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母+org点,
等贺照回过神来时,贺卿正在烹水煮茶。
这样闲暇的时间,对贺卿而言也十分难得。不过,等把肩上的担子交给继承人,就可以彻底放松下来了。这么一想,她的心情便十分愉快,煮茶的动作也越发行云流水,闲适自然,竟是领悟了几分茶之韵。
贺照没有打扰她,也在一旁坐下来,静静看着贺卿烹茶。
直到茶水被斟入杯中,贺卿将一杯茶分到他面前,自己也端起一杯轻嗅细品。饮完了茶,贺卿才问,“可想明白了?”
“殿下这是扔了一个烫手山芋给我啊!”贺照苦笑。
他没有顾左右而言他,也没有选择委婉回环,而是直接一句话切入了正题。贺卿闻言,便也坐直了身体,肃容看向他,“你能这么说,可见是真的想明白了。要怪,就只怪我们两个命不好吧,偏是我们撞到了这时候。”
“殿下这话就说差了,如今这局面,可是您一手推动而来的。”这是一句埋怨的话,但贺照却是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说出。
他并没有真的认为贺卿做错了。
只是眼下,事情也的确棘手。说贺卿扔了个烫手山芋给他,绝不夸张。
贺卿对他毫无保留,今日的指点更是一针见血,贺照本来就是个聪明人,更是个天生的上位者,眼光、见识、胸怀和政治倾向,又都是贺卿一手培养出来的,自然能够全盘领悟她的打算。
贺卿把皇位比作高山,因为一峰独秀,所以必须要承受四面来风。
皇权本质上是专-制的,但在现实中,却总免不了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为了能够实现独裁统治,权力集中,历朝历代的皇室不得不选择扶植新的势力来对抗旧有势力。
从一开始的巫和王族,到后来的世家贵族,再到现在的士族,新势力取代旧势力,蓬勃发展,再被更新的势力所取代。
于是最终的结果,发动的力量群体越来越靠近底层,个体的力量终于被无限削弱,但集体的力量却前所未有的膨胀了。直到这个时候,皇室才发现,想要独揽大权根本不可能,而越是靠近底层的力量,就越是无法像一开始时那样简单的控制。
也许其他人会想不明白,但接受了贺卿思想的贺照,却能够清楚明确地意识到:皇权高度集中,操于一人之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了,必须要求新求变。
而现在,贺卿给了贺照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扶持其他势力来为自己阻挡风势。反正已经不可能阻拦这些势力登上政治舞台,主动赋予他们一部分权柄作为交换,才能维持皇权的超然性。
从表面上看,这一切好像都是在贺卿的一手推动之下发生,才让其他势力一路飞速发展,达到能跟皇权分庭抗礼的程度。
但贺照很清楚,这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大势。
如果没有贺卿,或许皇室会抱着这一点腐朽的权柄,直到无路可走,然后被外界的力量冲散得七零八落。
——这不是臆想,外面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异邦诸国,就是最好的明证。人家已经跑到家门口跟海盗做起生意来了,大楚朝廷还懵然不知。如果不是顾铮和贺卿一意孤行,建立水师、发展海贸,他们或许会永远陷在毫无意义的内耗之中,看不见外面的世界,被赶超是迟早的事。
既然是大势,自然没有任何人能阻挡,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顺应它。
所以贺卿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这个大前提下,为大楚寻找一条最好的出路。
只是,这种选择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其他人未必能够理解,百年之后,到了地下,恐怕也会被大楚的祖宗们指着鼻子骂。
毕竟,他们让皇室独有的权柄落入外人之手,对皇室而言,就是永远的罪人。
所以贺卿说是他们命不好,正赶上了这个时候。
而作为这个改革的执行人,贺照必将会受到更大的非议。
“其实我也想过,是否先替你做了决定,再将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廷还给你。”贺卿道,“但后来还是打消了这种想法。”
因为这样没有任何用处。
如果她把一切都处理好,再交给贺照,固然更加安稳,但他却只会成为一个各方面受到限制的傀儡帝王,一个吉祥物。
而那绝不是贺卿想要的。
她可以接受君主立宪,但却不希望皇室失去所有权柄,只单纯成为一种象征。
尤其大楚如今还处在高速发展期,更需要一个睿智的领头人,而不是跟着大多数人的脚步走的中庸之道。
所以,让贺照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势在必行。
而这件事,就是最好的时机,能让所有人看到他的决心和魄力,实力和智慧,从而掌控朝堂上的话语权。
君主立宪只是一种制度,到底谁说了算,还是要看掌权人是否足够强势。而贺照,能够奠定它最初的基调。
何况,在现在看来,在列祖列宗看来,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可是千百年后,历史终将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而做出这个选择的人,必将名垂青史,成为人人称颂的千古明君。
这个名声,贺卿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就不去争了。
作为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者,她能做的都已经做完,是时候功成身退。
“我们称颂这个帝国时,总要说一句千秋万代,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那根本不可能,能够延续几百年国祚,就已经是奇迹了。”贺卿抬起头,用庄严的表情看向对面的贺照,“可是现在,陛下或许就要创造奇迹了。”
只要皇室不抓着权柄不放,他们的存在就不会阻碍任何人,也就可以长久地存续发展下去,甚至最终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那时,千秋万代将不再只是一句美好的祝愿。
这也就是贺卿所说的,在四周立起更高的山来阻挡风雨的意思。
是要大权在握还是要千秋万代?
