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京飞机设计研究所,又称沈飞研究院。
整个研究院的本部虽然在沈京,但其设立在帝京的招待所却是紧邻工业部大楼。
出门不远,更是可以直达紫荆城大会堂。
熊浩跟着张大强从老爷车下来,发现招待所门口已经停满小车和自行车。
“今日会讨论歼8飞机的相关话题,你若是有什么想法可以举手发言。”
张大强交代一声,熊浩顿时感觉今日乐子大了。
他脑子里面,这会就跟浆糊似的,根本检索不到关于歼8战斗机的任何参数。
“完蛋,今日怕是要丢脸了?”
熊浩吸了吸鼻子,已经跟着张大强进入一处人员还未完全到齐的会议室。
“首长,这位就是您那位凭猜想画出米格23结构图的外孙子吧?”
张大强推了推熊浩,给熊浩介绍道:“这位是顾总工,负责歼8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顾yf,1930年2月4日生,江苏苏州人,飞机设计专家,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被誉为“歼8之父”。
熊浩脑海浮起原时空歼8之父的个人信息,就听顾总工朝他问道:“可以说说你对飞机的认知吗?”
“飞机,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动力装置。
借助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航空器。
飞机是20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公认由美、……白头鹰的莱特兄弟发明。
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所认可。
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自从飞机发明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深刻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历史。”
熊浩将脑海中突然浮起科普讲出道:“飞机不仅广泛应用于民用运输和科学研究,还是现代军事里的重要武器,所以又分为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
在发达国家,民用飞机除客机和运输机以外还有农业机、森林防护机、航测机、医疗救护机、游览机、公务机、体育机,试验研究机、气象机、特技表演机、执法机等诸多机种。”
顾总共满是赞善道:“真没想到,你居然懂的如此多关于飞机知识。
我很好奇,你究竟从你父母那得到了多少的知识遗产?”
熊浩将目光望向张大强,顾总工笑道:“我曾在帝京大学教导过一段时间的课程,与你父母有过一段短暂的师生情谊。”
熊浩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心道这都可以扯上关系?
“小同志,不知道你对米格23和我们的歼6战斗机有什么独特见解?”
会议还没有开启,可三人身边这会已经围拢过来不少的飞机设计人员。
熊浩人来疯,人越多他越不紧张。要说米格23和歼6,他脑子里这会满满都是这两架飞机的相关性能。
首先说米格23,又称米高扬米格23,是毛熊/大毛熊的一型超音速喷气式第二代战斗机。
该机采用单座可变后掠翼气动布局,安装了一台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该机的突出性能是飞行速度大,高空时速可达倍音速,低空表速可达每小时1350千米,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
熊浩将结构图上注解讲出,周边众人立马眼睛发亮,算是明白沈京的顾总工为何和一个小同志相谈甚欢。
光是这些内容,就足以说明这小同志基础靠谱,要不然不会有如此专业见解。
熊浩见周边人都看着他,当即继续道:“米格23战斗机由毛熊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于60年代初开始研制,是设计师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设计的项目。
该机自1967年6月10日首飞,1970年服役,是毛熊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
但早在1967年3月份,米格23、01机型首次试飞时,该机型试飞失败。当时的西方国家给该型的别名叫“非教徒”,用以嘲讽毛熊的研发水平。
其失败的关键原因是那台小发动机只可以在起降时有用,在飞行时没有用处。
这台小发动机不但占据了机身内部用来存放燃油的空间,更使得机身下不能放挂架,最终被放弃该设计图形。”
熊浩停顿下来,顾总工率先鼓掌,周围人群也跟着鼓掌。掌上惊动其他人,就听熊浩继续说道:“1967年4月10日,变成后掠翼原型机的米格23-11首飞成功,其机翼设定在16度后掠角。
但在其试飞成功的两天之后,试飞员又成功的完成了三种后掠角飞行。
设计师根据在试飞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机翼,并将机翼的面积增大,最终改良后的原型机成功试飞近百次。
1968年11月6日,总工程师米高扬签发了试飞总结报告,经毛熊国多部委验证后才被允许大规模量产。”
顾总工点点头:“你对米格23了解颇多,但具体性能,你似乎还没有给予直管评价?”
