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李斯坐镇咸阳,王绾启程陇西北地。
半响未说话,书房之中的气氛却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这一刻,李斯等人也不多言,等着嬴政开口。
他们都清楚,在大秦之中,一旦涉及那位如日中天的太子储君,事情就不会小,那位的恐怖与能耐,他们多少都有些了解。
而且这一次还是那位亲自前来咸阳宫,这其中更是不可能小了。
见到李斯等人都在等待,嬴政也没有多做耽搁,这件事事关国计民生,多耽搁一会儿就会有一会儿的损失。
“储君入咸阳宫,告诉寡人他得到消息,陇西郡以及北地郡之中,已经连续一个月来点滴未降,已经形成了干旱的趋势!”
嬴政凌厉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身上掠过,最后落在李斯身上,语气肃然,道:“寡人,不久前接到陇西郡以及北地郡郡守送来的奏报,对于此事略有提及,两相验证之下,只怕是两地出现旱灾的可能性极大。”
“兼之我大秦刚刚灭韩,而且储君灭韩手段有些惨烈,一旦干旱坐实,只怕是舆论四起!”
“诸位都是我大秦的社稷之臣,寡人也就不瞒诸位了,太医令告诉寡人,华阳太后最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嬴政的此话一出,书房中诸臣的神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他们都清楚,地龙翻身,干旱,灭绝韩王一脉,以及华阳太后薨逝,单独任何一个发生都不是大事,但是现在四件事连续发生,必然会形成恐怖的舆论直指大秦,直指秦王政以及太子嬴高。
整个书房之中没有丝毫的声音,不管是李斯还是王绾都在心中思考,他们要理清楚这几件事对于大秦,以及当下局势的影响,然后再针对性的做出应对。
半响之后,李斯率先开口,朝着嬴政一拱手,道:“王上,臣以为当下先行暂缓对于赵国的战事,先行稳妥处理这些灾难,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行慎重思谋灭赵方略。”
“赵国乃强国,不是韩国可比。”
李斯的开口,打破了咸阳宫书房之中的气氛死寂,群臣都将目光看向了李斯与嬴政,他们都是聪明人,自然清楚李斯话中的意思。
以大秦现在的处境,确实不适合继续推进对赵国的战争,一旦战争爆发,往往会发生一件微小的事情就会导致整个局势变得被动的情况。
更何况,赵国是一个强国,大秦想要灭赵,必须要倾尽全力一战。
“王上,李相所言甚是,灭赵需要我大秦全力以赴,臣附议!”这一刻,王绾也是开口附和。
见到李斯与王绾的意见相合,群臣纷纷开口,道:“王上,臣等附议!”
“嗯!”
听到李斯的话,一直到现在,嬴政已经考虑出清楚了,他心里也清楚,事到如今,只有这样处置了。
现在是东出的关键时刻,必须要更为谨慎。
“既然如此,王绾前往陇西以及北地两郡坐镇,李斯坐镇咸阳,提防舆论,一旦有舆论四起,立即扑灭!”
嬴政眼中闪烁一抹凌冽,语气肃然,道:“寡人坐镇咸阳宫,居中统筹,然后兼顾华阳太后一事。”
“诺。”
点头答应一声,群臣都出去了,他们虽然心中多少有些想法,但是他们都清楚,就算是发生了干旱,也需要等到王绾回来,才能会有结论,大秦朝廷不可能因为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就调动粮草前往两郡。
离开咸阳宫书房,李斯眼中满是凝重,相比于其他人,他更了解嬴高,自然是清楚,既然嬴高提出来了,十有八九便是真的。
走出咸阳宫,李斯朝着驭手,道:“去储君的府上,让人提前将老夫的拜帖送过去。”
“诺。”
轺车隆隆而行,李斯决定拜访一下嬴高,对于解决之策,他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但是对于嬴高,他多少有些好奇。
对于此人越了解,就会发现,大秦储君越神秘。
嬴高的府上。
“储君,李相送来拜帖!”铁鹰拿着李斯的拜帖,朝着嬴高开口,道:“是否要拒绝?”
铁鹰可是清楚,嬴高与李斯嫡女的关系,更清楚李斯的权力之大。
“不用了,既然是投了拜帖,想来孤是拒绝不了的!”
嬴高轻笑一声,朝着铁鹰,道:“你去替孤迎接一下李相,想来李相也苦熬到了。”
“诺。”
望着铁鹰离去,嬴高眼中浮现一抹笑意,他与李斯没有矛盾,不管是历史上李斯如何选择,但是目前为止李斯称得上一声能臣。
始皇帝千古功业之中,也有李斯的一份,这个人是一个人杰。
对于李斯前来,嬴高多少有些猜测,对于李斯的目的也了如指掌,他也想要见识一下这位千古名相的手段。
“臣李斯拜见太子储君!”李斯走进书房朝着嬴高行礼,道:“冒昧前来,还望储君见谅。”
“李相不必多礼!”
嬴高伸手示意李斯落座,然后朝着一旁的铁鹰,道:“铁鹰奉茶之后,守住书房,孤与李相谈点事情。”
“诺。”
点头答应一声,铁鹰给李斯倒了一盅茶水,然后退出了书房,此刻书房之中只剩下了嬴高与李斯。
“李相入孤府邸,可是有何见教?”
看着满脸笑意的嬴高,李斯也是轻笑,道:“见教不敢当,臣在咸阳宫书房之中听到王上说的一些事情,特来向储君求证。”
“此事关系重大,还望储君如实相告。”
“哈哈哈”
看着李斯的神态,嬴高不由得莞尔一笑,随及打趣,道:“李相心中不知已经有了猜测与决定么?”
“对于李相这样的人而言,不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与得到的消息么?”
闻言,李斯没有回答此事,而是脸上的笑意更为的浓郁,朝着嬴高一字一顿,道:“储君从出手以来,从未有过败绩,所有预料无一不准,对于储君,臣还是极为的相信的。”
“目下正是我大秦东出的关键时刻,不容有失,故而臣才冒昧登门,还望储君不吝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