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种植,还需要试。
而他已经安排人单独辟了一块地出来,那里无论是土壤还是地理位置,都比较合适。
种子已经种下去了,可是人参的成熟,还需要六到八年的时间,能不能成活,能不能真地有收获,谁也不敢保证。
所以,柳承恩决定按时间分出批次来。
柳承恩在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想地很清楚了。
他是寒门出身,哪怕是如今家中略有薄产,可是对上了那些世家大族,也只有被人碾死的份儿。
所以,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确保他的一些想法可以去实施。
而他把自己所熟知的人都想了一个遍之后,还是觉得皇上才是他最大的倚仗。
不是没想过江元丰和张阁老。
问题是这二位都是朝臣,如今风光,不代表了以后也一直兴盛。
更何况,张阁老虽然权势大,可并非是能做到一手遮天的。
况且,人参的种植一旦成功了,那么,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利润以及珍贵药材的供应,这么大的事情,就算是张阁老,只怕也很难一人撑下来。
所以,柳承恩还是觉得选皇上才是最靠谱的。
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的计划得以实施,另外,也是借此机会向皇上表忠心,也得让皇上知道,他就是一个无助的小可怜,除了天子,他无人可依。
他相信,这样的示弱,也是皇上乐意看到的。
晚上搂着苏锦绣,又提到了种植人参的事。
苏锦绣是知情的,不仅矫情,而且相关的一些事情还是她亲自去安排的。
“我已经上了折子,若是皇上批了,自然皆大欢喜,可若是皇上不批,那咱们先前种的人参可就要泡汤了。”
“四郎放心,皇上不可能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的。而且,你不是也在折子上写了,你有把握人工种出人参来吗?还有,如今皇上倚重你,你又这般依赖皇上,皇上心中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不允?”
柳承恩:……总觉得这话哪里有些不太对,什么叫他依赖皇上呀?
听起来像说他是一个小白脸儿!
苏锦绣只一眼便知道他在想什么,推了一下他的胸膛道:“四郎,依我看这北安州也没什么不好的。咱们就在这里安安分分地待上几年,也只当是避祸了。若是明年我二哥和七郎能有幸高中,咱们离地不也近了吗?”
柳承恩的眼睛眨了眨,自然没有错过她口中的‘避祸’一词。
自家娘子聪慧,他是早就知道的。
纵然身处内宅,可是仍然能窥探到朝廷玄机,可见其眼光之毒辣。
“阿锦,你是不是又打听到了什么消息?”
苏锦绣笑着将脸贴在他的胸前,眼神却是黯淡了下来。
她从哪里听到消息去?
不过是想到了上辈子的旧事而已。
很快,朝堂将再次迎来一次大清洗。
而这一次,险些让两位皇子被诛杀。
苏锦绣深吸了一口气道:“我也是听几位夫人提到了京城的一些琐事。比如说丁夫人,她在京城可是有着不错的人脉关系的。听说如今朝堂上频频有人奏请册立太子,这么大的事情,我总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
柳承恩的身子一僵,之前江元丰给他的来信中也提及此事,还在信中警告他一定莫要与京城的官员们来往太密切了。
还有前几天林文正也来信跟他暗示,让他莫要再与张阁老等人书信来往,以免受到波及。
柳承恩倒是不担心张阁老的安危,像那样的大人物,真要是被牵连,那倒霉的一定是底下的小虾米。
所以,林文正这是在提醒他。
没想到,他的娇妻竟然也能从一些妇人的八卦中得到消息,看来,这所谓的‘夫人交际’,倒也不能说是全然无用的。
“四郎,要不,你再上道折子?”
柳承恩一愣,“为何?”
苏锦绣则是直接坐直了上半身,“四郎,皇上还未有所批示,应当是在考虑这人参种植是否可行。不若,你就再上一道更为详尽的折子,将你发现的有关人参的一些习性写明了,然后再将咱们选的地方的种种条件也都写了,那皇上看了,是不是就对你有信心了?”
柳承恩呆怔了片刻,随后又傻乎乎地看着妻子道:“阿锦,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
柳承恩之前上折子的时候,哪里会想到这些?
毕竟没有哪一个皇帝愿意看冗长枯燥的奏折的。
所以,柳承恩一般都是尽量地简化的。
现在被苏锦绣这么一提醒,倒是他先前大意了。
“阿锦你先睡,我去去就来。”
苏锦绣想要拽住他,可是柳承恩这速度竟是前所未有的快,趿上鞋就跑了。
柳承恩铺好了纸张,叫了人进来给自己磨墨,脑子里快速地梳理一番之后,便开始下笔了。
人参对生长环境很苛刻,不是所有茂密的森林中都能生长的。
民间流传着“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的说法。所以,最适合于人参生长的森林是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其中以有椴树生长的阔叶林为最佳。当然,除了有椴树的森林以外,在有柞树和椴树的阔叶林中也有人参生长。
人参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在阔叶林里,由于常年枯枝落叶的堆积和腐烂,土壤结构比较疏松,因此能满足人参的需要。
人参是喜阴植物,喜爱散射光和较弱的阳光,最怕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而这种生长条件,在北安州的阔叶林内最为理想。
而柳承恩所选的那片林地,也正好符合这个条件。
人参也是耐寒植物,气温太高了,就会停止生长,温度再高便会死亡。相反,冬季它是不会冻死的,仍保持着生命力,第二年春天可继续生长。
柳承恩一边念念有词,一边疾书:“上述条件,我大兴朝目前只有北安州才有,还请皇上获准微臣一试。”
将两方条件做了简单的比对,柳承恩收笔。
他没想到的是,五日后,便收到了皇上的一道密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