熊浩歪着头,给自己营造出一副思考模样道:“米格23战斗机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空气动力学表明其平直翼除超薄平直翼外有利于低速飞行。
但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该机会产生激波使阻力剧增。
但其后掠翼,包括三角翼,不但可以延迟激波产生,而且还可以使其在超音速状态时所产生的激波强度比平直翼小很多。
但是大后掠翼飞机的低速性能很差,需很长的滑跑距离才能起降,经济性和安全性都不够好。”
熊浩见众人若有所思,继续按照脑中科普道:“变后掠翼技术解决了高速和低速兼容的问题。
一般的变后掠翼由固定的内翼和活动的外翼两部分组成。
内翼外侧装有贯穿机翼厚度的转轴。
外翼通过转轴与内翼相连接,且可在机械力的驱动下围绕转轴前后掠动。
可变后掠翼变化范围通常在20度到75度之间,在此范围内,由飞行员操纵调节后掠角,也可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节。”
熊浩抿了抿嘴,总结性道:“变后掠翼解决了高低速飞行之间的矛盾。
高速飞行时用大后掠角,飞机的阻力小,加速性好。
低速飞行时使用小后掠角,机翼展弦比大,续航时间长,飞机的经济好且起降安全。
但变后掠翼的缺点是使得飞机结构变得复杂,重量增加,可靠性下降。”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周围的飞行专家们开始打探熊浩的个人身份和年龄。
熊浩不等顾总工发问,继续道:“米格23战斗机的外形脱离了米格战斗机头部进气的传统设计,改为两侧进气,使其能够在头部安装大直径的天线和火控雷达,实现超视距离的攻击。
但因为米格23战斗机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其后视野具有极多的局限性。
我觉得,应该对齐头部进行适当性改良,提升其后视野空间。”
在场诸人都是飞机专家,熊浩提出的见解立刻引起多人讨论。
根据科普解说,熊浩知道改进后的米格23已经与米格27有诸多相似,但涉及到更高级知识,熊浩感觉自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跟上次一样出现了记忆卡壳。
“小同志说的很好,咱们今日的会议怕是要点灯夜战。”
顾总工略有深意的看了熊浩一眼,张大强满是不可置信的看着熊浩,自己这外孙有这么厉害吗?
“小同志,你对米格23如此了解,可否说说该机的武器系统?”
人群中有设计师提出问题,熊浩很是自然道:“米格23战斗机有5个外挂架。
分别是左右机翼下,左右进气道和机身下中央。
其外挂架可携带不同引导模式的空对空导弹、火箭与其它武器。
其载弹量为2000千克,主要的外挂武器有K-13(AA-2“环礁”)、Р-60(AA-8“蚜虫”)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P-23P(雷达型)、P-23T(红外型)(AA-7“尖顶”)中距空对空导弹、YB-32-57型火箭弹发射器(每个装32枚57毫米火箭弹)、ГП-9炮舱(内装ГШ-23Л双管炮其弹药)和炸弹等。
其导弹既可以发射单枚,也可以根据设定时长发射一枚或者四枚。
米格23除上述外挂武器外,各型的辅助武器均为机身内部安装的一门23毫米gsh-23双管机炮,其内备200发弹。
其在武器系统方面的缺点是操作过于复杂,使得发射操作太繁琐。”
熊浩一口气回答完毕,四周又是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显然,大家这会已经真心认同熊浩,将熊浩当做他们中的一员。
可熊浩自己知道,自己不过是仗着自己脑海中的科普罢了。论真知识,他比不上会议室内的任何一名飞机专家。
“小同志,说完武器系统,能否说一下米格23的航电系统?”
人群中有人再次提出问题,熊浩自然是知无不言,将科普讲解念出道:“米格23战斗机装有一台“高空云雀”J波段雷达,搜索距离约85千米,跟踪距离约54千米。
在其雷达罩下面,装有仪表着陆系统天线。
其上部座舱的风挡之前有偏航传感器,右侧装有攻角传感器。
另外,还有装在其头部下的激光测距仪、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多普勒导航设备等相应的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