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刚进去的时候还不太适应,艰难地睁开了眼睛,这才渐渐看清了水下的情况。这是一个比上面墓室还要大的矩形空间,面积在百余平左右,但是很深,足足有七八米,勉强能见到底。
正如郭辫子说的一样,水的确不凉,很温和。水下的墙壁上长满了苔藓以及其他一些连老杨也叫不出名字的植物,使水质变得很浑浊,呈现出一种暗绿色。老杨又试着往下游了几米,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人影,应该就是沈世舟,但令老杨有些奇怪的是,这个人影停在下面一动不动的,不知道在干什么。
于是老杨开始继续往下游,下沉了还不到三米的距离,肚子上就被一个坚硬的东西给顶住了,就当他想看看这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老杨一下子就慌了。
因为老杨的肚子上根本就什么东西也没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刚才肚子上那一瞬间被怼的感觉是因为下面水流的冲击力造成的吗?不对,老杨当即就否定了这个假设,因为周围的水很平静,根本就没有任何波动的迹象,而且最关键的是,自己确实是能感觉到这个东西的存在的,只是看不到而已。
难道这个东西是透明的?
目前这个猜测对于老杨来说,是唯一一个既合理而又不会被推翻的解释,于是老杨为了验证他的想法,又在同一个位置绕着原来的地方转了几圈,试图通过改变角度的方法来看清那个东西。
毕竟这东西再怎么透明,在水下经过常年累月的浸泡,再加上周围杂质的映衬,很有可能会在某个角度被看到。
果然,就当老杨整个身子全都转到西侧时,他居然看清了这个东西。由于这是一个背光面,所以在水下周围墙壁的对比下,这个东西的轮廓被凸显得格外清晰。
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整体的形状被切割得很规矩,是一个四棱台,只不过这个棱台状的物体被建造得非常高,所以导致了顶端的部分非常窄,这也能说得通为什么刚才老杨肚子上有一种被怼的感觉。
很显然,这个透明棱台的底端应该就是被固定在这个水池底下的,这时老杨又低头往下瞅了瞅,发现在这个透明棱台的最下方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小黑点,看形状很像是一本书,这本书应该就是这个墓里最重要的东西,而面前这个巨大的棱台,估计就是用来保护它用的。
老杨顿时欣喜若狂,如果真能拿到这个东西,或许没准就能成为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他和郭辫子这一路跟着师傅拼死拼活,为的不就是这个东西么。这样一来,倒也不枉他们师兄弟三人白跑这一趟。
这时老杨也能理解为什么刚才沈世舟呆在水底下一动不动的,八成就是被棱台底下的东西给吸引住了。而正当老杨准备使劲一个摆腿继续往水下潜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从水底下墙壁隐蔽的一角处窜出了一个东西,直接奔着沈世舟扑了过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人”,但是这个“人”的身躯至少要比普通人大两倍左右,浑身上下呈现出一种黑绿色,而且身体上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凸起。
老杨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直接一个蹬腿就潜了下去,当他距离那个“人”还有个三四米距离的时候,对方似乎也感觉到了有人在向自己游来,于是那个“人”也把头扭了过来,用两只溜圆的眼珠瞪着老杨。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杨当时在水池底下看到的这个“人”,其实就是我们在壁画上看到的那只水鬼。
还没等老杨过去,那只水鬼已经从沈世舟的背后死死地捏住了前者的脖子,老杨心中大叫一声“不好”,准备直接游过去帮忙,但当老杨刚想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背后好像被人用手抓住了一样,动弹不得。
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情况?难道这水池里面有两只水鬼?
据老杨回忆,这也是他当时的第一想法。他和沈世舟都是在没有佩戴任何潜水工具的情况下进到水里,即使他能憋气的时间再长,这个时候他也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必须抓紧时间处理掉这些不干净的东西,然后赶紧逃上去。
所以当时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本能地将身体转了过去,而正是这样一个转身,老杨回头看到的东西,给他造成了这辈子都抹不掉的阴影……
值得强调的是,老杨此时看到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一男一女,穿着紫色的衣服。面部很僵硬,在水池里光线的折射下,嘴角露出了一丝诡谲的狞笑。
这不就是刚才在玉棺上守墓的两具尸体吗?
下一刻,老杨就已经意识到了这里的问题。虽然这是两只粽子,可是刚才在上面的时候师傅他特意地给他们贴过辰州符,如果不是有人把符撕下来,那这两只粽子怎么可能会尸变?
另外一点,如果单从这两只粽子的外观看来,颧骨位置并没有很明显的凸起,脖子上也没有白毛长出,这也不太符合尸变的特征。
没有发生尸变,还能使尸体原地复活,那就只有御尸术能做到,被撕掉的辰州符……这个时候种种的可能性都同时指向了一个人——郭辫子。
当时进到墓里的只有他们三个人,他和师傅先下到了水里,郭辫子被留在上面,能把刚刚的事情都办到的,除了郭辫子之外不会有别人。
但这也是老杨宁愿被打死也不愿意相信的,因为他实在是想不出郭辫子到底有什么理由会杀他们,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唯一一个勉强能说得过去的解释就是棱台底下的那本书,郭辫子或许早就知道那本书里有什么,他处心积虑地拿沈世舟和自己当跳板,等找到东西之后再杀人灭口,难道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然而一切对于老杨来说,都还只是一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