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没有再记录中行寅和士吉射的最后下场,估计在齐国得到了一段时间的礼遇后,在郁郁寡欢中湮没于历史尘埃。但关于中行寅这位中行氏的末代宗主,史料记录了他最后的两件事。
一件是他还在柏人城时,得知赵鞅亲率晋军正向柏人城杀来,心烦意乱,他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太祝简。太祝简,即中行氏家族一个叫简的家臣,专门为中行氏负责祭祀。中行寅怒气冲冲对太史简道:
“你为我中行氏祭祀,一定是供神的三牲祭品不肥美,斋戒的心境不虔诚,以至激怒了鬼神,使我们家族处于灭亡的境地。我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要这样害中行氏家族?”
太祝简抬起头,看了看中行寅,不卑不亢回答道:“您难道真以为祈祷上天会造福家族吗?想当年,中行氏祖先桓子,仅有车十乘,但他并不嫌少,每天思虑的是修养德行,崇尚正义,唯恐有所过失。
但您呢?拥有兵车数百乘之多,却不考虑修备德行,还嫌兵车不足。要知道滥造战船兵车,穷兵黩武,势必加重对百性的征敛;赋税徭役过重,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和责骂。您的家族灭亡,不是因为祭祀的原因,而是因为民怨沸腾,人心向背!
您只知道让我一人为您祈福,但您可知道举国上下都在诅咒您?您的家族已经难平万众怨恨,灭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如今却怪罪于我,我又有什么罪呢?”
史载,中行寅听后羞愧万分。是啊,自己家族的灭亡,纯粹就是中行寅这位宗主贪得无厌之故,自己居然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归罪于区区一个太祝。这个故事,便是成语“亡国怨祝”典故。
只是,此时的中行寅已经追悔莫及了,他必须逃离孤立无援的柏人城。
公元前490年春,当晋军开始包围柏人时,为掩护中行寅和士吉射及时脱困,柏人大夫张柳朔主动留下抵抗。
这位史上昙花一现的晋国大夫张柳朔是什么人呢?张柳朔,范氏家臣,因感恩范氏而自愿为范氏献身。这是怎么回事呢?范氏得势时,晋国许多士大夫都积极归附范氏,主动成为范氏家臣,这当然也包括张柳朔。
范氏其中有一个叫王生的家臣,深得士吉射的宠信。士吉射曾问王生,谁人可以主政柏人城,王生推荐了张柳朔。士吉射有些意外,他知道王生与张柳朔有矛盾,于是便问王生:“他不是你的仇人吗?你居然还推荐他?”
王生恭敬答道:“回主公,臣与张柳朔之间是私仇,主公问柏人谁可主政,这是公务。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天经地义,臣怎么敢违背呢?”
士吉射非常感慨,于是便任命张柳朔为柏人大夫。张柳朔知道此事后,非常感动,他发誓一定好好干,以不辜负王生的举荐之恩和范氏家族对他的信任。
此时,范氏家族到了败亡之际,张柳朔对儿子道:“去吧,忠心追随主公,这是父亲最后对你的勉励和期望。父亲就留在柏人了,为主公最后一战。为父必须要让主公知道,王生的推荐没有错,主公也不会后悔任用我为柏人大夫!”
史料记载,不日,柏人城破,张柳朔英勇战死!
中行寅在柏人被破前便带着仅剩的族人离开柏人城,急匆匆赶去齐国。途中经过一个县邑时,有一位侍从对中行寅道:“主公,这里有您一位老朋友,一直对您尊敬有加,我们走得那么急,大家也都累了,干脆就在这里休息一下,等等后面的车吧。”
中行寅长叹一声道:“当年,我喜欢音乐,这个老朋友就送我名琴;我喜爱美玉,这个朋友就送我玉环。这个所谓的老朋友呐,只是个迎合我以求取好处的人,而不是能够规劝我改过的人。现在,我已经失败了,此时去见他,恐怕怕他也会用以前对我的方法去向别人求取好处。”
众人听后默然无语,大家继续加紧赶路。果然,这位所谓的老朋友知道中行寅经过此地,本欲率众来追杀中行寅,但好在中行寅有先见之明,急急离开,故未被追上。但落在中行寅后面的几辆车的人就倒了霉了,全部被此人给擒获献给了赵鞅。
好了,再见了,晋国的中行氏家族,范氏家族,还有邯郸氏家族,不管如何,你们也算是在晋国掀起过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春秋风云。在告别之前,我们回顾一下你们光辉的历史吧。
中行氏家族,源于晋献公时期的上卿荀息,到其孙子荀林父时,因荀林父担任过晋文公时期的中行将,故以职为氏,从晋国的荀氏别出中行氏,荀林父成为中行氏鼻祖。
荀林父曾经担任过晋国中军元帅,如果把中行氏第一代算在荀林父身上的话,第二代荀庚、第三代荀偃、第四代中行吴、第五代中行寅,五代而终。但中行家族直到没落,都是历代为卿、两代为中军元帅的超级大牛家族。
范氏家族,源于晋献公时期的士蒍,到士氏家族第三代别出范氏,即士会。如果把士会算为范氏家族第一代的话,经历了第一代士会、第二代士燮、第三代士匄、第四代范鞅、第五代范吉射,也是五代而亡。
我们必须要说,在士氏家族或者范氏家族中,从士蒍开始,士缺、士会、士燮、士匄这五代,都是智勇双全、忠君爱国、德行高尚、深受国君信任和百姓爱戴,到范鞅开始就不对了,也就是说,范鞅和士吉射两父子的贪得无厌,最终灭亡了整个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