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缔 >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_1847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_1847(1 / 1)

宗教一直是赵祯的一块心病,因为它们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多,尤其是当教也逐渐在大宋兴起后,赵祯忽然发现,世界三大宗教已经在大宋“集结”完毕。

道教佛教自不用说,出现在华夏的土地上时间较早,而俗称回回教的教居然是在唐永徽二年便传入大宋的,它比天主教抵达大宋的时间还要早。

据唐书记载,“回回教有门徒大贤四人,武德中来朝,遂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

限制宗教的发展一直是赵祯努力的方向,在他看来,宗教和资本一样,他们都会漫无目的发展膨胀,当然不同的宗教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比如中原本土的道教,便是以清心寡欲为主,注重自我修养和升华,这一点是赵祯极为欢喜。

虽然也存在着弊端,信仰道教的人越多,清心寡欲的人便越多,虽然思想境界整体提高,但人类的文明进步靠的却是人心中的**在前进。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养一只会抓鱼的熊基本上不可能。

佛道之争一直存在,只不过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当然两者之间有很多时候是互相扶持的,不过历史上灭佛之事有之而灭道之事少有。

在统治者的眼中,和尚不事生产,不孝父母,不敬祖先,招摇撞骗,大肆捞钱,这就是违背天道。

而道教是华夏的本土宗教,“地方保护意识”在任何时代都有发生,这就如同种族歧视一样,根治不了。

到现在,大宋的汉家百姓依旧是高外族一头,无论你是倭人,还是归附的党项人,南诏人,亦或是来自欧罗巴的商贾,在汉民面前总是不受平等对待,即便是到了衙门也是如此。

赵祯即便颁布律法加以限制,结果还是一样。

而在传教的形势上佛道之间也有极大的区别,自唐以降乃至千年之后,因道门的自修的主张,道教规模不大,不适合发展,无法对社会产生那么深重的影响。

这是教义的区别,佛教在教义上是修来生的,主张“渡苍生”,特别是大乘佛教,它主张广收门徒,即便不能觉悟,也能引人向善,这本身是好的,但也无可避免的会促使其规模增大。

要知道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既是,每个人的道德水平都不同,规模越大,道德水平便越参差不齐,恶僧便越多。

道教在教义上清静无为,更主张修持自我,换言之,比较少刻意宣传和发展门徒。

只要不是像张角太平道那种,道教再怎么发展规模也大不起来,历史也证明,道教历史上门徒最广的阶段似乎就是太平道、五斗米道的那个时代,此后少见。

佛寺不光有信众香火钱,在几次灭佛事件前,还占有了大量农田,免交赋税。同时,战时大量的青壮年为了逃兵役,躲进佛寺。

这对于国家后备军事资源和土地劳动力来说都是巨大损失。

佛道两门在政治上也有极大的区别,佛教的教义尽管经历了中原的本土化过程,但是一些思想还是和传统的忠君思想格格不入。

最新小说: 恐怖通缉令 赵昊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穿越大周王朝签到系统 傍上将军生包子[星际] 民国秘事 贞观匹夫 抗日之铁血征程 大秦:朕的长子是祖龙 女尊之重振妻纲 游龙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