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村地下墓穴的探查困难重重,不光是地面上的建筑让探穴工作难以施展,地下的假墓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最后,崔教授不得不向当地文物局借用了最新的电阻检测仪器,才大致推测出了小寒村魏初古墓的规模:
东西长至少80米,南北宽至少60米,绝对的帝王一级的墓葬。但奇怪的是,这个墓穴的形状却并不是典型的轴对称,更像是两个“l”形拼在一起,呈现旋转对称的模样。
画面上呈现出高电阻异常区的三维重构图,栩栩如生地向观众展示双子陵最先浮现在世人眼前的模样。然后镜头又给到了崔教授。
“我当时还没有想到是那个(双子陵),也不敢去想。全国几万考古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就这么轻易出现了,谁都不敢想。”老教授乐呵呵笑起来,“我当时和小韩说,地下测电阻的形状有些怪,可能有假墓的干扰,或者陪葬的小墓。但王侯一级的大墓没跑了。没说帝王一级,话不敢说太满。”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更乐呵了:“但小韩不好糊弄了呀。那孩子指着我的电脑,(说):教授这都快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了,够两个帝王陵拼起来了。要不怎么说年轻人有想象力呢。”
确认了地下有大墓,崔教授的几个研究生都非常兴奋,摩拳擦掌希望能开始发掘工作。然而现实给了他们一盆冷水。
“我们国内目前的考古工作呢,以抢救性发掘为主。”崔心理介绍说,“这小寒村魏初大墓,保存相对完整,因此文物局一开始没有批准我们去发掘这个墓。”
发掘计划还没开始就陷入停滞。刚好这时候辽西走廊有一处城关的遗址被发现,崔教授就带着学生们坐上了北去的飞机。
然而三个月之后,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日,我记得很清楚。日的中午,小韩接到一个家里的电话,让我们赶快过去。”虽然时间过去许久了,但崔教授说起来当时的事依旧非常紧张,“我心想,坏了,不会是那座大墓出事了吧?赶忙订了第二天的机票,就飞安阳。
“到了地方一看,我们大吃一惊。就是整个墓道都被挖开了。上面的祠堂和假墓都拆没影了,换成了一个,就那种特别大的钢结构遮雨棚,然后下面,墓道和墓道两旁的阶梯都被清理出来了。干干净净,一眼能看到墓门上的封门石。
“我说这怎么回事?不是没批准发掘吗?怎么就开挖了呢?”
跟村长交流过之后,崔心理才知道,原来啊,小寒村的村民们听说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底下藏着一座大墓,都群情激愤。于是几个老人牵头,全村合作探出了墓道的位置。
镜头里出现了一个须发皆白的小老头,嗓门洪亮地说道:“都说我们老韩家没走过眼,这下丢人可丢大了。在帝王墓上住了几百上千年,这么多代人一无所觉,传出去岂不是要被笑死。我们几家就商议了,一起出钱把这墓开了。我们也不求财,也不是跟国家作对,就是找回点面子。”
村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话相比老头就委婉许多,面对镜头也不怯场:“假墓和祠堂动工很多次了,我们也是怕这个墓已经被施工损坏。时间拖得越久,文物损失越大,所以才想挖开外围确认一下。或许有些自大地说,咱们也是一个村的行家了,都是按着考古的标准做的,不比外头教授的工地差。”
事已至此,崔心理纵使万般焦急,也只能耐下性子,查看墓道的损坏情况。幸好,确实如村长所说,小寒村村民对待古墓足够精心,墓道两旁的夯土细节都清晰可见,整个工程做得非常专业。
崔教授放下了一半的心,又问村长可有从填土里挖出什么文物。村长就笑着说:“是好消息。除了上层土里有几枚燕朝的铜钱,没发现魏初的东西。门口倒是有两只小石虎,但那应该是原本就在门口的,我们也没挪动。”
“没发现就是好消息。”演播室里的专家解释,“如果在墓道上发现了墓里的残件,说明大概率是被盗墓贼光顾过。没有,那有可能里面还是完好的。尤其是门口的石虎完好,更加给了我们信心。”
听到了没有文物被破坏,崔教授心情也愉快起来,跟村长打趣说:“这不是做得挺好的吗?怎么现在觉得兜不住了?”
“可不就是兜不住了。”村长哭丧着脸,“其中一块封门石上写着‘皇考魏武帝之墓门石’呢。”
镜头切回演播室中的崔教授。“我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我跟韩村长说,我说,那个,知道你们擅长造假墓,但这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村长就跟我赌天发誓,说他要是造假就在全网上被喷一百年。我当时就乐了,行,信你,我给上头打报告。写完报告我才反应过来,这不光是武帝陵啊,这可是双子陵啊,旁边的文帝墓中据说埋了上万卷书呢!然后我手就开始发抖,按了半天都没按准发送键。”崔教授说到这里忍不住摘下眼镜擦了擦发红的眼眶,声音哽咽:“整整六代人,找了它一百多年啊。”
双子墓被发现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争议和质疑。首先被提出的是墓道东西向,不符合传统大墓坐北朝南的规律。其次是小寒村的风水,远离河道,不符合帝王陵寝的风水要求。而关于双子墓的记载大都失传,各种野史众说纷纭。
真相究竟如何,只有等那些封门石背后的文物来向我们诉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好像节奏有些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