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就当是对于死者的一份尊重!
三日之后,第一座刻石便在频山南麓耸立起来。
这是引泾工程之中的伤心地,也是天下人铭记老秦人之赫赫功勋的证据,巍巍大秦,万众一心,以人力逆苍天。
由于秦王亲自下令,李斯亲自提笔,书以名号,不仅记载了渭水轻兵营之名,在背面更是刻下了他们的名字,传之后世。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嬴高跟随着嬴政在各大工地之上来回奔忙,直到五月末,激荡八百里秦川的漫天尘土,方才慢慢平息。
这些日子,嬴政在忙碌,郑国李斯等人也是。
引泾工程全线完工,正在进行工程验收,只有全线都得到了标准,才能决水,让泾水贯穿,席卷而下与洛水会合。
又过了七天之后,引泾工程的验收工作彻底结束,在这一天,李斯,李涣,郑国匆匆来到了行营幕府之中,与此同时,蒙恬与老廷尉也来了。
嬴高就在旁边,他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为了什么而来,嬴政前往泾水工程,已经连续两个月了。
一国之君不在国都两月之久,积压而来的公务,可以说是怼的小山一般高了。
再这样下去,整个大秦朝廷都有可能瘫痪。
“臣等请王上还都,决水之日,再行专程前来。”蒙恬目光凝重,对着嬴政肃然一躬,道。
“臣等请王上还都,决水之日,再行专程前来。”
这一刻,六人异口同声,向着秦王政进言。
整个行营之中,只有嬴高一个尚未开口。
王绾见到终于有人和他想的一样了,早已经对着嬴政肃然一躬,加入了蒙恬等人的阵营之中。
嬴高轻笑一声,将凝重的气氛打破,对着嬴政:“父王,儿很也觉得诸位大人所请合理,毕竟引泾工程虽大,终究是大不过大秦!”
“大不了,等到决水之日,父王再行到来见证,也是一样!”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对于嬴政这样的举动,嬴高并不认可,只不过嬴政是王,他说了也不听,根本没有办法,只能听而任之。
但是此刻,既然是有了这样机会,嬴高自然希望嬴政返回咸阳。
只是在这一刻,嬴政眸光收敛,道:“秦国万事,其中这万里干旱为首。只要是解决了干旱,大秦无事!”
“不亲眼见到成渠放水,孤这个秦王愧对大秦国人百姓,愧对死在这一条渠上的后生。更何况,孤还要到频山去,要走了,看看那些烈士。”
这一刻的话题太过于沉重,一时间众人都哑口无言。沉默了许久,纷纷点头,不再提及还都的事情了。
第二天,大亮。
嬴政早已经穿戴整齐,朝着嬴高断然下令:“去频山!”
“诺。”
嬴高一挥手,铁鹰大喝一声,道:“全军列队,出发频山!”
“驾。”
战马隆隆,四马王车疾驰,一行人大有千骑卷平冈之势,直冲频山而去。
当嬴政率领着行营以及瓠口幕府臣工出了瓠口,便见到了浩浩荡荡的,沿着干渠而去,黑压压一片的人群。
“李斯去问问发生了何事,国人百姓应该拔营归家,为何会形成这样的队伍?”王车之中,嬴政目光如矩。
“诺。”
片刻之后,李斯转身而回:“王上,民众所言:拔营归乡的的民众,按照老秦人的古老礼仪,前往频山,为渭水轻兵营的兄弟招魂。”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经李斯提出,顿时整个场面为之凝重了起来,渭水轻兵营,只是一个代表。
在引泾工程之上,死的人没有成千也有上百,在这样的时代,任何的大规模工程,基本上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累累白骨,才能铸就万古流芳的工程。
一如长城,一如骊山陵……
这一点,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但是他们都清楚,理解归理解,但是望着这浩浩荡荡的人群,心下依旧是震撼的。
“这些人是何人召集的?”嬴政目光如炬,眼中的震撼之色,一点也没有减少。
“父王,这些人只怕是不约而同,没有人召集,自发的!”嬴高也被这一刻的景象震撼了,老秦人的凝聚力真的震撼人心。
一望无际,满世界都是人,他们风尘仆仆,一路向着频山而去。
嬴政凝望着满渠岸的黑压压人群,略一思忖,一挥手,道:“所有人下马,步行前往频阳。”
“诺。”
这一刻,没有人反对!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里瓠口距离频山的距离有一百里路那么遥远,但是望着这浩荡人流,没有人敢骑马而行。
纵马而行,那是对死在频山的烈士的不尊重,也是对于自己的侮辱。
在这一刻,不管是嬴政还是十岁之龄的嬴高,纷纷下车,进入了滚滚人流之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嬴高虽然是穿越人士,但是在大秦生活了这么久,自然清楚秦人自古就有烈士招魂礼。
在士兵战死沙场,人数太多,三军无法将尸体运回大秦,不会回到出生的地方,在大军撤离之日无论战况多么危急,都要面对战场遥遥高呼。
“兄弟!跟我归乡——”
若是战胜后,就必须要安置好战死的将士,然后在坟土之上,立起一座刻石,三军统帅在刻石之上结结实实地摁下自己的血手印,才能班师回朝。
除了嬴高之外,便是嬴政最为了解这一古老招魂礼对于老秦人的重要性,毕竟他是大秦的王,对于有些事,他更为了解。
李斯等人来自山东六国,对于此事尚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嬴政是王,嬴高是将,自然清楚招魂礼的意义。
一路上,嬴政沉着脸,郑国等人不敢开口询问,只好朝着嬴高开口,道:“公子,这不是只要一个巫师就足够了,为何国人纷纷结队前往?”
闻言,嬴高摇了摇头,道:“大秦不同于关东六国,这招魂礼,本来是因为大秦三军而形成。”
“招魂礼对于老秦人意义不同,就算是父王也不敢轻视,诸位还是不要多想,随大流便好。”
“就当是对于死者的一份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