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金碧辉煌。
文武官员,心惊胆颤!
众人目光微微抬起,看向江源脸容之时,心里多了几分忌惮。官员心中已是知悉,陛下非常对重仙人,只是,官员之间心里心照不宣,对于‘仙人’一说,始终带着怀疑,甚至认为,此番仙人之事,乃是陛下御驾亲征,特地为了堵住史官之笔,所以寻了仙人这一成果。
然而,
陛下如今宣召,准备赶走术士,希望江源入住宫殿,众人心思活络非常,看向江源多了几分重视。
秦王痴痴求寻长生不老之药,否则也绝不会以身犯险,听闻南海之上具有蓬莱,直接御驾亲征前往海上搜寻。这些年来为了寻得长生不老之药,秦王特地广邀天下大批术士,这些术士长久身处咸阳宫殿当中,虽然未曾具有一点点的官职,秦王却是对他们极其客气,久而久之,文武百官面对这些术士自然也是客气有加,毕竟这些人都是陛下身边的红人,这些术士当中当属:徐福、卢生、韩终最为有名,深得陛下看重!
江源听闻秦王安排,轻轻挑了挑眉。赶走宫殿之内术士,江源存在一定私心,最为主要原因是,根据江源了解的史书记载,秦王为了能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之前要求术士们炼制丹药,这些丹药秦王更是没有丝毫胆怯犹豫,直接选择服下这些丹药以此求得长生之法。
江源清楚知道,这些并非什么丹药,对于秦王身体有着很大坏处,如今江源身处大秦当中,秦王就是最为安全的大腿,为了秦王能够多活几天,赶走这些术士是必要的安排。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江源非常清楚知道,丹药当中含有大量汞,汞会对人的精神造成极大损害。当人长期和汞接触时,会出现头晕、健忘、乏力、没有食欲等精神衰弱的种种表现。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汗、**衰减,进而造成情绪和性格的大幅度改变。具体会表现出容易激动、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经常会出现幻觉等精神问题。
江源甚至怀疑,秦王如此暴政,是否跟服用丹药存在一些关系?
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秦王如此算计,乃是千古帝王,若是丹药有毒,自然不会上当。但是,不可否认,即便后世科学发达,依旧有道家之人认为,丹药能够对人身体改善,让人长生不老。道家之人认为,丹药的确具有毒性,只是需要配比恰当,是药具有三分毒性,只要配比得当,这些丹药毒性就能够给激发人的潜力,达到长寿之效,前提条件则是,服药之人,必须修炼才行,否则不能激发丹药之力!
江源对此只能说,纯属tm的瞎扯淡!
就在这时,王翦站了出来,笑着说道:“江先生乃是不可多得的良才!亩产万斤之技,待得江先生居于宫殿,好生休息之后,若是能够安排那些亲兵……跟随江先生一同学习的话,如此一来,再由亲兵传授百姓耕种之技,至此陛下之大秦年年大丰收可谓指日可待!”
王翦这番话语,引得官员深思。此时此刻,朝政之上,官员开始琢磨,竟是有些迷茫,甚至产生怀疑,在此之前,有关仙人秩事,官员早已有所听闻,此番圣上南海之行,更是带回来无数天材地宝,据说这位仙人凭借一人,能够亩产万斤……官员不信,这是绝对不可能之事,他们有的官员乃是贫苦农民出身,非常清楚知道想要凭借一人亩产万斤,这是绝对是一件天方夜谭之事!
耕田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绝不是凭借一个人就能够直接亩产万斤!
要知道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如此一来才能够获得一定的丰收!
但是想要获得大丰收的话,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每年大秦都会遭受洪涝伤害,这使得即便耕田有了一些产出,也会遭受洪涝的伤害,使得这些产出全部都被洪水给冲毁。若不是因为干旱、洪涝灾害的缘故,大秦也不会年年闹灾荒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为了一点点的吃食而从遥远的地方不断的东奔西跑!
这也是大秦每年最为头疼的问题,百姓一旦肚子吃不饱就会开始起义,而朝廷就不得不出面进行镇压!
很多官员面色有些复杂,看了一眼王翦,原本以他们对王翦的印象认为王翦林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大将军,秦王扫并六合,成为千古帝王,背后自然也有王翦在一点一点的进行指导,所以文武官员对于王翦的印象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作为帝国开国大臣,处理朝政之时王翦都是一个非常正直且面对陛下的时候,有一说一从来就没有藏着掖着!
但是现在面对这位江先生的时候,没有想到王翦竟然为了能够让陛下开心,竟然也配合江先生说出了如此难以置信的话语!
这一刻很多官员都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们并不傻,相反能够在朝政当中处理整个大秦帝国的国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人精!
对于这件事情众人都是自然也从中看出了一些猫腻!
如果江源仅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术士的话,以秦王之前对待其他术士的态度,绝对不可能如此客气,王翦之前对那些术士也是非常的不客气,一直都是冷眼相待,带着怀疑的态度,但是现在王翦将军对江源如此客气,证明现在就连王翦也非常相信江源,认为江源乃是真正仙人!
想到这一点,官员们看向江源直接是不淡定了!
秦王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几百个清兵以后就由你进行拆迁耕田之术,和亩产万斤这些耕田之计,就由你亲自进行教导。还有那造纸之术也一定要一定教会才行!”
朝政之上,无数大臣陷入了迷茫,不知道陛下所言到底是何物造纸?
何为纸呢?
江源则是上前一步,行礼拜谢,朗声说道:“臣,遵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