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酝酿了一下,然后开口。
“之前我们在招揽人才时,局限性太大,还是以东北农学院、营城农学院等学院为主。这样招聘的优点很明显,人才质量高。但缺点同样明显,在管理才能、社会经验等方面都很薄弱,要知道我们不仅有技术岗位,还有管理岗位。
在薪资待遇方面比机关单位、国营企业高,但是高的有限,不足以令人心动。在机关单位、国营企业工作的人有的不光是工资,还有社会地位、人脉关系、带给家人们的光荣感。
所以接下来,我打算从这两方面改变,为韩屯招聘大量人才。
第一,把招聘范围从面向高校,改为面向全社会,动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去宣传我们的招聘信息,让所有符合标准的潜在应聘者都能看到我们的招聘信息。
电视广告、杂志报刊广告、内部推荐、内部竞聘……能用的手段通通用上。
第二,提高人才的待遇。有几项具体的措施,一是给安家费,对于达到一定门槛的高质量人才,给予3000到30000块不等的安家费。二是家属安排工作,不限于是直系亲属,只要是没出五服的亲属,都可以安排在村里企业内部工作,但名额只有一人。
招聘人才可以分为两大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薪资待遇以企业效益作为考量,实行低底薪+高绩效模式。而技术人才则以研究成果作为考量,实行高底薪+高绩效。
总体上来说技术人才在待遇的分配上是要高一些的。因为对于真正务实的企业来说,科学技术才是企业的第一驱动力。
当然了,这些还是我一些简单的想法,后续需要仔细研究。
这次拿到村委会上来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规模招聘和大幅度提高人才待遇的花费不小,不仅是新招聘的人才,现在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人才,我们也要在待遇上给予补偿,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我个人的想法是,未来一年时间内,企业要拿出至少五百万和二百个家属岗位用于人才招聘。”
何平的话说到这里,众人面色各异,最后忍不住开口道:“何平,二百个家属岗位这事没什么问题,工作给谁干不是干。可五百万是不是太多了点?去年村里分红才分了两千多万,你现在一下子要拿出来相当于村里分红五分之一的资金用来招聘。你可别忘了,按照你的说法这些人如果招来之后,薪资待遇可比以前高了不少,从头到尾村里得花多少钱啊?”
众人的质疑声在何平的意料之内,老队长也同样看着他,大伙都觉得何平的做法略显激进,花钱太多了。
“看来大伙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掏出去的钱太多了。”何平笑着说道。
众人互相看了看,有些局促,有人解释道:“不是大伙怕花钱,而是大伙觉得花这么多钱没必要。”
“大伙觉得没必要花这么钱,那么我问大伙一个问题。我们养鸡场引进的滨白种鸡,你们知道东北农学院前后花了多长时间研究吗?投入了多少时间和金钱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出声。他们不是养鸡场的人,也没经历过引进种鸡的事,哪里知道。
何平沉声道:“我们引进的滨白42种鸡,这是东北农学院三位教授、二十多位研究人员前前后后研究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改良出来的适应东北气候的优质种鸡。”
众人听到这个数字有些惊讶,他们真没想过一款种鸡的研发居然要耗费这么多人、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
“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无从考据东北农学院花费的金钱,但我想问问你们,能不能给我算一算,光这几十位研究人员的工资,这些年下来就是多少钱?”
面对何平的问题,众人哑口无言。
何平扫视了一圈众人,厉色道:“搞发展,无论是农业、畜牧业还是工业,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没有人才我们拿什么和别人竞争?有了一点资本就开始想着躺在棺材上吃老本,那是井底之蛙!”
众人面有愧色,都把头低了下来。
“人家会停在那里等我们吗?柳家四兄弟会这样吗?他们不会,他们当然不会。不仅不会,他们还会紧紧的咬在我们的屁|股后面,瞅准我们松懈的时候,一头把我们撞开,走在我们的前面。
同志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现在的发展放眼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相反,我们更应该戒骄戒躁,卯足劲头搞发展,把我们韩屯的企业搞成一家现代化、正规化、集团化的企业。”
何平的话说完,望向众人,气势十足。
老队长解释道:“何平啊,大伙不是不同意花钱,就是觉得一下子掏出五百万有些太多了,咱们招人也不可能一下子都招满嘛!”
何平对村委会干部的怒其不争主要是集中在他们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源上,老队长出言解释后,他才缓声道。
“我们先不说管理人员,就说说农业方面的人才,大伙知道每年我们国家农业方面学校大专院校会培养出多少人吗?
1982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187万,录取32万人,录取率约%。大学本科四年也就是今年全国只有32万人毕业,大学专业的一类专业,理工农医文史教法经哲,这其中农学专业的学生不过三五万人。刨除那些我们韩屯不需要的专业人才,满打满算恐怕连一万人都没有。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这一万人我们是要跟全国多少家单位、多少企业去竞争吗?上到部委、下到农机站,上万家单位、企业在跟我们竞争啊!
这几年村里企业招聘的情况你们都看得到,多长时间了?我们一共才招揽到多少高学历人才?我们给的工资低吗?我们的福利待遇差吗?我们的工作环境差吗?
我再给你们说一个数字,77年国家恢复高考录取人数是27万人,到去年85年,录取人数62万。不到十年时间,录取人数翻了一倍还多。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