。但人的无知程度却有高低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美德和邪恶的分野,而最无可救药的邪恶是这样的一种愚昧无知:自认为什么都知道,于是乎就认为有权杀人。杀人凶犯的灵魂是盲目的,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也就没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爱。
人生就像四大名著,人生就像斗地主,人生什么都像,却又什么也不像,总结下来人生不过也就那么几个字:“人生如游戏,但不是游戏;活着,充满了愚昧,活着,充满了无知,活着,充满了怀疑与猜忌;在充满了愚昧无知,充满了怀疑猜忌的世界上活着,人们却也充满了自欺欺人被人欺。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县城里。
他出生在一个不是很富有却又人人安居乐业的小县城里,小县城里,照明灯洒下桔色的光晕,整个商场显得典雅、素洁,仿佛步入长长的画廊,月明星稀的夜晚,家家户户的窗户里射出明亮的灯光,就像天上的群星陨落人间。下班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路人,车水马龙的街道,及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谱成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生活交响乐。
故事从这里开始。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大地回春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所有的生命痕迹都重新来过。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那年他五岁。
五岁那年,他还是一个稚嫩的男孩,而母亲在这一年患了痴呆症,失去了记忆,甚至行动不能自理。
但是母亲见到他,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他从哪里来,不知他来干什么,甚至不知他是谁。
可能那时候比较小吧,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面临什么,甚至将母亲当做与自己无二的好朋友,细心地照料着。
这一年,父亲受不了母亲的改变,远走他乡,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从那以后,五岁的他承担起家里的一切,洗碗,做饭,上学,照顾母亲......
灰头土脸的他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只得默默看着同学们的新衣。
但他很坚强,因为他知道,只要母亲还在,他就是幸福的。
那时候的他,依旧显得那么幸福。
那年他七岁。
七岁那年,他把母亲安置好后,便匆匆向着学校跑去。
人生总有许多的意外,就像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因为上课快要迟到了,那天他出门之后,忘记把家门锁上,当他离开后,一名中年男子站在路边的梧桐树下,手里夹着半截没抽完的烟,靠在树上,微眯着眼打量着家里的一切。
男子看到向外跑出的他,顿时来了兴致,掐断手中的烟,快步朝着家里走去。
家里很安静,静的可怕。
那瓦房砖墙内,似乎一丝声音都没有,静的让人毛骨悚然。
中午,当阳光撒下它最强烈的光线、喷吐出全部热量时,原野上的白雪凹陷下去,渐渐收缩,似乎更豁亮了,反射出耀眼的白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没到中午,他都要带着学校食堂打来的饭菜,回到家中跟母亲一起享用。
今天中午的午饭很是丰盛,虽没有八珍,却让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但他回到家,傻眼了。
两行热泪缓缓流下,手中的饭盒也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汤洒落一地。
只见母亲衣冠不整的躺在地上,常年打在手上的针头被硬生生拔出来,殷红的血液随着之前的针口出缓缓流出来,已经流了一地,可以看出母亲在地上已经躺了很久了。
他崩溃了,七岁的孩子第一次感觉到对整个世界的绝望,这不是夸大。
母亲因为失血过多,逝世了。
他仍能清晰的记得,母亲最后看他的眼神,面带微笑,仿佛想起了一切,又仿佛解脱了她更解脱了他。
第二天的中午,七岁的他依旧带着饭盒回家。
推开门,那熟悉的环境下,已没有了曾经的温暖。
他发誓要找到那个害死母亲的人。
骄阳满布将他冻结,少年叫他心如止水。
七岁的他,靠着补助独自一人生活,饥寒交迫的感觉他永远都无法忘怀。
可这并不是他放弃寻找那个男人的理由,他边上学,边打工,边找寻消息。
时间过得很快...
这年他十三岁。
十三岁的他,已是初中生。
他疏远身边的一切,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直到那人的到来。
“他”是转校生,机缘巧合下转到了他在的那所学校,同时也是他的同桌。
“他”活泼开朗,长得也很是帅气,但“他”就像冥冥之中专门拯救他的天使。
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疏远“他”,可“他”并没有放弃与这个男孩交朋友的想法。
“他”每天都拿来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强行塞到他的嘴里,有人欺负他,“他”更是挺身而出。
他最终也被“他”的真诚感动,交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朋友,也是最后一个。
从那以后,他与“他”无话不说,他甚至把自己的经历全都讲给“他”听。
再也没有心事能藏住一般,两人像是发小一般要好。
“他”陪他去工作,带他跟自己的母亲一起去买新衣服,“他”有的几乎都会分他一半一样。
他与“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光明的初中生涯。
那年他十八岁。
十八岁那年,他偶然得知,那个曾经害的自己家破人亡的男人,被抓获归案了。
那颗沉寂在心头十一年的大石头像是落下了一般,浑身轻松。
他与“他”第一时间分享了这份喜悦,两个花季一般的少年喝了个大醉。
那天,他与“他”早早的来到判决男子的现场。
他真的好紧张,大仇得报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可是那天的他,却更加的气愤。
在律师的极力辩护下,男子最终被判处无期。
男子并没有死。
当他看向男子时,男子一脸挑衅的对他竖起了中指,仿佛他胜利了一样。
压抑了十一年的气愤再度涌上心头,他瞬间冲了过去,随手拿起一把椅子,就往男子头上砸去。
把男子打倒在地后,又抡起椅子朝着男子砸了几下,才被众人拉开。
只见地上的男子没有了动静一般。
最终男子当场死亡,而他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那年他十九岁。
十九岁那年,他被判了十年,冤冤相报何时了。
可他也不知道自己后不后悔。
看着男子的妻女,尤其是女孩那充满仇恨的眼神,他知道。
她就是年轻的自己吧。
几缕残阳照在那里却被无边的黑暗所吞噬,在残破的泥墙上泛不起一丝涟漪,那里像是一副棺材坐落在这偏僻的角落,矮矮的,充满着压抑,那里就是无人关注的监狱。
监狱里没有灯,一片黑,不见天,不见地,不见自己。耗子、蟑螂、壁虎,在黑暗里爬来爬去。
“他”每个月都来看他,跟他说自己毕业了,跟他说自己要结婚了。
又过了几年,“他”带着妻儿来看他。
如果当初没有冲动,或许他的孩子也已经有一岁了吧。
但他并不后悔。几年来他想通了,自己本来已没有了活着的信念,是“他”给了他最后的希望。
他潜心改造,最终提前两年释放。
那年他二十七岁。
二十七岁那年,他走出监狱的大门,站在门口的是孤零零的那个“他”。
兄弟,我们回家。
“他”把他接回了自己家中,一如既往的像是把自己有的一半都给他一样,这一幕让他想起了曾经的那个“他”。
那年他三十二岁。
三十二岁的他,赢来了人生中最喜庆的一天。
后来跟他聊天,他说道:
如果没有“他”,我可能已经死了,因为心死了。
“他”给了我活下去的动力,那就是为了“他”好好活着。
那天,两个稚嫩的声音同时响起。
爸爸~
干爹~
泪在他眼角打旋......
我想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不想任何人离开或者难过,因为有家,因为有深沉的牵挂,生命才不会因无根而枯萎;也是因为有家,以内为有如此深沉的牵挂,生命才会熠熠生辉。
兄弟就是你喝得烂醉如泥,吐的他满身污物他却又无怨无悔背你回家的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最牢固的友谊是共患难中结成的,正如生铁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锤炼成锅一样。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磨难与挫折,但它们并不是让我们厌恶的东西,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看到真情,经历了历练才能有所成长。
现在想想,你能想起来的那个“他”,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