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的距离,对于加速至全速最高能达到六十公里时速的战马来说,不过是十二三秒的事儿。
早在能隐约看到日军马队群的那一刻。
“杀!”
随着刘猛从嗓子眼儿里喊出的这一声掺杂了太多复杂情绪的“杀”,中方骑兵的枪口中就喷出炽烈的火舌。
上百人的骑兵,在两支骑兵部队狠狠的“撞”一起之前,就打空自己驳壳枪或是冲锋枪弹匣里的子弹。
四五秒钟,上百杆驳壳枪和冲锋枪就射出超过2500发子弹,这种火力强度,就是放在西方列强的战场上,都是极为惊人的,更别说放在中日两军基本都用单发步枪做为主战武器的战场上了。
瓢泼一样的弹雨,先撞上了三源金鹿和他麾下的骑兵部队。哪怕中方士兵根本没什么瞄准,就是对着自己前方狠狠射空所有子弹,但这就足够了,靠火力密集概率杀人,其实比精准点射还有效。
就像是刘猛,枪法再如何精准,射术再精良,一分钟也不过只能射出20发到30发子弹,顶破天杀二十几个人。但一挺机枪,一分钟可以射出500发子弹,如果对方队形密集,甚至可以杀更多的人。
所以,日军上百名骑兵,在双方正式接触之前,就已经被这一轮瓢泼般地弹雨打了个人仰马翻,有超过一半的人就直接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在这样的战场上,不管子弹打没打中人,只要落下战马,基本就是个死,再无其他可能。
而等放下枪提起厚背刀的中方骑兵和已经所剩不多的日军骑兵撞在一起后,本身就处于兵力劣势的日军骑兵就更惨了。
在刘猛带领之下的中国骑兵已经完全展开了队形不说,速度也已经提升到了极限。而三源金鹿的麾下仅剩的骑兵中队,这会儿还在提速阶段。
一强一弱,一快一慢,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三源金鹿的运气不错,他趴伏在马背上,靠着他那位天照大神的眷顾,逃过了第一轮射击。
但,天照大神很忙的,能照顾一次往往很难照顾第二次,除非是三源金鹿给他献次身或许还行。。。。。。
双方之间离着还有二三十米,视力在这些天当中似乎明显有些提升的刘猛就看到了对面那个身穿白衬衣、脑袋上系着一条带“靶心儿”的白布条的三源金鹿。
尽管没有军装也没有军衔,但是刘猛还是能够在第一时间猜到这个人的身份。
冲在第一个,手里的指挥刀尽管看不大清,可是从宽窄和形状上还是能依稀分辨出那不是普通士兵的马刀。
很明显,这货就算不是这支骑兵的指挥官也应该是个重要人物。
但是让刘猛无法理解的是,这货大晚上的穿一件白衬衣,脑袋上绑一条带“靶心儿”的白布条,是怕老子瞄不准吗?
想归想,可刘猛却没有影响手里的动作。
那支加装了六倍镜和枪口消音器的莫辛甘纳步枪没带,交给小石头保管了。
骑兵冲锋,步枪的作用有限,狙击步枪也是一样,尤其是在晚上。
现在刘猛手里拿的,是两支二十响的驳壳枪。
在看到“造型独特、目标明显”的三源金鹿的第一时间,刘猛双手的那两支驳壳枪就举了起来。
“啪啪啪啪啪!”
二十响驳壳枪喷出两条炽热的火舌。
刘猛也没有玩什么精准射击,靠的就是火力覆盖。
日军这位一心想要将功折罪的“千年老二”指挥官和他身下的战马,几乎是同时一头朝地面栽了下去。
刘猛双手双枪几乎同时开枪,一梭子子弹打人,一梭子子弹打马,两不耽误。
合计四十发子弹,只要打中一发,就能要了这位的小命。
三源金鹿大尉的运气用光了,一颗子弹很不幸地打在了他的脖子上,虽然没伤到颈动脉,只是打穿了喉管。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能得到及时救治的话,三源金鹿是能够活下来的,只是以后说话的声音会比较沙哑。
可惜的是,他在已经开始狂奔的马背上,更悲催的是,他的马,也扑街了。
跟在他后面的日军骑兵倒是看到了指挥官和他的马一起倒下了。可他们有什么办法呢?
战马毕竟不是宝马,没有ABS,也没有急刹装置。
最重要的,是没有自动避让功能。
可怜的三源金鹿,这个从打进入军校就一直在别人的“照顾下”一路爬到现在的位置上的指挥官,跟他的“老大”小泽硫水一样的是同样被刘猛击落马下;
不同的是,小泽硫水没有半点儿痛苦,直接就去见了天照大神;而三源金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刘猛枪里打出的子弹没有第一时间要了他的命,但是跟在他身后的那些日军骑兵,所谓的“帝国勇士们”身下的战马,却成了他的“催命符”。
根本止不住冲势的战马可顾不上太多,也不知道那个一头摔在地上的就是它们的指挥官。
刹不住,那就冲过去呗!
动物的思维,往往都是简单而可爱的不是?
“噗、噗、噗。。。。。。”
一个接一个的马蹄狠狠的踏在三源金鹿的身体各个部位上,没一会儿的工夫,这位一心想要将功折罪、一路冲在最前面的日军骑兵指挥官就跟他手中还紧紧握着、可却不知道是被战马踩断还是怎么断掉的指挥刀一样,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渐渐失去了意识。
恐怕,直到他死亡的那一刻他也没有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按照陆军学院里学到的理论,不是就应该迎着对手发起冲锋吗?我怎么就挂了呢?
三源金鹿死了,而他麾下还活着的那些骑兵,号称战无不胜、陆地无敌的帝国骑兵勇士们的噩梦,刚刚只是做了个开头,现在才开始进入高潮。
当时的日军,由于战争才刚刚开始,还有东三省丰富的资源和税收作为后盾,所以装备上来说还算是不错的。
别的不说,就说他们手中的马刀,无论钢材还是锻造工艺,都称得上是上品。
但,为了轻便,日军的马刀一般刀背较薄,而中方士兵手里拿的,却是29军常用来白刃作战的厚背刀,一般的重量都为4斤,质量更好一点的,都在7斤以上。
刀背厚,自然抗击打力就强,更不容易折断。
高速冲锋中,两刀相交,那力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日式马刀在于灵巧轻便,但马速明显更高的中方士兵却是仗着速度高,直接平端着刀就像自己侧首的日军士兵划过去。
日军骑兵必须得挡,这一挡,本来是灵巧性的马刀可就吃不住劲了。
马刀崩断,刀后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刘猛带领的“新晋”骑兵战士们在第一轮的接触过后,就不得不把手里的枪收起来,换成大刀了。
因为这会儿双方士兵已经有一部分纠缠在了一起,继续开枪射击的话,容易误伤。
加之在第一轮的“弹雨”过后,日军的这个骑兵中队死伤过半,战斗力锐减。
说句有点儿吹牛的,在双方狠狠“撞”在一起,难分彼此之后,这些在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甚至是中国军人的心中绝对是无法战胜的日军骑兵,已经成了待宰羔羊。
转入白刃战之后,双方甫一接触,就有二十多名日军骑兵被斩于马下,倒下的中方骑兵却不过四五个。
而剩下的日军,要面对的却是后面一排排冲上来的中国骑兵,根本不给他们喘口气的功夫,一排排刀光就将他们淹没了。
一战全灭,无一活口。
纵马扑向日军阵地的刘猛,突然再一次听到了系统的声音。。。。。。。
。牛牛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