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卿歌靠在软塌上闭目养神,先要去的地方自然是太常寺了,在沣水镇发生的事情早就被周莫承人的传到京城去了,皇上想必也已经知道了,许多朝中遥远想必也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了,但是谁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还想要继续浑水摸鱼,夏卿歌心中有数。
不过,她现在倒是很想看阮峰的表情。
“小姐,这太常寺咱们从来都没去过,周统领还说要咱们做个见证,现在沣水镇这事情背后的主使都没抓到,咱们当哪门子的见证啊?”紫烟的话倒是说的有道理,所以,夏卿歌在听见这个消息之后就知道这实际上是皇上的试探。
对于慕容景的存在,皇帝一直都是忌惮的,而这次她如此冒尖,先是仁济药房,后是设计让太医院里面的人露出马脚。
“不过,陆昌勤的事情终究还是没有被解决,咱们这次回来,不知道又多了多少仇家。”夏卿歌嘴角的表情有些无奈。
是啊,陆昌勤死了,陆家现在唯一的依靠就是阮家大夫人陆银娥,想要陆家在京城的位置继续保持,那就要死死的抱住阮家这棵大树。
“之前让你调查陆家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夏卿歌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之前云月还不明白为什么小姐要在临走之前调查陆家,但是月三老大把这封信交给她之后,云月却明白了,原来小姐早就在提防陆家了。
“要我说,还是慕容景,不然陆昌勤不会这么快就暴露了。”这话倒是有些任性了,紫烟在旁边憋着笑,小姐平时都冷冰冰的,只要在说起王爷的时候,才会有些真实的情绪。
云月自然不敢在这个时候搭话了。
而夏卿歌看着陆家嫡系的几个人,脸色却并不好看。
如果说阮家是被阮峰一个人支撑起来的,那陆家就是被小辈支撑起来的,陆昌勤的大儿子,去年中了榜眼,现在在翰林院当差,虽然目前是个闲职,但是礼部尚书是陆振轩的老师,陆昌勤和那礼部尚书袁卓乃是同窗好友,关系亲密。
如今陆昌勤惨死的消息恐怕已经被陆家知道了,再加上阮峰在中间挑拨离间,原本还有点距离的陆阮两家,以后恐怕会成为夏家最大的敌人。
“陆昌勤的元妻是江南一门清流人家的女儿,早亡,十年前娶了溧阳县主家的嫡次女,柳迢迢。除了这个大儿子之外,陆昌勤的幼子在朝廷上也是小有声望,之前因为中书侍郎家的嫡子强抢民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用庶民的身份状告侍郎,皇上还真看见了这东西,中书侍郎被鞭笞,如今正好在刑部,是刑部吴文天大人最喜欢的学生。”
一个陆昌勤似乎转移了大部分的视线,阮峰知道陆昌勤会死,目的是把夏卿歌推到陆家的敌对面,然后坐享渔翁之利。
紫烟很少看见小姐这样的表情。
“不说这陆家,就是这溧阳县主,也是个难缠的对手。”阮峰当初还真是不遗余力的帮扶陆昌勤,目的就是为了柳迢迢的两个儿子。
阮家嫡系只有一个阮清韵,阮峰早就预料到这一天。
溧阳县主是唯一在京城要御赐宅院的县主,溧阳县主出身忠勇侯府,虽然忠勇侯府因为前朝的种种事端败落,但溧阳县主从小是养在宫里面的,即便背负骂名,但皇帝还是给了荣宠,所以在京城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云月没敢把重要情报打开看,但月三老大当时把这消息递给他的时候,表情也十分严肃。
马车朝着太常寺的方向去,却在中途停下来了。
锣鼓喧鸣,是皇上又封赏谁了?
似乎心中有感应一般,夏卿歌掀开车帘,便看见马车正好停在阮家门前。
“之前说的员外郎的位置只怕是得到了。”夏卿歌看着阮峰带着陆银娥和阮清韵,还有阮家旁系跪在门前接旨,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喜气洋洋。
紫烟这才明白小姐的脸色为什么难看。
陆昌勤的死,的确是有原因的,但是在血亲面前,会听夏卿歌的说法吗?
阮峰好像也察觉到了夏卿歌的视线,在送走宣旨的公公之后,直接和夏卿歌的视线对上了,那眼神似乎在告诉她,一切都已经落入他的计划当中。
“紫烟,我想,父亲的官职,也是时候往上走一步了。”这是夏卿歌为数不多没有把握的计划,不单单因为她,还因为夏家必须要强有力的保障。
她和夏雪柔能带给夏家的东西不多,墨儿的年纪还小,父亲正值壮年,有些事情的确应该提前绸缪。
云月和紫烟都没说话,明白小姐做出这个决定的艰难。
一炷香之后,到了太常寺外,扶着紫烟下车的时候,一个穿着青色衣袍的男子朝着夏卿歌走来。
夏卿歌抬眼,便知道这是陆昌勤的大儿子,陆振轩,想必太常寺卿让他过来的……
陆振轩的眼睛似乎继承了陆昌勤的阴霾,看向夏卿歌的眼神中都是怨毒。
“夏小姐,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咱们两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话里讽刺的以为有些重,不过,这样的把戏在夏卿歌的面前还不算什么。
夏卿歌笑着说:“是啊,为着沣水镇的百姓,原以为太医们总是有法子的,毕竟是千挑万选才到宫里去的,谁知道陆昌勤悖逆君王,居然做出这等通敌卖国之事,若不是沣水镇的百姓被救活了,只怕我们这次过去的人,都会成为筛子。”
夏卿歌看向陆振轩的眼神里面波澜无尽,似乎对于他的出现一点都不好奇。
门口的先生出来的时候没想到这两人会碰上,赶紧下来悄悄的把两人给割开。
“夏小姐,陆公子,陈大人有请。”夏卿歌扶着紫烟的手往里面走,周莫承此时翻身下马,走在了夏卿歌的身边。
周莫承是朝廷里面出了名的中立派,这动作,究竟是何意思?除了周莫承,还有工部侍郎李狄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