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兑命吧
大明的文臣最喜欢玩双标,他们可以要求皇帝亲贤臣,远小人。可问题是,只要皇帝不亲近自己,那么,皇帝亲近的人都是小人,也都是奸臣。
如果说天人感应是儒家的统治基础,那么三纲五常,就是他们可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奥秘。
对于这种出轨的事件,古人的容忍力度为零,这可不像后世,哪怕***事件的女事主,依旧有不少人同情,摇旗呐喊。
但是,在大明,特别是那些读书人,愤愤咒骂孔贞璠不是东西,做事不够地道。
在值事房内,温体仁与孔贞运碰头,他皮笑肉不笑的道:“开仲(孔贞运的表字),令弟……实在……是……”
话了一半,态度已经表明了。
孔贞运其实早已气得半死,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气晕了,差点一口气没有缓过来。
孔氏门风,如今之后就成了一个笑话。
孔氏对读书人的影响力非常大,可奈何这事实在是吸引眼球了,这可比什么贪赃枉法,贪污腐败更加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和注意力。
特别是今天过来当值,无论走到哪里,官员和小吏们都在窃窃私语,其实不用听,也知道他议论的是什么。
刘连中气不过,逼着刘夫人自尽,也不知道是真自尽,还是杀掉了刘夫人,总之,现在已经出了人命,刘夫人的尸体就放在顺天府,刘连中状告孔贞璠诱奸其妻。
顺天府的教谕还要点脸,赶紧以最快的速度开除了孔贞璠举人的身份,将其贬为庶人,可以说,孔贞璠的前往尽毁。
官员喝花酒、嫖娼在大明时代,都属于正常,如果真正禁止官员嫖娼,大明的青楼会倒闭三分之二,因为这青楼的业绩主要靠这些官员。
在一个男权社会,有些不检点并不算什么过错,如果刘夫人是名门闺秀,那这事也容易解决,聘为妻,奔为妾,了不起出一笔钱,纳为妾而已。
可问题是刘夫人是刘夫人,是刘连中的继室妻子,也是孔贞璠的师母,这个问题就大了。
孔贞运回到家里,拿起鞭子就抽打孔贞璠。
孔贞璠极力辩解:“是她勾引我……!”
“你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上次的那事,我好不容易帮你平了,你现在太让我失望了!”
“我没有,是她勾引我的……”
就在这时,府中的管事急忙拿着一份报纸来到孔贞运的身前,只见辽东时报的头版头条,用加粗加黑的字体写着:孔子六十三代孙诱奸有夫之妇。
最损的是,这上面还有插图,这可不是大明的国画,而是用相机拍摄下来,只是印刷成了黑白体,虽然是黑白体,却把孔贞璠的表情定格在纸上。
这件事被编辑用了长编传记的方式,详细的记录下来,甚至还公开了锦衣卫的情报,什么时间在什么时候开始私会,当时说了什么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简直就像身历其境。
这可不是明朝小说可以办到了,因为这件事情,直接把辽东时报卖得脱销了,辽东时报正式突破五百万份,在大明两京十三省一百八十八个府设立了经销点。
这算是意外之喜,增售五十余万份。
孔贞运把报纸甩在孔贞璠的脸上:“你干的好事!”
“凭什么怪我!”
孔贞璠非常不服气:“你自己惹了不该惹的人,我与刘夫人的事情,两年前就出现过,可是,那个时候怎么没有人关注?刘夫人已经告诉我了,说是我约她出来的,事实上,我并没有约她,而是她派人约了我,这是一个圈套,圈套!”
“狡辩,你尽管狡辩!”
“你是,不是我,你非要搞什么赐同进士!”
孔贞璠的脑袋不傻,他只是用推理方式,得出了最贴近真相答案。
儒家和理学的要求,对于百姓和普通人都是苛刻的,可同样,孔家也被所有读书人过份关注,孔家用千年的时候,树立了良善正面的形象,结果一朝毁于一旦。
“你是次辅,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没有办法,我能怎么办?”孔贞运愤愤的道:“你现在给我滚回山东曲阜,不许出来……”
新闻的问题,就是离奇,狗咬人永远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贵族欺负平民都不是新闻,贵族如果不仗势欺人,那还算是什么贵族?
至于全旭,他不是贵族,他是圣人。
因为,武勋侯爵里,全旭虽然取得胜利,从来没有失败,他关心民间疾苦,为了帮忙百姓抗旱,不惜与上天决斗,打赢了上天,让上天降下甘露。
全旭活民无数,他是神仙,他是圣人,不是贵族。
孔贞运以为送走孔贞璠这件事就会慢慢消失,可惜他错了。
好事的讲书人,已经把这些编成了段子,开始在酒肆和客栈里传播,甚至有些改编简单粗暴,直接金瓶梅换了人名,直接套用。
偏偏那些百姓还听得津津有味,大叫:“会玩!”