对于清醒地知道自身处境的贺照而言,根本不需要做选择。
因为就算不按照贺卿的说法来,他其实也根本不可能独揽大权,因为朝臣们根本不可能配合,最后只会在跟朝臣的对抗中,将朝堂搅得一团乱,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合则两利是唯一的选择。
“承殿下吉言。若果真如此,就算承担一时的骂名,也值得了。”贺照心头的疑虑尽数消失,十分诚恳地道。
贺卿甚是欣慰,从袖中取出了那份政事堂人员增补名单,递给贺照,“那以后的事,就都交给你了。”
贺照这回十分干脆地接过名单,展开看了一眼,道,“顾先生……”
“放心,他不会反对的。”贺卿道。
“为何?”贺照问。
“陛下只管从中挑选出你想要的人才便是,过几日就能增补进政事堂了。”
贺照点头,并没有在意贺卿口中的“过几日”,毕竟他挑人也好,交接也好,都是需要时间的,而贺卿明显是要他亲政以后再宣布这个消息。
但事实证明,他对这位殿下的行事还是不够了解。
第二日,贺卿就在朝堂上发作了顾铮!
要说是发作顾铮也不确切,因为她发作的实际上是顾铮手下的绝对铁杆,唐礼臣。
唐礼臣过去本在西南为官,因为其治事严苛,有酷吏之名。后来当地土人叛乱,把他围在府衙之中。亏得张抗及时率军援救,没有出事,却还是被罢官。后来在顾铮的安排下,去了江南,暗中铺垫,才让顾铮清理江南的策略得到施行。
在顾铮的举荐下,他在江南任职,在太皇太后发起叛乱后,抓住机会,将江南打造成了一块铁板,是顾铮最大的底气。
后来他因功升迁,江南那些大族和商人才敢出来搅风搅雨。
如今唐礼臣经过屡次升迁,任吏部侍郎一职,是顾铮铁杆中的铁杆。
这次政事堂添人,吏部尚书是越不过去的,必然要占据一席。届时接任的,必然是唐礼臣。他会继续为顾铮看好吏部,以此辖制下面的官员,确保顾铮对朝堂的掌控。
这样一个人,突然被人弹劾,要说底下没有人授意,京城普通百姓都不会相信。
而贺卿发作他,跟发作顾铮没有分别。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贺卿对顾铮的挑衅。
但贺卿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胡来。
御史台拿出了足够多的证据,是在有理有据地翻旧账。而贺卿,只是对比表示不遗余力的支持,要求御史台必须彻查。
要说唐礼臣本人干干净净没有任何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何况背后还有那些看到机会,打算从顾铮的阵营跳出来的官员主动提供内部消息,举出的证据实在不少,若是全部属实,唐礼臣的官帽未必能保住。
这还不算什么,最大的问题是,其中许多事牵连到了顾铮,一旦坐实,后果不堪设想。
顾党自然不会任由事情这么发展。
顾铮如今已经是一股大势力的保护-伞,一旦他出了事,很多人都会跟着受牵连,甚至可能会酿成大案要案。
所以他们决不允许出事。
然而这件事,实质上并不是贺卿在对付顾铮,而是顾党内部的争斗与倾轧,贺卿充其量只是个引子。
这些人也许早就已经累积了许多矛盾,难以调和,此刻有了机会,毫不犹豫地互相揭底,反而使得案情飞速进展。要不是他们还有理智,知道有些事说出来自己也逃不掉,估计情况会更混乱。
而在事情即将失控之前,他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纷纷闭嘴,想要让事情结束在了眼下这个阶段,免得真的拔出萝卜带出泥,让事情完全失控。
但这个时候,却已经有些迟了。
大部分人虽然能够自保,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受到牵连,被卷了进来。而不管被卷进来的是谁,作为政事堂的首相,任用他们的人,顾铮都必然要承担连带责任。
更何况,唐礼成那些被揭发的事情,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可以查实的明证。
所以在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贺卿在按律处理之余,还直接在上早朝时将这些东西都摆了出来,要求顾铮给一个交代。唐礼臣是他一手提拔,也是在他手底下做事,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推脱不开的。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终于意识到了贺卿真正的目的。
罢相!
她要让顾铮离开朝堂!
喜欢长公主不想死请大家收藏:长公主不想死更新速度最快。(记住本站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