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交网络最为有趣的一个事实就是:人们可以通过虚拟账号的躯壳呈现出自己希望展现的面貌,这也使得虚拟形象的建立和推翻都变得更加简单,得益于信息海洋的掩护,往往能够创造出自己梦想中的形象。
以“星际穿越”此次讨论热潮为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在基普-索恩的专业理论解说正式放出之前,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以及门户论坛之中,自诩“权威专家”的网友们数不胜数,像模像样地罗列出无数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将诺兰以及“星际穿越”批判得体无完肤,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一部“好莱坞/意/淫/出来的塑料垃圾”,强烈表示作品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科学的侮辱。
声讨,辱骂,鄙夷,吐槽,戏谑。
此类声音喧嚣不已,似乎人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专业与高深,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科普意识让他们摆出了“砖家”姿态,借助网络平台大放厥词,然后高人一等地用一串串理论知识强调自己的存在感。
在那一个个虚拟昵称的账户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张现实生活不尽如人意的脸庞,越是空虚就叫嚣得越是厉害。
而后,华纳兄弟做出了回应。
客观来说,作为业内赫赫有名的专业学者,基普-索恩的科普讲解完全就是授课模式,太过深奥也太过学术,以论文观点探讨的方式展开陈述,这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因为往往听不懂。
但恰恰是这一种“听不懂”所造成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却成功地将专业权威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于是,另外一群不懂装懂的“专业网友”们就再次挺身而出,为普通观众进行科普,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基普-索恩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进一步对“星际穿越”这部电影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这绝对是一部精彩绝伦佳作”的结论。
那么,之前那群“砖家”们呢?
也许,他们依旧冥顽不灵地展开还击,揪着电影艺术创作与美化的漏洞部分不放,顽固而倔强地持续攻击;也许,他们闭上嘴巴彻底消失,捂住耳朵,假装此前的事情根本不曾发生;也许,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后来的科普者,假装自己什么都懂,推进自己此前的言论,然后改变说法,再次证明自己的“权威”。
甚至于,这群网友们比之前还要更加积极更加活跃,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证明自己依旧是正确的,继而在网友之中建立自己的名望与信誉,吸引更多更多的关注,那一个个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就是他的“存在”。
某种程度上,网友们和新闻媒体都是一样,在炒作与经营中,追逐着爆点和噱头,继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也是网络时代的普遍特性——要不然,怎么说是娱乐至死的时代呢?
不管这些“砖家”网友们是不是仇恨者,还是单纯地想要蹭热度,但可以肯定的是,热度确实事件被炒作了起来。
短短数日之内,“星际穿越”的讨论话题居然更上了两个台阶,从黑洞和虫洞开始,到时空旅行的可能性,再到电影结尾对人类孤独的探讨,最后到电影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哲学思考,在网友们的强大热情推动下,电影里里外外的每个细节都成为了焦点。
此时,“星际穿越”的热度才算真正爆发出来。
的确,这部电影缺少爆米花时刻;的确,这部电影过度煽情;的确,这部电影的节奏与时长都稍显沉闷……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制约电影首映周末票房井喷的因素,但中规中矩的票房数字却让观众们忘记了一件事:
“星际穿越”的整体口碑可是超过了“盗梦空间”!