这件事,从头到尾,普通百姓只是充当吃瓜群众。
可问题是整个读书人这个群体,他们坐不住了,有人上书废除孔贞运圣衍公的爵位,褫夺其爵,开革孔氏宗族。
其实崇祯皇帝在船上也看到辽东时报,整整一期报纸,都在报导孔贞璠与刘夫人通奸的事情,特别是还有图案。
更损的是,刘夫人捂着脸的照片也在上面,明朝可没有马塞克,该露的都露了,这让崇祯非常生气。
刘夫人并不是什么美人,长像极为普通,相对皇宫里的数千宫娥相比,刘夫人非常普通,按照选秀女的标准,她没有资格进宫。
偏偏,孔贞璠铤而走险。
崇祯皇帝捂着额头感觉没脸见人,啥玩意儿,贵族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大明的内阁,其实是责任内阁。
崇祯朝十七年换了十七个内阁首辅,很多人说崇祯薄情寡义,刻薄寡恩。这是明朝的政治体制问题,崇祯十七年出的事情太多,总需要内阁首辅出来背锅。
黄立极是魏忠贤一党,必须清除,施凤来也是阉党,至于崇祯二年,后金破关而入,京畿危机,这个锅需要人背,接着,崇祯四年、六年,年年出事,没有一年太平时间,首辅不换说不过去。
谁出了问题,自己辞职吧。
其实孔贞运也想硬扛着,偏偏,那些国子监、太学还有御史言官都不愿意了,他们还要脸,毕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个理念其实一直都没有实行过,不过,不妨碍他们用来攻击孔贞运。
内阁的位置就那么多,捅掉一个,很多人就有机会。
在汉朝的时候,御史大夫就是专门盯着丞相,一旦揪住丞相的小辫子,那就可以御史大夫可以顶替丞相。
如果执行这个同理法律,揪住贪官或者可以渎职的官员,官场风气马上可以清净下来,这就有了足够的动力去举报了。
崇祯是一个君子,也容不得孔贞璠这样的丑闻。
这比贪腐更加严重。
然而,还没有等崇祯动手,孔贞运告病的奏折送到了天津。
据说孔贞璠把孔贞运气得中风了,已经中风的内阁阁老是不可能再担任内阁大臣的,于是孔贞运辞职了。
崇祯其实并不知道,孔贞运的倒台,就是全旭在暗中推波助澜。
这并不是第一个因为全旭倒台的内阁大臣,当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搞倒一个内阁大臣,在崇祯朝,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甚至上说,这事比赚十万两银子更容易一些。
事实上,掌握着舆论阵地的全旭,报复却根本就没有停止。
崇祯八年的十月中旬期刊,重点刊登了科举贿赂案,这是周延儒倒台的罪名之一,也是温体仁与周延儒一对好基友,相爱相杀的结果。
随着周延儒纵子行凶、勾结朝臣、挑起党争、科场舞弊、徇私弄权同一柱柱,一件件被翻了出来。
引得舆论一片哗然。
文臣的习惯性的开始乱咬。
周延儒虽然被温体仁赶出内阁,可是在北京还有一定的能量,结果引发朝廷的震荡,崇祯还没有回到京城,京城已经是一地鸡毛。
全旭攻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个执政群体,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早已让百姓们不满了。
现在的问题是,全旭推波助澜,让官员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以前官员和读书人不管去到哪里都是关注的焦点,地方官吏围着他们转,缙商士绅百般讨好献媚,美人暗送秋波,那是何等的风光?
可惜,读书人这个群体的形象已经被打击得体无完肤,这真不是全旭泼脏水,而是他们屁股真不干净。
百分之九十九的案件都是真实的,全旭唯一的作用就是公布出来,随便加油添醋,结果倒好,他们没人理了。
特别是百姓……鬼晓得你们是谁?一边去,别挡着我们的路!
“你们这些卑贱的庶民,胆敢轻贱我等士人,实在太不像话了!”
“生儿子没屁眼的狗东西!”
“你骂谁呢?”
“想打架吗?老子忍你们很久了,来来来,咱们兑命,一命换一命,谁怕谁?”
PS:不知不觉二百多万字了,从去年十二月十日开始连载,速度其实不算慢对吧,突然间有些疲惫,弱弱求个保底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