诚然,影响一部作品票房的因素数不胜数,口碑大爆的“X战警:逆转未来”也没有能够展现出更多票房潜力,即使是“美国队长2”的票房数据比起优异口碑来说也稍稍显得有些不足;但没有人能够否认,口碑依旧是一部作品票房后劲的最重要参考因素,“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逆天票房曲线绝对不是因为“宣传到位”。
媒体综评,七十九分。
烂番茄新鲜指数:83%。
大众媒体评分,八点一。
爆米花指数,88%。
影院分数,B+。
任何一组数据拿出来都可以在今年暑期档之中跻身第一集团,即使是稍稍令人扼腕的影院分数也不例外,而媒体综评、大众媒体评分更是高居今年暑期档所有作品的头把交椅,绝对是2014年以来最为出色的作品。
伴随着理论知识的科普,还有幕后花絮的公开,越来越多普通观众开始对电影产生兴趣,而优秀口碑的后续效应也开始持续发酵开来。
这是一部比“盗梦空间”更加现实也更加浪漫的作品,这是一部比“地心引力”更加冒险也更加硬核的作品。
仅仅是这两个噱头,就足以在普罗大众之中点燃热情与好奇了,尤其是媒体眼中“过于煽情”的缺点,却在普通观众之中引发了越来越广泛的反响——比起硬科幻的哲学思考来说,观众们更多还是希望看到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情感羁绊,虽然“星际穿越”没有什么爆米花时刻,但情感的动人却足以弥补这个短板。
更何况,就如同观看“盗梦空间”似乎是年轻人的“装/逼/利器”一样,现在拒绝观看“星际穿越”也正在成为落后于时代潮流的局外人——大部分普通人都不希望成为局外人,这也成为了他们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不管是否喜欢,也不管是否认同,那群“不懂装懂”的碰瓷者、杠精以及仇恨者们却用自己的尖锐和锋利碰撞出了火花,把所有视线全部集中过来之后,华纳兄弟用最为权威也最为专业的方式给予了正面还击,反而制造出了出人意料的宣传效果,真正地让“星际穿越”堂堂正正地呈现在了所有观众面前。
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更为惊人的是,IMDB的资深年轻观众开局评分高达八点八,一举让“星际穿越”轻松跻身了网站经典的两百五十佳作榜单前十名行列,再次证明了诺兰和蓝礼的超强人气。
如果说,开局八点八的分数更多是粉丝滤镜的狂热追捧,无论是诺兰还是蓝礼,他们在资深影迷之中的优秀口碑都已经得到了验证;那么伴随着时间推进,IMDB评分不降反升,居然不可思议地攀升到了八点九分,排名还在持续上升,暂时因为评分人数的劣势而落后于“低俗小说”,位居榜单的第九名。
即使用奇迹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IMDB的评分系统是相对权威的复杂综合排名,算法得到了诸多认可:它根据每一位评分用户的履历来制定分数的级别。
比如说,注册时长,年度越久那么就越可信;比如说,观影数量,观影数字越多那么分数比重就越大。以类似的方式来识别用户是否是“水军”,然后不同级别用户的评分都将占据不同比例,最终得出评分。
事实上,在2017年,印度用户曾经涌入数量可观的水军——他们依靠着大量长期而坚实的注册用户进行评分,把印度电影的分数全部刷了起来,两百五十佳作的榜单里一鼓作气地涌入了超过三十部印度宝莱坞作品。
随后,IMDB就做出了相对应的措施,单独罗列了一个印度电影两百五十佳榜单,不仅囊罗了所有印度电影,同时针对印度电影更改了评分算法——按照总榜单的评分标准来看,印度电影至少有七十部能够跻身两百五十佳,但IMDB更改算法之后,对评分人数以及用户质量要求更加严苛,最终使得印度电影进入总榜的数量迅速降低到了五部左右。
换而言之,IMDB评分之所以权威,就是因为特殊的算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客观——尽管依旧是相对客观,却也得到了无数网友的认可。
如此情况下,少数经典电影的确能够历久弥新,分数不降反升,比如“搏击俱乐部”,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长河里,分数缓缓上升,排名也缓缓上升,从二十名开外一路攀升到了前十名,这也证明了电影的真正经典。
但更多时候,全新上映的电影还是面对一个“开局高分,缓缓下降”的趋势,伴随着评分人数越来越多,整体分数都呈现出徐徐跌落的曲线,新世纪以来的作品,想要在榜单之中长久地占据一个席位也越来越困难。
现在,“星际穿越”却在短短不到两周时间内,IMDB评分出现了缓慢攀升的势头,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首先,打分人数必须有着快速上涨,这也意味着电影热度正在上升,观影人数也正在上升;其次,评分数字必须出现大量好评,尤其是九分和十分的区间,然后低分比例开始下降,这才能够让分数呈现上升势头。
这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星际穿越”还是做到了!奇迹正在发生!
“IMDB八点九分”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错过了就绝对后悔的经典,当初“盗梦空间”就是在如此口碑推动之下走出了惊人的逆袭曲线,这是不是意味着,“星际穿越”也能够复制如此曲线呢?
。